曾曉清+黃春燕


[摘要] 目的 探討對消化道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對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 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間該院收治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120例患者進行研究,按患者護理方法將患者分為基礎組(n=60)和干預組(n=60),對所有基礎組患者實施常規基礎護理,對所有干預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統計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后心理狀態、生存質量及并發癥發生狀況。結果 干預組患者護理后SAS、SDS評分、并發癥發生率與基礎組相比明顯較低,SF-36評分與基礎組相比明顯較高(P<0.05)。結論 對消化道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關鍵詞] 消化道惡性腫瘤;糖尿病;護理干預;生存質量
[中圖分類號] R24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5(a)-0129-02
消化道惡性腫瘤是臨床較為常見的惡性疾病。當前人類不良生活習慣逐漸增多,消化道惡性腫瘤的臨床發生率也呈逐漸升高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安全。糖尿病是當前威脅人類身體健康的常見慢性疾病,臨床發生率較高。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將加重患者病情及治療難度,患者治療過程中常出現身體及心理狀態變化,影響患者生存質量,也易導致患者出現多種并發癥,影響患者治療效果及預后。在以上背景下,該院為改善患者預后,對2016年1月—2017年1月間收治的60例消化道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了護理干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120例患者進行研究。納入標準:實施內鏡檢查、實驗室檢查、病理檢查等確診為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糖尿病診斷參照WHO制定的相關標準確診:餐前血糖≥6.1 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或任意時間血糖≥11.1 mmol/L;經該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并配合研究。排除標準:存在其他嚴重合并癥患者;存在其他惡性腫瘤疾病患者;精神障礙、意識障礙、不配合研究患者。按患者護理方法將患者分為基礎組(n=60)和干預組(n=60),基礎組患者男女比為34:26;患者年齡32~77歲,平均年齡52.5歲(s=8.7);疾病類型:結直腸癌10例,胃癌18例,食管癌32例;干預組患者男女比為33:27;患者年齡32~78歲,平均年齡52.6歲(s=8.9);疾病類型:結直腸癌11例,胃癌18例,食管癌31例。對基礎組與干預組患者一般基線資料實施獨立樣本檢測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實施比對。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常規血糖控制及化療、對癥治療等。對所有基礎組患者實施常規基礎護理,對患者進行常規治療基礎知識教育,并按醫囑給予患者藥物進行血糖控制,指導患者進行常規飲食、運動控制血糖。對所有干預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①疾病基礎知識教育:護理人員在患者治療前及時向患者講解消化道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疾病基礎知識、治療方式、治療注意事項、治療配合方式、臨床表現、康復治療方式等,并告知患者的糖尿病對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不斷提升患者及家屬對消化道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的認知,提升患者治療配合度。②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及時為患者介紹醫院環境,為患者提供舒適的治療環境,調整室溫及濕度;與患者及家屬溝通過程中及時了解患者性格特點、家庭背景、社會背景及身心感受狀況,根據患者實際狀態實施針對性心理安撫及支持,及時向患者講解不良心理會影響血糖控制效果;積極引導患者家屬對患者的關愛,為患者建立家庭支持環境,給予患者物質、心理、精神支持;及時向患者介紹相關治療成功病例,引導病友之間交流,提升患者治療信心;當患者化療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時護理人員需及時向患者介紹不良反應出現的原因,積極安撫患者,指導患者減少心理波動[1]。③血糖控制:嚴密監測患者血糖狀況,嚴格按醫囑給予患者藥物控制血糖,并嚴密監測患者用藥后狀況血糖狀況,避免患者出現低血糖。④化療護理:及時告知患者化療方案,并在患者化療前為患者進行PICC置管,向患者介紹PICC置管的優勢,為患者選擇合適肢體進行穿刺,選擇合適置管材料,規范穿刺及置管過程;置管過程中加強對患者的安撫,促進患者配合;置管后加強對導管的固定,置管后早期加強對穿刺部位的包扎處理,定期為患者更換敷料,并實施制動 [2]。⑤生活護理: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作息,根據患者實際身體狀態制定針對性運動計劃,避免患者運動過量;指導患者加強對PICC置管護理,日常生活中避免患肢大幅度活動,避免患者患肢過度彎曲或提重物,日常生活中加強對穿刺部位護理及清潔,進行患肢清潔時,需要保鮮膜對穿刺部位隔離,避免穿刺部位浸濕,出現異常癥狀時需及時通知醫護人員[3]。
1.3 觀察指標
①統計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焦慮SAS、抑郁SDS)及生存質量(SF-36)狀況。SAS評分>50分表示焦慮,SDS評分>53分表示抑郁。SF-36評價內容共8項,總分0~100分,分數越高,患者生存質量越優[4]。②統計分析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狀況。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行數據處理分析,心理狀態、生存質量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并發癥以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及生存質量狀況
干預組患者護理后SAS、SDS評分與基礎組相比明顯較低,SF-36評分與基礎組相比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狀況分析
干預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與基礎組相比明顯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endprint
3 討論
消化道惡性腫瘤是當前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當前消化道惡性腫瘤疾病臨床發生率逐漸升高,給患者的身心均帶來了巨大傷害。糖尿病是臨床常見慢性終身性疾病,當前臨床尚未研究出糖尿病的根治方式,患者需長期用藥控制血糖[5]。消化道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多采取化療治療,但患者治療化療過程中常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癥狀,患者治療痛苦較大,并發癥較多,使得患者身心傷害較大,生存質量較差[6]。不斷減少患者化療過程中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癥狀,提升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是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的關鍵。該研究中實施護理干預時,從疾病健康知識教育、心理干預、血糖控制3方面來進行血糖調理,不僅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也可提升患者疾病認知,促進患者積極配合治療過程,改善患者不良心理;PICC置管是化療患者常用的置管方式,在護理干預中加強對患者置管護理可有效減少患者過程中靜脈損傷,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生;在患者化療過程中加強對患者用藥護理及心理安撫,可減少患者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狀況,改善患者生存質量;通過生活干預可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運動習慣,不斷改善患者機體免疫力,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對消化道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及心理狀態,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生,運用價值優良。
[參考文獻]
[1] 朱蓮玉,王海燕,李育軍,等.延續護理對腫瘤患者術后化療期間生活質量的影響[J].上海護理,2015,15(4):16-18.
[2] 周淑如,李芳俠,張瑜,等.臨床護理干預對晚期肺癌患者疼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6, 9(4):456-457.
[3] 周曉艷,華艷,問亞芳,等.圍術期心理護理干預對惡性腫瘤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20):27-29,33.
[4] 鄭麗君,杜海燕.糖尿病合并惡性腫瘤化療患者圍PICC置管期的護理干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6,16(1):149-151.
[5] 吳春麗.以飲食為主的綜合干預對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4,29(23):32-34.
[6] 王艷香,王小華,董麗娟,等.護理干預應用于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圍術期的臨床療效[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9):1320-13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