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瑞芳



[摘要] 目的 分析體質量指數(BMI)與2型糖尿病腎?。═2DN)患病率的相關性。方法 以2015年3月—2017年3月該院收治的2型糖尿?。═2DM)患者214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進行體格檢查,根據BMI 指數分為3組,分別為正常組、超重組和肥胖組,比較各組的生化指標和T2DN患病率,并將各組與T2DN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 肥胖組和超重組HbA1c、TC 、TG、HDL-C及UMA與正常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T2DN患病率方面,肥胖組最高為40.48%,明顯高于超重組20.79%和正常組10.64%,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T2DN患病率與肥胖組呈正相關性。結論 肥胖與T2DN的發生呈正相關性,T2DM肥胖患者可作為T2DN的主要預防人群。
[關鍵詞] BMI分層;2型糖尿??;腎?。幌嚓P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 R6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5(a)-0159-03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糖尿病(DM)在我國的患病率呈上升趨勢,據調查,目前中國DM患者達一億多人,已超過印度成為全球DM第一大國[1]。其中2型糖尿?。═2DM)是患病率較高的類型,多見于肥胖者。2型糖尿病腎?。═2DN)是其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研究表明,隨著T2DN患病率的增加,肥胖率也在增加,肥胖對于T2DN的進展有加速作用[2]。故分析探究T2DN和肥胖的關系,對于T2DN的預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義。故該院以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214例T2DM患者為例,根據體質量指數(BMI)分組,探究BMI分層與T2DN的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T2DM患者214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10例,女104例,年齡20~82歲,平均(59.61±2.12)歲。所有患者進行體格檢查,根據BMI指數進行分組,正常組:BMI<24 kg/m2,超重組:24 kg/m2≤BMI<28 kg/m2,肥胖組:BMI≥28 kg/m2。正常組94例,男49例,女45例,平均年齡(57.18±2.11)歲,平均病程(6.66±1.84)年;超重組78例,男40例,女38例,平均年齡(58.67±2.18)歲,平均病程(7.04±1.16)年;肥胖組42例,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齡(57.88±2.27)歲,平均病程(7.57±1.29)年。3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1.1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T2DM診斷標準;②所有患者對該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③T1DM或其他類型糖尿病者;②患有腎炎、尿路結石、尿路感染、腎血管病等其他腎臟疾病者;③近期服用過腎毒性藥物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婦女。
1.1.2 T2DN診斷標準 患者入院后24 h 尿微量白蛋白(UMA)含量升高,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伴任何一期的慢性腎病,該次研究中以二者共同符合診斷為T2DN[3]。
1.2 方法
1.2.1 生化指標測定 禁食12 h后,在第二日早晨抽取靜脈血,測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紅蛋白(HbAlc)、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尿素氮(BUN)和肌酐(Cr),上述指標均采用全自動生化儀進行測定[4]。
1.2.2 UMA含量檢測DR篩選 入院第二天早晨留取24 h尿并將尿量記錄,應用放射免疫法測定UMA含量,囑咐患者避免劇烈運動和攝取低蛋白食物。所有患者進行眼底檢查,篩選DR患者。
1.3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組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生化指標比較
3組患者FPG、BUN、LDL-C和Cr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肥胖組和超重組HbA1c、TC 、TG、HDL-C及UMA與正常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TG、TC 及HDL-C含量超重組與肥胖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超重組HbA1c含量明顯高于肥胖組,UMA含量低于肥胖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T2DN患病率比較
肥胖組T2DN患病率最高為40.48%,超重組次之為21.79%,正常組最低為10.64%,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Logistic 回歸分析
以T2DN是否發病為因變量,BMI不同值的3組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 回歸分析,表明肥胖組與T2DN呈正相關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現今DM致殘致死率較高,病死率僅次于腫瘤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一旦確診,則需終身治療,且隨著病程加長,常會出現多種并發癥,其中T2DN是最常見和最嚴重的慢性并發癥之一,致死率較高,臨床上暫無特異性治療方案[5-6]。因此,針對易患病群體進行早期診斷和預防能有效控制T2DM的發展。研究表明,肥胖作為一種慢性代謝異常疾病,常會造成糖尿病、高血脂等的發生,同時加重腎臟負擔,引發各類腎臟疾病[7]。
BMI是較為常用的表示肥胖的指標,研究發現,隨著BMI指數的增加,T2DM患者肥胖患病率增加,加速了T2DN的發展[8]。其致病機理有:①肥胖可造成腎小球血流動力學紊亂,使得腎小球濾過能力減弱,UMA排泄量增加,加速腎臟損傷;②脂肪組織分泌白介素、血管緊張素等物質,與T2DM患者微炎癥有關,加重腎臟負擔;③T2DM患者脂肪酸代謝異常,游離脂肪酸代謝產物積累和TG的大量儲存,常會引起足細胞死亡,同時損傷腎小管細胞,最終導致T2DN的發生[9-10]。endprint
該院以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214例T2DM患者為例,根據BMI指數分為正常組、超重組和肥胖組,探究BMI分層與T2DN的相關性,結果表明,在生化指標方面,3組患者FPG、BUN、LDL-C和Cr無統計學差異(P<0.05),肥胖組和超重組HbA1c、TC 、TG、HDL-C及UMA較正常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TG、TC 及HDL-C含量超重組與肥胖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超重組HbA1c含量明顯高于肥胖組,UMA含量低于肥胖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組患病率比較,肥胖組最高為40.48%,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行Logistic 回歸分析,表明肥胖組與T2DN呈正相關性(P<0.05)。
綜上所述,BMI分層與T2DN存在正相關性,隨著BMI指數的增加,T2DN患病率逐漸升高,T2DM肥胖患者應作為T2DN主要預防和早期診斷對象。
[參考文獻]
[1] 韓卓笑, 牛尚梅, 王蕓,等. 肥胖與2型糖尿病腎病的研究進展[J]. 醫學綜述, 2015, 21(3):488-490.
[2] 曾慧妍, 曹瑛, 趙玲,等. 肥胖相關指標與2型糖尿病腎病患病率的相關性分析[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4, 9(6):617-619.
[3] 李愛琴, 匡霞, 林立平,等. 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尿脂聯素與尿蛋白、血壓及血糖的相關性[J]. 實用醫學雜志, 2016, 32(20):3310-3312.
[4] 胡穎輝, 陳宏, 楊銳,等. 廣東省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腎病的患病率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6, 26(23):89-94.
[5] 劉發林, 王利榮, 黃海晏,等.2型糖尿病并腎病早期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 醫學臨床研究, 2014, 31(5):960-963.
[6] 郭笑丹, 徐杰, 田黎,等.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腎病的危險因素臨床分析[J]. 陜西醫學雜志, 2015, 44(4):457-458.
[7] 顧文元, 趙偉, 鄭曉,等. 糖尿病患者腰圍身高比值與2型糖尿病腎病的相關性[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14, 22(1):13-15.
[8] 曹晉, 周巖, 吳大方. 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腎病的危險因素分析[J]. 中國醫藥, 2014, 9(5):667-671.
[9] 王紅美, 胡錫敏, 符艷,等. 海南省成年居民2型糖尿病與腰圍、體質指數的相關性探討[J]. 中國健康教育, 2014, 30(8):679-682.
[10] 張翠萍, 湯旭磊, 劉慧慧,等.玉門市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與腎病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4, 34(21):5968-59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