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倩
摘 要:財務是一個單位正常運轉的重要環節之一,為一個單位經營管理提供資金,是一個單位經濟運營真實記錄。隨著市場經濟形勢不斷轉變,人們逐漸意識到財務管理重要性,在日常的經營管理過程中,常常存在財務風險,風險的發生會給一個單位帶來嚴重經濟損失,降低發展能力,甚至使一個單位停止運轉,加強財務內部控制并制定相應防范措施有利于提高單位財務風險應對能力。現金流產生于生產經營過程中,是對一個單位具體經營狀況以及經營水平的體現,通過現金流的把控,能夠實現財務監管有效性,降低財務風險發生幾率。
關鍵詞:財務;現金流;控制與防范
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趨勢影響,財務現金流呈現較大變化趨勢,對一個單位來說,現代經濟形勢變化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挑戰在于經營始終面臨財務風險,機遇則是規避風險后經濟效益的提升。從現金流方向對一個單位財務內部控制與防范進行探討,促進財務控制能力提升,使資金得到有效利用。
一、實行財務內部控制與防范的意義
一個單位或一個機構,在現實發展過程中常常存在許多風險,其中財務風險是最不可避免的風險之一。通常財務風險因 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融資等問題使資金周轉出現問題,不具有償債能力,經濟受損或者投資方利益下降。財務內部控制與防范是規避風險、降低損失的有效管理措施,財務活動具有不可測性以及不確定性,且只要存在財務活動并產生現金流,就會存在財務風險。財務風險不能消除,只能規避,因此可以利用控制與防范手段盡可能將風險帶來的經濟損失降到最低。
二、現金流量對財務風險的影響
現金流是一個單位經濟活動中產生的現金流入流出以及現金總數狀況,是在一定時期內現金流轉狀況的表現,顯示著經營狀況,是對其經濟效益的具體體現。通過現金流可以觀察到一個單位的現金收支情況,對財務實現有效控制。因現金流而引起的財務風險主要是指在日常經營管理過程中,經營成本、支出與收入、利潤之間出現不平衡問題,現金流入與流出不能實現正常運轉,這種制約現象就是現金流中的財務風險。現金流的高低影響著整體盈利水平與財務風險發生幾率,并且盈利越多,證明財務控制能力好,市場競爭力強,能夠有效降低財務風險;若盈利少,則證明財務內部控制能力較差,財務風險防范能力低,市場競爭力弱。因此現金流在財務內部控制與防范中起著重要作用,是財務風險的重點關注對象,對盈利能力有著極大影響。
三、透過現金流量看一個單位的財務風險
現金流在財務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在財務風險防范措施中以現金流為基礎進行研究,通過對現金流的深入研究,能夠有效促進一個單位財務內部控制能力提升,為一個單位防范財務風險提出有效解決措施。以下將從現金流角度對財務風險中相關影響因素進行詳細分析。
1.現金流量視角下的財務彈性
社會經濟形勢發展變化極快,為了促進市場競爭能力提升,實現機構的高效率運轉,需要轉變管理經營模式以適應變化,這種適應能力就是財務適應能力,也被稱為財務彈性。財務彈性表現著對經濟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以及敏銳的投資眼光,是否具有緊跟市場發展形勢、抓住投資機會能力的體現。財務彈性需要通過對一個單位現金流與支付需求的比較進行判斷,通常以現金流相關比率為評判標準。
2.現金流量結構指標
維持財務正常運轉需要通過現金流結構合理性來實現,現金流結構合理能夠使收支保證處于動態平衡狀態,為投資經營提供指導。現金流是經營狀況以及財務運轉的真實反映,包括資金流入、流出以及財務內部結構狀態,因此通過對一個單位或一個機構現金流進行分析,能夠直觀了解到盈利水平,對資金流入來源與流出動向進行跟蹤,并對未來發展狀況進行預測。
四、基于現金流的財務內部控制與防范措施
1.現金流量下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的方法
(1)財務風險自留
遭受風險的個體自主承擔因風險造成的經濟損失,這種方式叫做風險自留。為降低財務風險帶來的損失,常常建立財務風險基金以降低財務損失,風險基金通常包括償債基金、壞賬準備金等,以此來防范風險給機構帶來的沖擊,促進風險抵抗力提升。
(2)財務風險分散
當對具有較大風險的項目進行投資時,可以選擇與其他機構合作投資,從而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通過聯營、促進投資多元化等方式進行共同投資以實現風險分散,能夠使單個機構所承擔風險降低,風險共同承擔、利益共享,為降低投資風險,減少因機構單獨投資而產生財務風險,促進風險抵抗力提升。
(3)財務風險轉移
利用某種方式將財務風險部分或整體轉移給他人,這種方式被稱為風險轉移。例如,當一個單位對某項建造施工項目進行投資時,可以利用出包方式將建造施工過程中出現的財務風險轉移給承包商,從而降低自身財務風險發生幾率。總之,利用風險轉移策略分擔部分或全部財務風險,能夠有效實現財務風險降低。
2.內部控制與防范措施
(1)優化投資決策
投資決策是保證現金流正常運轉與促進經濟效益提升的重要手段,在進行投資決策前,需要對投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預估,與實際經營能力與財務狀況相結合進行全面思考,對其投入資金與收益進行衡量,考慮投資可行性與合理性,保證投資具有安全性,規避財務風險的同時提高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使所投入資金能夠按時收回,減少對本單位財務運轉的影響。
(2)合理籌資
負債的多少以及負債的結構直接影響到本單位的資金成本以及財務狀況,負債與資本金應保持適當的比例,若資金籌措不足則會影響醫療服務的正常進行,若資金籌措過多則造成資金閑置和浪費,使本單位白白付出資金成本。負債經營應建立在投資利潤率高于負債資金成本的基礎上,保障本單位的經濟效益。資金需求是不斷變化的,因此優化資本結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財務人員必須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認真分析財務狀況,經常預測資金的需求量,合理確定籌資規模和結構,防止負債過度或結構不合理,達到最佳負債規模。
(3)加強流動資產管理
流動資產的管理主要包括現金管理、應收賬款管理及存貨管理。為了提高現金的使用效率,加速現金周轉,應盡量加速收款,財務處應負責催收欠費,盡可能地加快現金的收回,轉化為可用現金,加速資金存入往來銀行的過程。力爭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發生的時間趨于一致,就可以將交易性現金余額降到最低水平。在現金管理中,要實行管錢的不管賬,管賬的不管錢,出納和會計相互牽制和監督,凡遇到庫存現金的收付,應堅持復核制度,以減少差錯和漏洞。及時進行現金清理,庫存現金的收支應日清月結,確保庫存現金的賬面余額和實際庫存額相互符合。
(4)建立財務風險監測指標體系
財務危機由產生到惡化,是一個不斷積累轉化、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一個單位財務科應建立財務風險監測指標體系,筆者認為該指標體系中應包括凈資產收益率、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等重要指標,通過觀察這些財務指標的變化,可以對一個單位的財務危機發揮預警作用。
五、結語
在不斷變化的經濟形勢下,財務風險無法完全避免,但通過對本單位財務狀況的深入了解與掌握,能夠應用有效應對措施對財務風險進行控制與防范,從而降低財務風險帶來的經濟損失。因此在日常的經營過程中,面對風險,不能被動解決,而應該主動出擊,以現金流為重點關注對象,加強財務內部控制與防范措施,實現財務風險的主動控制。需要提高財務風險重視程度,促進防控手段進步,才能使本單位現金流處于良性循環狀態,為營造良好財務環境,提高財務風險管理能力,為經濟效益提升以及市場競爭力提高提供條件。
參考文獻:
[1]張新民.企業財務狀況質量分析理論研究[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8.
[2]楊雄勝.高級財務管理[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3]魏秋楠.利用現金流量表分析企業的財務風險[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7(1).
[4]牟文霞.談現金流量表中企業的財務風險[J].工作研究,200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