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郭清
建設健康城市 增進人民健康福祉
文/ 郭清

郭清
簡介:
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后
麻省醫藥學院名譽博士
浙江中醫藥大學副校長
榮獲: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中國十大醫改新聞人物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中國健康管理杰出貢獻獎
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
中國(浙江)全面小康特別貢獻人物
健康是人類長久以來追求的目標與愿景,《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健康中國以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為指導思想,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全面保障人民健康。健康城市是現階段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有力抓手和平臺,是實現健康中國的具體形式。健康城市的實質和核心是以人為本,是促進居民健康和身心和諧的最有效途徑,是21世紀全球城市化進程中最合乎民意的一種戰略選擇。建設健康城市不僅需要注重經濟的發展,更需要追求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和諧。
健康城市是健康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有機結合,既重視醫療衛生體系,又強調與非醫療衛生體系的合作;不僅涉及公共衛生領域,還包括環境、社會、城市管理等多方面的共同活動,既包括醫療、教育、住房、休閑、娛樂、營養保健等領域,也包括環境、交通、就業、宗教、階層等問題,涵蓋了與健康相關的所有方面,是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典型踐行。
發展和建設城市要借鑒全球城市發展的經驗,將健康與城市居住環境設計、交通、文化等聯系起來,真正遵循城市發展規律,讓城市發展走上可持續之道,但是在實踐過程中也要充分認識到城市健康問題的差異性,每個城市所面臨的突出問題不同,健康城市建設的重點和主題也不同。不同的城市在實踐過程中可以根據人民最急迫的需求和各自的資源優勢制定獨具特色的建設路徑。2016年11月21日《健康城市上海共識》呼吁世界上所有的城市,不論大小、貧富,積極參與健康城市建設,為健康做出積極的政治決策,承諾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建設我們能力所及的最健康城市,并提出十大健康城市優先行動領域:
1. 保障居民在教育、住房、就業、安全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
2. 采取措施消除城市大氣、水和土壤污染,應對環境變化,建設綠色城市和企業,保證清潔能源和空氣;
3. 投資于我們的兒童,優先考慮兒童早期發展,并確保在健康、教育和社會服務方面的城市政策和項目覆蓋每個孩子;
4. 確保婦女和女童的環境安全,尤其是保護她們免受騷擾和性別暴力;
5. 提高城市貧困人口、貧民窟及非正式住房居民、移民和難民的健康與生活質量,并確保他們獲得負擔得起的住房和醫療保健;
6. 消除各種歧視,例如對殘疾人士、艾滋病感染者、老年人等的歧視;
7. 消除城市中的傳染性疾病,確保免疫接種、清潔水、衛生設施、廢物管理和病媒控制等服務;
8. 通過城市規劃促進可持續的城市交通,建設適宜步行、運動的綠色社區,完善公共交通系統,實施道路安全法律,增加更多的體育、娛樂、休閑設施;
9. 實施可持續和安全的食品政策,使更多人獲得可負擔得起的健康食品和安全飲用水,通過監管、定價、教育和稅收等措施,減少糖和鹽的攝入量,減少酒精的有害使用;
10. 建立無煙環境,通過立法保證室內公共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無煙,并在城市中禁止各種形式的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