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衣汗古麗·尤力達西+卡米力江·艾爾肯

【摘要】目的 臨床評估單純阿托伐他汀治療和阿托伐他汀聯合普羅布考治療對腦腦梗死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的療效差異,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的臨床用藥提供新的指導。方法 選擇我院診斷治療的頸動脈粥樣硬化引發腦梗死患者12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阿托伐他汀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使用普羅布考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血脂改善情況、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厚度和面積改善程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中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普羅布考聯合常規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組可以有效地降低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血清LDL-C水平,聯合用藥能夠明顯逆轉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降低血脂水平。阿托伐他汀常規劑量治療組逆轉冠狀動脈粥樣斑塊進展的程度不明顯。
【關鍵詞】頸動脈硬化斑塊;普羅布考;聯合用藥
【中圖分類號】R9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07..02
頸動脈粥樣硬化是公認的引發急性腦梗死的主要的危險因素,而易損粥樣硬化斑塊的破裂是栓子的主要原因。相關臨床研究資料表示,70%以上的急性腦梗死病發生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繼發動脈血栓有關,所以需從保持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入手是關鍵。異常的血脂變化跟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發生發展關系密切,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AS)的首要脂質因素,而動脈粥樣硬化是腦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礎,積極降低LDL-C水平就能預防或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率[1]。因此,LDL-C的下降就成為調脂治療的主要目的,所以對于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早期識別和有效的治療是防治缺血性腦卒中的關鍵措施之一。本研究通過阿托伐他汀基礎上聯合普羅布考的調脂效果及安全性的比較,現報道
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至12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頸動脈硬化引起腦梗死患者12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64例。觀察組男40例,女24例,年齡53~83歲,平均年齡(65.23±5.21)歲;對照組男37例,女27例,年齡51~83歲,平均年齡(64.84±3.2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收治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行均使用CT、MRI和頸動脈B超來確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取內膜動脈的腔界面到中外膜界面的距離為中膜厚度(IMT),將IMT≥1.2 mm定義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在給常規藥物基礎上予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
對于合并基礎疾病的給予其他對癥治療。觀察組在給予阿托伐他汀基礎上聯合使用普羅布考250 mg,2次/d口服,兩組患者連續治療6個月。
1.4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均分別抽取空腹靜脈血,檢查前3天禁高脂飲食,測定血清TC,三酰甘油(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在治療前后對患者頸部血管進行超檢查,受檢者仰臥位,于距頸總動脈分叉處1.0 cm內測量頸總動脈內中膜厚度(IMT)斑塊位置、大小和形態。測量頸總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橫切面的最大面積,斑塊面積=最長徑與最大厚度的乘積。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TC、TG、LDL-C、HDL-C指標數據明顯低于對照組和治療前(P<0.05)。見表1。
2.2 兩組頸動脈IMT、頸動脈AS斑塊面積的比較
入組時檢查比較兩組患者頸動脈斑塊厚度IMT和斑塊面積AS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后觀察組兩指標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不良反應比較
不良反應中觀察組有胃腸道癥狀3例,轉氨酶升高4例,發不良反應生率10.9%;對照組胃腸道癥狀2例,轉氨酶升高3例,不良反應發生率7.8%,經對癥治療后兩組均有好轉,兩組比較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頸動脈顱外段粥樣硬化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發生的重要病因之一,目前醫學界統一的觀點是能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關鍵因素分為:血脂異常、慢性炎癥介質、血漿甘油三酯等多個因素調控影響的綜合過程。所以主要是減少動脈內皮的受損、抑制炎性反應、減少脂質在血管內皮層的沉積,抑制血小板活性和聚集等對于動脈粥樣硬化的起到防治作用,其中血脂代謝的紊亂在其形成過程中起關鍵的作用,否則將增加造成粥樣斑塊肯能性,增加治療難度。醫學界在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他汀類藥和普羅布考為常用藥物[2]。他汀類藥也為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首先藥物,其作用主要有調斑降脂,抑制炎性反應,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抑制血小板活性和減少泡沫細胞的形成等,其目的是達到穩定斑塊的作用。
普羅布考具有調脂及抗氧化的雙重功效,其抗AS作用主要表現在降血脂、抗氧化、抑制細胞因子表達、TF是血栓形成的初始激活因子、調節受體功能。普羅布考能提高血中膽固醇轉運蛋白的能力,從而促進膽固醇的逆轉運過程,具有抗氧化、抗動脈粥樣硬化和降膽固醇的作用[3]。兩種藥聯合應用顯著的降低血脂水平、抗炎療效,有效抑制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發生發展,能縮小面積、提高斑塊穩定性,有效的降低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率及復發率。國內有關報道顯示阿托伐他汀聯合用藥普羅布考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6個月后的結果頸動脈斑塊厚度、頸動脈內膜斑塊面積均較單用阿托伐他汀組明顯改善[4],提示抗頸動脈硬化和消除斑塊方面聯合使用普羅布考和阿托伐他汀有顯著的協同作用。
本研究中阿托伐他汀加普羅布考聯合用藥后結果顯示,治療6個月后兩組TC,TG,LDL-C、HDL-C均顯著下降,且治療后觀察組也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聯合用藥治療可以明顯降低血脂4項指標。治療6個月后聯合用藥觀察組頸動脈斑塊面積較單用阿托伐他汀治療者顯著變小,說明長期的聯合治療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效果更佳。聯合用藥在穩定、消褪斑塊、降低腦血管事件發生率方面顯著優于單用阿托伐他汀片治療。兩組患者在治療后1~4周開始出現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對癥治療后均有改善,兩組間不良反應發生率無差異。
因此,阿托伐他汀和普羅布考聯合具有穩定斑塊、降脂、抗炎、減低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并改善預后的作用,治療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病中聯合用藥的效果明顯優于單用他汀類,兩藥聯合應用值得在腦梗死患者的治療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胡大一.關于我國血脂異常與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防控的一些思考[J].中華內科雜志,2014,53(4):257-258.
[2] 劉德祥.普羅布考、阿托伐他汀聯合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臨床療效觀察[J].內科,2016,11(1):13-15.
[3] 張淑艷.普羅布考聯合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4):135-138.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