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明
摘要:本文以企業產品質量控制為出發點,研究與企業經濟效益的關系。并從企業產品質量標準的高低及質量成本的角度來分析企業的經濟效益。從而提出了當前企業質量管理的新觀點。
關鍵詞:質量管理;質量控制;質量成本;經濟效益
在把質量視為企業生命、顧客稱為上帝的大環境下,企業在如何提高產品質量,降低企業的成本的同時,獲取良好的經濟效益是一件困難的事。本文以企業產品質量控制為出發點,對企業的經濟效益進行研究。
一、企業產品質量控制與經濟效益的認知
企業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提供所需要的各種產品和服務,在此過程中獲取一定的經濟效益,以保證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及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企業在生產和服務的過程中,需要獲取一定的經濟效益,而經濟效益的獲取是離不開顧客的,顧客的需求是帶來經濟效益的根本原因,要想得到足夠多的顧客,企業必須提供優質的產品和良好服務質量。
企業產品質量的優劣,離不開對產品質量形成過程的質量控制。在產品質量形成過程中,往往忽視了質量成本。根據ISO9000系列國際標準,對質量成本的定義是:將產品質量保持在規定的質量水平上所需的有關費用。它是企業生產總成本的一個組成部分。質量成本由兩部分構成,即運行質量成本和外部質量保證成本。運行質量成本包含企業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和外部損失成本。外部質量保證成本是指為用戶提供所要求的客觀證據所支付的費用。
傳統的質量成本觀點:認為存在一個理想的質量成本水平。這一水平是一平衡點。在這一平衡點,因有一定不良質量存在所發生的費用和為達到一定質量水平所發生的費用達到平衡。認為費用控制在這個平衡點上,才是最經濟的,企業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
目前的觀點是:損失成本總是高于預防成本。所以理想的質量水平是零缺陷。根據這一觀點,除非產品或服務十全十美,否則不管質量水平多么高,為達到一個更高的質量水平而發生的費用總是比實現這一質量水平后所獲得的利潤要少。
二、企業經濟效益來自于市場高銷售收入
企業利潤等于企業銷售收入減去企業成本。只有達成最高的銷售收入才能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一)高的銷售收入
蘋果憑什么拿走全球智能手機92%的利潤?市場調研公司Canaccord Genuity發布報告稱,2016年第四季度蘋果占據全球智能手機市場18%的份額,但卻獲得了整個產業92%的利潤。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主管隋琳達(Linda Sui)稱:“蘋果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營業利潤中獲得了主導地位,它的最大化定價和最小化生產成本的能力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而iPhone將繼續為其創造驚人的利潤。”
(二)最大化的定價
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能力像蘋果公司一樣,對其產品實行最大化定價。企業在市場上實現產品最大化定價唯一的前提條件,是產品的獨特性能或最好的質量。
創新是產品獨特性能的唯一來源。只有創新,才能為顧客提供魅力產品,提供最大化的顧客價值。使顧客愿意為這些產品買單。
最好產品質量需要嚴格的產品質量控制,追求零缺陷理念才能實現。企業要生產高標準質量的產品,必須在產品質量形成過程中認真落實ISO9001:2015質量保證體系,要用零缺陷的理念來管理產品質量。好產品才有可能在市場上實現最大化的定價。
三、企業經濟效益來自于企業低成本控制
企業利潤等于企業銷售收入減去企業成本,只有做到最低的成本才能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企業的成本主要是由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構成。一款產品的質量形成過程,包含從市場調研、產品設計,直至產品完成生產、銷售、顧客的使用及售后服務等一系列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確定了產品的質量標準,所需要的各種資源及成本。
(一)做正確的事
管理學知識告訴我們,只要是做正確的事,生產效率就高。高的生產效率體現在費用的減少,單位成本的減少,企業的競爭力提升。企業的很多無效勞動,就是因為管理者沒有明確的企業目標,沒有具體計劃,造成員工做事低效率。這些損失是無形的,看不見的,但往往比看得見的損失還要嚴重得多,造成成本的成倍增加,降低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零缺陷管理理念
企業成本的降低還要在質量成本上把關,以零缺陷管理理念來做事情。不管理企業目前的質量水平如何,一定要堅定信念,充分運用PDCA法、六西格瑪管理法,來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
當企業產品合格率向100%目標前進時,企業的質量成本也會有一個良性發展。傳統的質量成本觀點認為存在一個理想的質量成本水平。是最經濟的,企業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
四、企業產品質量控制與經濟效益的關系
要回答“蘋果憑什么拿走全球智能手機92%的利潤?”這個問題,就要從傳統的觀點說起,認為理想的質量成本水平,會有一個平衡點,才是最經濟的。這個觀點單純從生產企業的成本來說一點都沒有錯,確實是生產成本最低。但現在企業是處在全球化市場經濟條件下,所進行的市場競爭。顧客消費層次差距大,有富人,也有窮人,更多的是中產階層。不同的消費者對產品質量需求是有不同見解的。富有的及部分中產者對某些產品的高售價是不會在意的。也就是說他們不是要性價比高的產品,而是要售價高的質量好的產品。這就證明了為什么國產手機與蘋果手機成本沒差多少,但利潤卻相差了上千元之多。
提出質量成本的新觀點:“損失成本總是高于預防成本的。”企業適當增加預防成本,會提高產品質量標準,但企業損失成本會降低。顧客買到高質量的產品,提升了顧客的滿意度,也提升了顧客的忠誠度。
所以對高端產品而言,企業產品質量控制越嚴格,經濟效益就越好。
結束語
不是所有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上質量越好就一定會有好的經濟效益。對這些高成本、高質量的產品,并不能在市場上實現高定價,也有消費者還不能正確判斷質量的高低,需要有一個認知的過程。
參考文獻:
[1]李辛墨,孫博.關于質量成本管理的探討[J].品牌,2014(03)
[2]曾鳳章,崔麗.基于顧客價值的質量經濟性模型初探[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4(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