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開群
在以核心素養為指向的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蘇州教科院根據功能定位,堅持課題引領,項目推進,通過“三次反思促行為改進”,深入探索基于“深度學習”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變革,從而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1.課題引領,打造學習共同體
近幾年,教師培訓強調接地氣、實用化,這是正確的,但也有忽視理論高度的傾向。在某種意義上,理論的高度也決定了前進的方向、力度和速度,一線教師尤其是骨干教師需要用學術的力量來提升專業發展,學術思考力應該成為卓越教師的特質。一線教師需要理論指導,關鍵是這種理論要堅持問題導向,圍繞一線教師的困惑,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并采取課例研修、反思改進的形式。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開展了關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研究,立項了“基于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中小學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的變革研究”和“基于‘深度學習的中小學教學方式的變革研究”課題,在這兩個省級重點課題的基礎上,實現了學科全覆蓋、區域全覆蓋、不同學段的實驗學校的全覆蓋。這樣在全市范圍內形成了一個課題研究聯盟,打造了一個個體反思與集體反思相結合,理論研究、實踐探索與行為改進相結合的學習共同體,既引領教師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和教改的前沿,又為推進基于核心素養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轉變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
2.三次反思,促進課堂教學變革
課堂是將核心素養落地生根的主陣地,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的轉變是核心素養落地生根的中心環節。沒有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沒有核心素養的學科化和課堂化實施,核心素養就是一句空話。而廣大一線教師最關心的問題可能并不是核心素養提出的背景和意義、核心素養的框架體系等宏觀性的問題,而是諸如“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有哪些特征”“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與現在的教學有哪些區別”“現在的教學方式哪些符合核心素養的培養指向,哪些又阻礙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發展”等微觀操作性的問題。教師的這些問題說明要將核心素養這樣的宏觀性的改革落到實處,必須將宏觀問題微觀化,以理論為指導,以課例為支撐,以榜樣示范和反思改進為主要手段。
為此,我們采取“三次反思促行為改進”的實施路徑。一是理論指導,通過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的形式,使一線教師懂得什么樣的教學是基于核心素養的“深度教學”,反思自己與新理念之間的差距;二是課例示范,在深入研討的基礎上,組織骨干教師開展基于核心素養的“深度教學”的實踐探索,并開展廣泛的評課研討,反思自己與同行的差距;三是行為改進,在前兩個環節的基礎上,一線教師會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不斷反思,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反思自己當下的教學行為與課改要求的差距。這樣的“理論提升——課例研討——反思改進”的實施路徑,促進了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和提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