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
興趣是人認識需要的情緒表現,它是推動學習、探索知識最直接最活躍的動力,也是學生能積極完成學習任務的重要心理傾向。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我體會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是學生學習好美術的關鍵。
一、通過欣賞名畫和少兒優秀作品,激發學習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為了激發少兒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中插入相關的優秀作品讓學生欣賞,使學生能更形象、更具體地理解學習內容,提升教學效果。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審美能力,我采用了欣賞名畫的辦法。如欣賞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通過欣賞讓他們知道,中國水墨畫是我們祖輩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民族藝術,是中國人民的驕傲,從而產生一種民族自豪感,之后再讓他們欣賞一些兒童作品。這些作品的美蘊含在美術形象之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從直觀形象入手,指導學生對作品表現出的美反復體味、比較、分析,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對藝術美的感受能力。
二、運用形式多樣的畫畫游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愛好游戲是兒童的天性,而游戲又是兒童活動的主要內容,在游戲中模擬動作和聲音給兒童帶來了極大的快樂,并能促進兒童體能、智力、感情等方面的發展。因此,在低年級美術課中引入游戲 ,能夠使學生在玩中畫,在畫中思,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如在畫大公雞時,讓幾個學生模仿公雞叫,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通過學生模仿“喔喔”的聲音,可以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加深形象記憶激起繪畫興趣。同時,上美術課時我根據美術課的內容,在學生繪畫的過程中,播放與繪畫內容有聯系的歌曲,讓優美的旋律、動人的節奏把學生帶到神話般的世界。“通感”可以誘發學生的想象力,將音樂轉化成畫面,把美麗的景色從音樂角度遷移到美術上來。有時音樂會變成繪畫,有時繪畫會化為音樂。音樂給學生帶來了心理上美的感受,促進了新的知識的掌握、新技能的形成,還調動了他們學習的激情。我認為這樣活而不亂、松而不弛的教學環境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書本與生活相結合,使學生從想學到愛學,提高學生的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我從學生喜歡卡通形象的特點入手,注重了興趣的培養。如在上“不同年齡人的面部”這一課時,我首先講解了不同年齡人的五官比例。在此基礎上,學生已能按要求畫出不同年齡人的面部。但如何進一步激發他們的興趣,更深刻地掌握“三停五眼,二目分中”的理論知識呢?我便將卡通引入課堂。我問:“同學們喜歡的白雪公主、孫悟空等卡通形象,他們的五官是否也遵循了我們所講的比例要求呢?”當這個問題提出后,學生用基本的五官比例去衡量不同的卡通形象,他們不但掌握了不同形象的卡通人物的五官特征,同時,他們的興趣得到了最大的激發。
由于低年級的學生認識能力的局限,他們還不理解,也不能表達出空間和透視的關系,還不能注意到形體的結構與比例的關系。因此,讓他們完成一個完整形象的圖畫或手工,他們會覺得無從下手。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手工教學與繪畫教學相結合是較為恰當的方法。它既能保持學生積極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動手的能力,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培養了學生塑造物體形象的技能與技巧。
在低年級美術教學中,教師必須有意識地使學生產生正確的、有積極意義的興趣,而教師本身的興趣品質,對培養學生的興趣也有重要的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美術興趣的培養。
實踐證明,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他們的學習成績、學習信心是成正比的,三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一節美術課,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是否得到發展等都受學生對美術的興趣的影響。教師要利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才能不斷發掘學生的美術創新才能。
(作者單位:寧安市石巖學校)
編輯∕王劍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