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文華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7-0064-01
數學思想,是指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反映到人們的意識之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小學數學課本由兩條主線貫穿,一條是小學數學的主要定理公式、概念法則的邏輯組合,另一條則是小學數學思想。小學數學教學應指導教師在課堂上對數學思想進行合理的滲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小學數學思想滲透現狀分析
(一)實際教學過程中忽略過程與方法而只重視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概念定理的識記與運用作為重點,課堂的教學注重例題中定理公式的套用能力,很少涉及到它們的推導過程。
(二)不能正確認識數學思想和數學知識之間的關系,小學數學教材中蘊含著諸多的數學思想方法,但由于教材的篇幅限制未能把隱含的數學思想方法注明出來,許多教師不善于挖掘教材中潛在的數學思想,創造地使用教材與研究教。
(三)不能客觀了解學生接受各種數學思想的能力,在訪談中發現教師教學過程中給數學思想滲透環節留的時間和空間極少,有些教師誤認為學生數學習題的出錯是對數學思想的不理解,忽略了學生的數學基礎。
(四)教師對數學思想的概念模糊,因為在小學數學教材里沒有直接對數學思想說明而是常常隱含在對數學習題解答過程中,所以許多數學教師對小學數學思想概念較為模糊。
二、小學數學思想的滲透策略
(一)在教學的準備中挖掘思想
1.學習數學史,把握數學思想。數學發展至今產生了許多數學思想,其中主要有數形結合思想、化歸思想、分類思想、函數思想、變化思想等。數學史里就有好多對數學思想方法演變過程的介紹。
2.解讀教材,提取數學思想。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課本是最重要的參考資料,要達到對小學數學思想的完美滲透,必須要分析解讀課本中蘊含的數學思想,這也是教師備課的重要環節。
3.在教學目標中體現數學思想。在制定數學目標前首先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的解讀,提取出基礎數學思想然后把數學思想教學目標融入到整個教學任務安排中。把基本數學思想和教學任務聯系起來有利于學生在對數學知識掌握的同時也掌握相關的數學思想,達到知識教學與數學思想滲透的雙重效果。
(二)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地滲透數學思想
1.在教學情境中滲透數學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和數形結合思想聯系是比較密切的,許多具有代表性的數學知識都蘊含著數形結合思想。比如在教授“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出示課件中的帶有單元格的長方形和正方形讓學生自己數數它們的面積,然后結合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求出它們的面積,最后讓學生比較是否相等。這樣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滲透數學思想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增強他們運用數學思想的意識。
2.在數學知識的建構中滲透數學思想。如習題:“在一條公路的兩側栽樹,每隔5米栽一棵,公路的兩端都有樹,公路長400米,問公路每側要植幾棵樹?”教師先讓學生用數字“1”代表樹在練習本上畫出兩棵樹有幾個間隔,3棵樹有幾個間隔……n棵樹有幾個間隔。接著引導學生得出樹的棵數與間隔之間的規律,400米長的公路有幾個5米的間隔,然后歸納出每側需要植的樹的棵數,最后讓學生再進一步解釋自己的解題思路加深印象,在解題的過程中對學生滲透了符號化思想和歸納思想,從而增強了學生對規律問題的進一步認識和理解。
3.在數學知識的總結中提升數學思想。數學思想對于學生快速而準確地解答數學習題是至關重要的,并且學習數學知識也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數學思想。在課后教師要及時地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總結,在知識的回顧總結中梳理出隱藏的數學思想使學生能夠形成一個清晰地知識建構圖式,增強學生對數學思想的理解,使同學們真正地做到對數學思想的掌握。
(三)在課外生活中滲透數學思想
1.強化學生在生活體驗中對數學思想的理解。在數學課本中許多知識是現實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數學本身是產生于日常生活,所以也應該使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回歸于生活之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同時教師也要善于發掘生活中有趣的數學場景,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加強數學思想的理解。
2.重視在課外作業中對數學思想進行滲透。課外作業可以鞏固學生的數學知識和能力,因此教師要善于利于課外作業糾正學生經常出現的錯誤,強化數學知識的重點內容,進而達到學生再消化吸收的目的。比如學生在學習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之后,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的相關習題作為課外作業,讓學生通過對不同解題方法的探索來達到對數學思想靈活運用的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