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思雨
[摘 要] 近年來,社會大眾開始密切關心身邊的環境保護問題,企業也在這種大趨勢下開始重視環境方面的工作與責任,開始接受并引入環境會計,希望能夠通過環境會計體系理論與企業實踐的結合,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也更加注重環境的保護,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中小企業要想更好地推進環境會計工作,需要政府部門與企業密切合作,建立健全環境會計制度,強化企業的環保意識,逐步提高企業環境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環境會計工作的實施和開展不斷走向完善。
[關鍵詞] 中小企業;環境會計;問題;研究
[中圖分類號] F2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7)09-0129-02
一、中小企業環境會計發展現狀
經濟與科技的快速發展造成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世界各地的自然環境正在不斷的遭受破壞,直接影響著我們人類的生產生活,甚至給人類造成眾多毀滅性打擊。對于環境的保護已經刻不容緩,社會各企業對于環境會計這一新生事物的需求和研究已迫在眉睫。我國開展環境會計工作比較晚,20世紀80年代末期才知道有這個職業和理論,而且對于環境會計工作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到了90年代后期,社會和大眾的環保觀念不斷加強,國家和政府也開始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問題,這才開始對環境會計這一理念和工作展開研究,建立起適合中國國情的環境會計理念體系。這也是現階段我國中小企業對于環境會計工作開展困難和有局限性的主要原因。
(一)企業的環境會計近似于財務會計
城市工業化的腳步在不斷加快,而身邊的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已被迫害殆盡。所以,雖然科技文明進步了,經濟指標上去了,但是我們的自然資源也枯竭了。人類要想在地球繁衍生息,離不開我們的自然環境,只有保護自然環境,人類社會才能得到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要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把環境因素考慮進去,充分與環境會計體系進行融合。通過建立與自然資源完美融合的環境會計體系,才符合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使經濟與環境達到“雙贏”的效果。
很多企業只想追求自身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卻不顧及給周遭環境造成的巨大破壞,在這種情況下,更加需要對現有的環境會計工作加以規范和約束,比較起傳統會計,我國現有的環境會計發展起步更晚,也更緩慢,多為虛名或虛職,只是簡單地將環境會計理解為與環境有關的財務會計,更有甚者,根本就不設立相應的環境會計這一職位。
(二)環境會計偏重于理論,實踐性有待加強
自然環境遭到破壞,環境狀況日趨惡劣,已經嚴重影響甚至威脅到我們的生存與發展。導致環境受到污染的根本原因其實是企業的經濟活動產生的。如果我們能夠充分利用環境會計的體系和方法去確認計量企業對環境質量的影響,完全可以以此為出發點,提高對環境保護的投入、改善企業周遭環境質量、保證企業與環境質量影響走向積極一面。因此,環境會計的建立,將企業給周遭環境污染帶來的損失和保護環境產生的效益均納入企業環境會計核算的范圍,既可以規范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在不影響環境的范圍內開展,又可以減少企業對周遭環境的污染破壞。
從目前我國環境會計的研究方向來看,理論上已經涵蓋了環境會計的各個領域,從概念到必要性,從宏觀到微觀,應該說,研究的領域和方向還是很權威,很有代表性和理論性的。但是,理論太多,很少能與實踐結合運用,重理論,輕實踐,二者嚴重脫節,太多理論研究所得的成果很難有效地應用于實踐工作中。
(三)信息披露可操作性差
環境管理是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核心內容,對于環境的保護和管理工作需要必要的信息和報告。而這一點,環境會計這一職業就可以做到。環境會計可以把關于環境資源中的一些參數(如存量、流量,費用總量等)仔細分析,做出顯而易見的信息報告。企業可以通過這份詳見的信息報告,了解企業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情況,運作進度,受其影響的周遭自然環境情況,及時做出正確的評價響應,推動企業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
環境會計理論強,實踐差,導致體系不健全,在需要公告信息披露時缺乏可操作性和透明度。政府對于環境信息的披露管理松散,缺乏環境會計行為規范,無法統一環境會計的核算與披露形式,致使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差。大多數中小企業為了自身經濟利益,都不會主動披露信息,有的雖然披露了,也沒有標準,質量很差,不能讓社會取得信任。
(四)未建立其符合現階段中國國情的環境會計理論體系
隨著環境保護要求的日趨嚴格,企業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必須要考慮到對周遭環境產生的影響,要從過去的單純追求經濟增長指標改變為追求社會、經濟、自然環境的同步協調有序發展,減少或消除環境的破壞。人們也越來越迫切的要求企業提供真實可信的環境檢測報告和影響環境的財務報表分析,要求其承擔所必須承擔的環境保護責任,認真對待因企業的行為而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
我國的經濟體系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在目前的的環境會計理論體系中,環境會計的定位和目標并不明確,存在計量單位多元化等一系列現實問題。目前為止,我國中小企業對于環境會計的研究依然停留在理論上,環境會計幾乎沒有可操作性,根本無法構建起完備的環境會計理論體系。
二、中小企業環境會計面臨的問題
(一)環境會計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國還沒有專業的環境會計規范或準則,在企業的會計制度及信息披露的相關法律法規中也極少涉及有關環境保護的問題。而在企業日常的會計實務中,也沒有系統的環境會計工作的相關制度和規范。這就給我國中小企業在進行環境會計工作的時候帶來了困惑和迷茫,沒有一個可以借鑒的經驗或理論來進行指導和把控,對于環境會計的工作,也很難做到位,很難滿足社會的多方需求。
(二)企業環境保護意識不強,不重視環境會計的建設
企業不應該只為了謀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還應該推動社會整體財富的積累、社會文明的進步、周遭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經濟、社會、環境這三條交叉線,需要對職工、消費者、產品供應商、街道社區、周遭環境等一切有關對象負起必要的責任。然而我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環境責任意識太差,它們只重經濟,不重環境,就算知道環境因為自己企業的生產原因受到污染,也抱著“亡羊補牢”的心態,后知后覺,不當回事,根本不把環境會計的建設放在心上。endprint
(三)專業人才缺口巨大
環境會計學是由一種衍生學科,多種主流學科融合交叉,綜合各類因素,平衡而得。所以,在理論的學習和實踐的工作中,也要涉及到相關多個學科的知識和技巧,各類知識之間錯綜復雜,緊密聯系,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共同發揮作用,缺一不可。所以,要想把這一學科融會貫通,要想把這一本領應用得當,要下苦功,勤學習,博覽群書,博采眾家之長,才能夠掌握全面的知識和原理。但是,目前這種人才缺口很大,現今的所謂環境會計,多為傳統會計轉型,這些人對于原本的專業還在行,但涉及到在自己不擅長的生物、環境等領域進行深入具體的研究時,就顯得捉襟見肘,難以應對了。
(四)企業只顧經濟效益,環境會計推廣實施困難
企業為了追逐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勢必要盡可能地壓縮和降低運營成本,而環境會計的實施和開展卻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來保障,這就使得很多中小企業談虎色變,避而不問,造成很多中小企業都不愿意去主動開展和實施環境會計工作,致使環境會計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上,推廣的速度極為緩慢。很多企業的領導也不重視環境會計,認為這只是個可有可無的工作,只是為了應付上級部門檢查才設立的,所以就把環境會計的工作推到財務會計范疇之下,而很多財務會計也不知曉環境會計要做什么,也沒有相關的知識和經驗,無法承擔環境會計的工作和職責,難以達到設立實施和推廣環境會計要達到的效果。
三、解決對策
(一)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環境會計的核心作用是解決企業所要承擔的環境問題,將因為環境問題而遭受到的損失納入企業的財務核算體系之中,這是屬于法律法規的范疇。但是,實際的情況是,現階段的環境會計,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環境會計,只不過是企業財務部門的一個職務配置品,既無執法權,也無監督權,還被企業所不待見。根本就無法做到監督、保障企業承擔原本必須要承擔的環境保護責任。因此,這就需要法律法規的介入。現階段,環境會計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相關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沒有明確環境會計的職能與責權,無法發揮環境會計的監督和保障能力,不能給企業提供很好的環境保護標準和規定,無法可依,無法可循。這就需要我們法律界人士的努力,盡早完善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讓我們的環境會計真正做到物以致用,人盡其才。
(二)提高企業環保意識,明確企業環境問題的范圍與責任
我國是深加工和代加工大國,更是原材料加工大國,有世界工廠的美譽。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企業,尤其是很多中小企業在代理加工生產產品之時,對周遭自然環境造成的污染就更加可怕。有的地方幾乎被一連串的中小企業、小作坊所盤踞,有的村子水源與田地都受到嚴重的污染。水中遍布死魚,田里重金屬超標,依然不再適合人類的居住。就算這些企業自己的工人,也在這樣日復一日的污染與煎熬下,患病得了塵肺等多種職業污染疾病。所以,必須要提高企業的環保意識,規范企業環境問題的范圍與責任,做到責權明確,賞罰分明,嚴格要求企業控制自己對環境的污染。
(三)不斷提高行業財會人員素質,培養一專多能全面手
我們在前面講過,環境會計學是一門滲透和融合多個主輔學科的綜合應用科學,它對于從業人員的要求很高,不僅要懂得財務專業的本職知識,還要掌握跨專業領域所涵蓋的一切相關技能,還要把這些學科融會貫通,形成自身全面完備的知識體系,合理應用到實踐工作中去。但就目前我國業內從業人員的現有水平來看,還不具備相應的要求。因此,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全面技能,滿足實踐工作中的具體需要,是目前亟待解決的一個難題。必須要加強會計人員的環境學及環境會計學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培訓,更新其傳統的知識架構,培養合格的專業環境會計人才,以適應環境會計工作的全面要求,更好地開展和實施環境會計工作。
另一方面,在環境保護已經被全社會高度重視的當下,傳統會計從業理念觀念和技能也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加強環境會計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嘗試已經勢在必行。企業的環境會計人員要正視自己的不足和行業的發展要求,將新吸收的知識納入原有的知識體系,并在實踐工作中假以運用,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適合企業、適合當下經濟發展規律和環境保護所需要的新型會計從業方案,并形成規范和樣本,作為行業閉環培訓的重要參考,為企業環境保護工作和環境會計體系完善工作添磚加瓦,做出貢獻。
(四)按階段在企業中推廣環境會計工作
國外的環境會計體系的完善與推廣,都是先走實踐,在實踐中摸著石頭過河,以果尋因,倒推形成理論,做出閉環配需體系,提供業內人士交流和學習,促進整個行業的快速穩定發展。作為起步更晚的我們,要想趕超歐美,自強不息,也可以采取拿來主義,借鑒這種學習和培訓方式,不斷在休整和整理中穩步前行,步步為營,走踏實穩健的學習和探索之路。
首先,對涉及污染的企業采取零容忍的態度,必須要求企業向公眾披露環境信息,提醒企業的環境保護責任。對于那些無視法律法規的污染企業和逃避監督和公視的造假企業,絕對不能姑息養奸,放任縱容,必須要采取法律的手段進行強有力的制裁,強制其按照規定執行。
其次,如果造成環境污染的企業確實給周遭居住環境和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甚至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那就不僅是讓其披露環境信息報告那么簡單了,還要采取法律的手段,追究其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接受其應當接受的法律制裁。這一階段,可以采取亂世用重典,殺雞給猴看,槍打出頭鳥等一系列手段,旨在敲山震虎,產生強大的法律威懾力。
再次,當企業把環境保護當作自身的責任和義務的時候,就開始進入這個階段。開始著手對相關監管企業進行環境保護業績評定,并建立健全一整套詳盡的企業環境管理和環境會計體系,形成數字化的績效指標,綜合評價企業對環境保護的成果。對于那些表現較好的企業,可以通過政策為其換得一些優惠,促進企業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激發企業保護環境的主觀積極性,形成一個良性發展的鞭策體系。
最后,徹底完善適合我國企業發展的環境會計體系,推動環境會計工作全面、穩健、可持續的發展。
總之,要想更好地推進環境會計工作,需要政府部門與企業密切合作,建立健全環境會計制度,強化企業的環保意識,逐步提高企業環境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環境會計工作的實施和開展不斷走向完善。
[參考文獻]
[1]陸小成,祁瓊,侯祥.低碳發展視域下企業環境會計體系構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4):224-227+243.
[2]周亞榮,張麗芳,董巖.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與啟示[J].財會通訊,2016(34):28-31.
[3]董丁丁.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J].科技風,2015(23):259+264.
[4]劉珊.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34-37.
[5]閔晨.我國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問題及對策[J].商,2016(6):168-170+138.
[責任編輯:潘洪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