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秀輝+李歡


[摘 要] 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與商業銀行的經營現狀、發展方向、預期成果及風險程度等密切相關,健全的內部控制系統是商業銀行長久發展的“必備武器”,是實現銀行戰略目標、提升銀行競爭力的關鍵。然而,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系統的建立健全須得有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的支撐。通過運用層次分析法(AHP)對內部控制各要素的重要性進行科學量化,構建層次結構模型,同時結合模糊綜合評價法(FCE)建立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模型,確定各指標參數的權重,在此基礎上綜合評價中國銀行內部控制項目,以期探討AHP模糊分析法在內部控制分析方面的實用性和科學性,探討中國銀行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并基于定性與定量評價結果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對策建議,以期對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發展和進一步改進做出貢獻。
[關鍵詞] 商業銀行;AHP;內部控制;FCE
[中圖分類號] F76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7)09-0159-02
一、引言
內部控制建設是商業銀行建設的重中之重,設計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實現內部控制評價過程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的結合,不僅有利于實現商業銀行的精準化科學管理,更有利于豐富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相關理論、完善監督與評價體系;然而,現有文獻對內部控制的評價仍以定性評價為主,其科學性、可比性差強人意。雖有部分學者將定量評價運用于內部控制評價中,如駱良彬、王河流[1]等采用層次分析法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進行評價;韓傳模、汪士果[2]等將模糊層次分析法運用于一般企業的內部控制評價;陳艷、于洪鑒、衣曉青[3]等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有效性框架建立定性評價模型;劉威[4]等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研究了高校財務內部控制的發展現狀等,但不難發現針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定量評價鳳毛麟角。商業銀行經營業務、資本結構等具有特殊性,構建科學有效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評價模型至關重要。我們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層次模型,確定各指標權重并結合模糊綜合評價法對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質量進行分析,致力于為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建議措施,進一步對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評價體系進行改進。
二、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標體系構建
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目標和意義是構建內控指標體系的關鍵。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目標一是盈利;二是保證信息準確可信;三是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實現以最低的人力物力財力成本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四是保證資產的安全完整,規避業務操作風險及其他對資產、聲譽及收益等的影響;其次從內部控制基本要素的角度出發;同時依據內部控制相關管理法規并借鑒有關學者研究經驗,將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標體系概括為3個層次:第一層為內部控制評價目標層;第二層為5個一級指標;第三層為在一級指標基礎上提出的20個二級指標。
三、基于AHP和FCE的內部控制評價的模型構建
本文選擇中國銀行旗下某一中心支行進行內部控制項目評價,并把評價結果作為內部控制評價得分的數據來源,具體分析過程如下:
(一)確定各因素結構模型
(二)構造A1~A5的判斷矩陣
依據表1各因素之間比較含義并由中國銀行總行20位部門專家打分得出中國銀行內部控制各因素之間的判斷矩陣如表2。
(三)層次排序及一致性檢驗
4.求出特征根,然后一致性檢驗
由于人具有“主觀意識性”,在對各指標比較時,僅由專家理論、常識建立起來的判斷矩陣難保精確;因此,為保證判斷一致,保證專家判斷的準確性、科學性,需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此外,RI的取值以薩迪教授給出的樣本容量值(表3)為參考依據。
由上CR<0.1可知,判斷矩陣A~A5具有一致性,因此不必再考慮判斷矩陣的修復問題。之后建立二級指標判斷矩陣并進一步驗證一致性,二級指標權重結果如表4,經計算可知CR均小于0.1,即建立的二級指標同時具有一致性,因此不必再行修復判斷矩陣。
(四)綜合評價
1.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模糊綜合評價法是一種在分析問題中常用的綜合評價方法,理論來源是模糊數學,基于數學知識對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對象做出較為正確的總體評價;本文運用AHP得出指標權重排序后,由于多數指標是優良中差等具有模糊性的言語,若對指標進行定量評價需采用模糊數學的方法,且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評價符合模糊語言和多層次的特點,所以本文繼而采用FCE構建模糊評價模型進行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定量評價。
2.模糊綜合評價模型
以AHP指標為具體因素集,結合權重集,參照國家相關規定制定評分標準,選取中國銀行總行作為內部控制要素評價試點,同時邀請20位專家評分,95分及以上為優秀,小于60分較差,85至95(包含85分)為良好,其余為中等,統計出各下屬指標的得分X。再將前面算出的每個的權重分別代入公式■,有關中國銀行內部控制各指標要素的具體得分如表5:
基于以上模型求得分數后,由專家界定合理保障水平,只有大于或等于合理保障水平界限才認為內部控制有效。合理保障水平分值為60,若分值為95分或以上意味著被評價對象有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在各環節均能有效落實內部控制措施,能準確識別合理應對內部控制風險,內部控制效果顯著。顯然,有關中國銀行內部控制只有信息與溝通單項指標達到優秀水平,總體優秀水平未達到。
(五)穩健性對比檢驗
為保證評價結果的穩健性,選取同屬我國商業銀行的中國工商銀行進行對比檢驗:選取同期中國工商銀行總行相關數據,構建模型進行權重排序計算并評價得分,所得內部控制項目評價結果與同期中國銀行相比僅在部分得分分值上存在細微差異,總體評價結果沒有實質性差異。可見基于AHP與FCE的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項目的評價模型是可靠的。
四、結論與建議
由同期中國銀行及中國工商銀行《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和《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可知,以上基于AHP和FCE內部控制評價模型得出的評價結果與中國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內部控制的實際情況一致,充分證明了AHP模糊分析在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分析方面的實用性和科學性。
運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證實了AHP和模糊評價法的客觀性、系統性、科學性,實現了從定性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轉變,得出了AHP模糊分析法在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評價中具有極高的實用性和科學性的結論,有助于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發展完善。同時基于對量化評價結果的分析,對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控制環境方面。既要與時俱進又要貼近實際,既要注重內控制文化建設,又要提高組織整體內控水平,同時加強內部獎懲機制對控制環境建設的推動作用;
風險評估方面。以先進科技為依托,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完善風險評估體系,做到全面風險評估與重點風險評估相結合,關鍵時期有所側重;
控制活動方面。建立標準化的業務流程和完善的反饋機制,細分權責;注重員工學習成長,建立提供外出培訓的激勵機制,提高內部控制效率;
監控方面。以《全面風險管理——整合框架》為支撐,以審計監控為輔助,按規模和發展階段分類管理,提高商業銀行整體內部監控水平。
[參考文獻]
[1]駱良彬,王河流.基于AHP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模糊評價[J].審計研究,2008(6):84-96.
[2]韓傳模,汪士果.基于AHP的企業內部控制模糊綜合評價[J].會計研究,2009(4):55-62.
[3]陳艷,于洪鑒,衣曉青.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框架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5(9):72-79.
[4]劉威.基于模糊綜合評價的高校財務內控評價研究[J].會計之友,2016(7):119-122.
[5]車宣呈.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缺陷分析與完善建議—基于系列銀行高管捐款出逃案例分析[J].會計之友,2015(4):17-20.
[責任編輯:潘洪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