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宏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習慣和主動學習、樂于學習的精神,學校于2016年提出了“三段式”教學法。“三段式”教學法將學習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啟動學習階段、交流探究階段、補救提升階段。通過導學提示、微課視頻、小組協作等形式,最大限度地優化學生的學習路徑。
1.啟動學習階段
首先,教師在課前提供“導學提示”。“導學提示”不是簡單地對學生自學提出要求,而是要把學生沒想到的內容提出來,引導學生深入學習。也就是說,要巧妙地把自學要求用提示(提出、提醒、表示、暗示)的形式呈現出來。同時,提供“微課視頻”,即有關知識點的教學片斷。然后,學生自主學習。根據“導學提示”,學生可借助教師提供的微視頻開展自主學習。自學后如有問題,可與同學交流、討論、互助。重點找出自己弄不懂、沒學會的內容,并記錄下來。
啟動學習從提出問題開始。在這個階段,學生的探究意識逐漸形成,探究能力得到發展。
2.交流探究階段
首先,學生在組內匯報交流自學情況及自學方法,重點匯報自學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同學提出的問題,組長組織研討,并記錄組內交流后仍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給教師。然后,教師根據學習中的重難點以及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利用教學軟件或其它手段,與學生一起探究,指導學生解決問題。對于學生學習不深刻或有偏差的重點、難點知識,要利用預設的教學課件和自學視頻啟發指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究。對于學生在學習中生成的新問題,教師可利用“懿文德”等工具講解釋疑。
在這個階段,學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他們在深入思考中提升認知水平,糾正了認知偏差,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得到拓展。
3.補救提升階段
在這個階段,教師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評估學生的學習狀況,并有針對性地組織練習,查找學生仍然存在的問題。若是普遍問題,師生再次進行探究;若只是個別存在的問題,則開展一對一的個性化指導。教師可以設計專門的微視頻,微視頻的教學內容要降低“門檻”,使其更好地發揮輔助作用。學生加強練習、完成作業,進行補救性學習。一般學生要完成兩類任務:一是鞏固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練習,二是開放型作業。特殊學生要完成的任務為:在教師一對一的輔導下,或利用教師專門制作的微視頻進行補救性學習。
通過補救提升,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提升。
雖然學校實施“三段式”教學法僅一年多的時間,但取得的效果非常明顯。未來,我們將繼續探索實踐“三段式”教學法,最大限度地優化學生的學習路徑,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
編輯 _ 汪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