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克迪 鄭艷麗
摘 要 在課堂組織實施過程中的教,既是一門學問,又是一門藝術。針對初中美術學科的教,本文主要從教什么、用什么教、怎樣教和教成什么樣等四個方面,闡述了作者的理解與認識。
關鍵詞 教 美術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8-0142-02
初中美術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性學科,是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主要陣地,也是全面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主要途徑。多年來,全國各地的美術教師在這一學科領域勤耕不輟。特別是針對美術學科教的問題,總結歸納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筆者作為一名中學美術教師,通過教學實踐也逐漸總結形成自己的理解與認識。
一、教什么
美術學科教什么?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即知識、技能和價值觀。
1.知識。即指美術學科理論。初中美術理論涉及的范圍較廣,主要有美術史、設計史、藝術學、美學、繪畫、建筑、設計、雕塑、民間美術等。如“欣賞評述”模塊以中外美術史、設計史為主要內容,“造型表現”模塊涉及藝術造型的內容;“設計應用”模塊涵蓋設計、建筑等內容;“綜合探索”模塊則是美術各門類的綜合實踐與運用。
2.技能。即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美術課程標準指出,七至九年級的學生,要學會有意識地運用形、色、肌理、空間和明暗等美術語言,借助恰當的工具材料,探索不同的創(chuàng)作方法,形成個性化的表現能力,以傳達個人的思想和情感。
3.價值觀。即指學生的審美情趣、人文理想和思想情感。美術是一門人文性質的課程。因此,美術肩負著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價值判斷,以及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重任。
二、怎樣教
1.師生和諧關系基礎上的合作式。素質教育的實施和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進一步明確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師生關系。教師主導,即要發(fā)揮教師掌控全局和積極引導的作用。尊重學生主體,就是要做到“目中有人”。“人”即是指學生,教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設計,都要將這個“人”貫穿始終。
一是要注重過程的引導,明確任務和要求,即教什么與怎么教。二是要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引導,充分利用課堂動態(tài)生成,為學生的思維和思想碰撞提供時間和空間。三是要注重情感和價值觀的引導,弘揚真、善、美。四是要搭建學生自主式、探究式學習平臺。將問題拋給學生,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將解題的話語權傳給學生。讓學生在“學中習、學中悟;習中學、習中悟;悟中學、悟中習。”
2.學習興趣培養(yǎng)前提下的誘導式。主要從賞、動、評等方面,誘導和激發(fā)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興趣。
賞,即是賞析,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我們經常發(fā)現,學生對一件事物不感興趣,往往是因為對事物的不夠了解或不懂導致。通過賞析,恰恰可以讓學生撥云見天,培養(yǎng)感知體驗,誘發(fā)他們深入學習的動機。美術學科亦復如是,大量的“欣賞評述”內容,可以作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利器。
動,即動腦、動嘴、動手,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動力。美術課堂要讓學生動起來,一是要動腦,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思考,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在持續(xù)地問與答的過程中學習。二是動嘴,要善于表達個人的情感與態(tài)度,獲取共鳴。三是動手,利用雙手去運用恰當的藝術造型方式,準確表達個人的藝術思想。通過動起來,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去努力解決一個個困難,創(chuàng)作一件件藝術作品。通過動起來,獲得身心體驗,在實踐中誘發(fā)思想的火花,從而激發(fā)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評,即評價,是激發(fā)學習興趣的助力。初中學生,從心理發(fā)展階段來看,十分在意別人的贊許和肯定。那么,教師針對學生的有效評價正好契合了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無論是對學生課堂表現的評價,還是對學生作業(yè)的點評,甚至是一句不經意間的贊揚性評價,都將成為觸動興趣點大爆發(fā)的因子。
3.課程設計優(yōu)化進程中的高效式。素質教育強調優(yōu)化課堂教學,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實現學生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即從“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當前的初中美術課程,大多數教師依然遵循的是“導入——新授——練習——展示——評價”的教學模式,總是給人一種四平八穩(wěn)的感覺。久而久之,教師和學生都會產生一種習慣性疲勞。
其實,美術學科相較于其它學科,其課程內容本身就具備多樣性和綜合性。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應該靈活設計不同的教學模式,斷然不可千篇一律。應該注重教學模式由靜態(tài)化向動態(tài)化的過渡,有效利用課堂中出現的一些“突發(fā)性”事件,以學生的興趣點和關注點為突破,將課堂轉變成富于突發(fā)性、富于挑戰(zhàn)性、富于靈活空間性的多樣課堂。因此,在美術學科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要注重預設前提下的靈活變通,將動、賞、玩、做、評、議、用、揮等環(huán)節(jié)合理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使各個環(huán)節(jié)間轉換流暢,打造一個清晰完整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4.關注學生個體成長下的針對式。教師不僅要關注全體學生,也要兼顧學生個體。美術課堂應該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倡導讓每一名學生參與到學習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發(fā)揮個體的力量來凝聚集體的智慧,也要讓每一名學生在小組這個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建立學習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學習自信。二是倡導分層教學的模式,這就需要教師充分了解每一名學生的特長,根據不同的學情,分別提出有針對性的學習策略。但是,這種分層教學應該是隱性的,決不能因為分層而創(chuàng)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三是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美術學科不同于其它學科的特點在于,美術創(chuàng)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個人行為的表達。因此,在美術課堂中,教師應該尊重每一名學生的創(chuàng)意、每一次思想火花,用鼓勵和肯定的方式幫助學生完成藝術表達,讓學生成長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獨立個體。
(責任編輯 陳 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