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
摘要:對于學生而言,興趣和好奇心是自主學習的前提.學生的自主探究往往源自于問題,而知識體系的豐富和問題的解決也會帶給學生滿足感.對于教師而言,創設問題情境,要具有啟發性,難易適度,小而精,不脫離教材,也不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教師要善于制造懸念,將問題作為課堂導入的切口,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 問題情境
在現代教育中,教師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打造生本課堂.基于這一理念,問題教學備受教師青睞,教學效果也是十分理想的.首先,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不斷發掘知識,并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使學生更有動力去學習,對于學生自主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其次,學生在學習中知識外延不斷擴大,并發現自己的知識面的不足,從而生成新的問題.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提出、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學生不斷提高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講,能夠提出問題的學生是值得培養的.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和探索,從而提出更多的問題.需要注意的是,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科的學習價值,并將學科內容隱性的數學思想以及邏輯方法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形成學生的知識體系.
一、問題情境的基本含義
問題情境有兩層意義.第一層含義,要分析問題,也就是數學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會遇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以及認知結構與新納入的知識體系和認知結構產生沖突.這是一種學生無法自我解答的狀態.第二層含義,要分析情境,也就是數學學科知識相關的環境,如真實的生活環境或者虛構的社會環境,甚至可能是抽象的環境.這兩者的關系就在于,教學是圍繞著問題這一核心,而情境是作為輔助存在的,如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體系.
二、創設問題情境的原則
創設問題情境,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則.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教師要保證創設的問題情境是科學的、適應當前學齡學生的.一般而言,需要遵循情境—問題—反思—應用這一基本原則.這就要求教師充分把握學生的學情,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日常生活以及知識水平,同時熟悉教材以及教學內容,并將兩者相結合,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將數學的學科美融入問題情境中,讓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接觸數學,進而愛上數學學科,主動學習數學.
在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教師應該遵循的原則有:(1)選取針對性素材.在教學中,教師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案.創設問題情境也是如此.在選擇素材時,教師要全面分析,挖掘學科的道德情感價值以及能力價值,并融入到問題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把握情境的方向性.創設問題情境,絕不是隨隨便便拼湊,而是需要有方向性的.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知識“茫區”,在學生的迷茫之處提出問題,不僅讓學生記憶深刻,也讓學生在認知沖突中不斷挖掘和探索,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3)科學設置問題.問題的設置,要難易適中,科學合理,讓學生永葆學習積極性,不會因問題過難而氣餒或者因問題過易而失去興趣.(4)創設問題情境忌本末倒置.在教學中,有些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而采用大量的生活化情境.值得注意的是,創設問題情境,不能僅僅是生活化情境,生活化情境只是其中的一種,不能因為容易引發學生的關注而過多使用.創設問題情境,需要具有明確的教育意義和教學目的,不能是為了讓學生參與學習而讓學生“看熱鬧”.
三、對于問題情境教學的思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強化問題意識,還要注重反思.只有通過不斷實踐、思考反思和再實踐,學生才能準確把握數學教學的邏輯以及思維的本質.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優化問題,促使學生體驗以及自主探究.同時,需要引導學生反思,使學生在思考過程中深層次理解所學知識,提高學習能力.事實上,對于學生而言,反思是一個再學習的過程.這是值得推廣的學習方法.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情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同時收獲知識、提高能力,從而讓問題情境真正地為教學服務.教師科學、合理、有針對性地創設問題情境,能使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習能力,從而使學生愛上數學學科,喜歡學習數學.
參考文獻
徐艷艷.問題情境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數理化解題研究(高中版),2013(07).
王霞.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造及提問藝術[J].教學與管理,2014(15).
鄭翠萍.談數學情景教學[J].教學與管理,2014(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