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霞艷
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物理作為一門以實驗為主要學習方法的學科,對學生認識物理世界、掌握基礎知識具有重要價值.物理實驗作為物理學的根本,透過觀察它來學習物理知識是一種高效且可行的方法.物理實驗是在許多優秀的科學家和學者善于觀察周圍事物、勤于思考、最后發現結論的前提下運用先進的儀器和設備重現實驗現象的過程.一個生動形象、驚心動魄的實驗,往往能在學生心里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一、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能力
觀察是認知事物的開端.善于觀察的學生,一定具有清晰的頭腦,也會擁有更高的求知欲.同時,觀察能力的強弱決定一個學生能否對周邊事物、觀察對象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實際,對學生進行適當培訓,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首先,觀察并非走馬觀花、漫無目的地看,觀察必須要有對象,即必須帶有目的性.不然,就是毫不走心地看一下,既不會在腦海中形成印象,也不知道到底在觀察些什么,需要做些什么,始終處于一種盲目的狀態.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讓他們有目的地觀察.例如,在觀察“天平”時,教師可以在觀察前提出問題:天平的作用是什么?為什么要觀察天平?通過有目的地觀察,讓學生明白天平的用途,以及天平的左右盤分別放什么東西時測量才準確.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前預習,了解觀察內容和目的.又如,在觀察“電壓表”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課本了解“電壓表”的內容來明確觀察目的,掌握“電壓表”的外貌特點.
其次,在觀察時,學生要把握重點.只有在觀察中抓住重心,才能把握實驗目的.如果在觀察中抓不住重點,輕重不分,對無關痛癢的現象窮追不舍,對重要的現象又毫不在意,學生就會對觀察的對象形成非常片面、單一的認知,并對主干問題的理解感悟不到位.因此,教師應逐步引導學生,培養他們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觀察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創新精神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個啟發者,學生才是主體.因此,教師不僅需要慢條斯理地演示實驗,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的思考時間,也要讓學生參與其中,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創新精神.在物理實驗教學中,能讓學生清晰地、直觀地觀察到實驗現象.如果只是讓學生觀察,而忽視操作的重要性,那么學生永遠就停留在觀察階段,實驗所要達到的目的和效果都會減半.例如,在講“驗證大氣壓存在”實驗時,教師應該讓學生自己動手證明大氣壓的存在.有的學生演示實驗:在一個抽掉空氣的、裝了整瓶水的塑料瓶身上扎幾個小孔,并沒有水滴落出來.當瓶蓋一打開,水就持續不斷地流出來,從而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有利于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學生加入到實驗中,親身體會到實驗過后的大徹大悟,能夠提高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變得更加自主,并樂意參與到物理實驗的操作與實踐中,使初中物理的知識點在實驗中得到鞏固.
三、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在對實驗現象進行粗略分析、對測量的數據進行精密計算后,需要學生從中歸納總結出具有規律性的實驗結論.這就需要學生具備相應的概括和整理能力.例如,在研究“物體密度”的實驗中,學生得出的結論是:密度大的液體在下面,密度小的液體在上面,同時密度的大小與物體的存在形式無關,并且一般情況下,固體密度>液體密度>氣體密度.在此基礎上,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得到一個總體的結論:一般情況下,同一物質的密度不發生變化,且如果固液氣態在同一環境中,固體會在下面,液體在中間,氣體在最上面(一般情況下)的大致概括結論.同時,教師應該建立適當的評價考核制度,對學生自主完成的實驗報告和結論做出合理的評價.讓學生知道存在哪些不足,哪些方面可以繼續發揚光大.建立考查系統,并不是為了監視,而是為了督促和激勵學生加強觀察和動手能力.有的學生在物理理論方面有所欠缺,但是在實踐和動手方面卻有超強的技藝,所以教師應在評價過程中做到兩者結合,對學生進行客觀、準確的考核與評價.
總之,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演示實驗,也要給學生演示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參與到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創新教學思路,注重學生的參與度,從而促使學生全方位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