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李晞+王瀾瑾+楊少杰+李姣娥
摘 要: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我省科技創新的主力軍,是推進我省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存在資金不足現象、融資渠道不寬暢、產學研合作缺乏、研究創新人才欠缺等問題進行分析,并從加強投融資、充分發揮政府管理職能、提升核心技術的開發水平、完善多元化人才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云南;科技型中小企業;存在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1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5-0209-03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我省科技創新的主力軍,也是推進我省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建設創新型云南的重要力量。近年來,隨著國家與地方促進與扶持力度的加大,其創新主體作用進一步凸顯,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也顯著增強[1]。然而,科技型中小企業有高投入、高風險的特性,企業容易遭遇各種風險走不出困境。正因為如此,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成為學者關注的熱點。李敏[2]提出蘇州市中小企業面臨著融資難問題突出、企業成本上揚、結構調整和出口壓力加大等困難。陸立軍[3]認為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業面臨著創新創業人才缺乏、創業環境有待改善、融資渠道不夠寬暢等困難。樊增強[4]認為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面臨著技術創新能力差、政策上失衡性和歧視性、融資渠道單一、籌集資金困難。卓麗洪[5]認為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面臨著經營成本高、高端人才獲得困難,科技金融體系不完善、結構性融資難突出等困難。王宇楠[6]遼寧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中存在專業人才尤其是高層次人才較為緊缺、融資瓶頸依然存在等問題。張虹霞[7]認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面臨著政策體系不完善,人才培引難,資金短缺,發展環境差等困難。
我省2012-2014年間共認定培育205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具有一定的科研實力,但同時作為欠發達省份我省內科技中小型企業存在資金不足現象、融資渠道不夠寬暢、外部市場風險、產學研合作、創新人才的欠缺等問題,在西南欠發達省份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于此,本文以云南省52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研究,對我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1 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存在的問題
1.1 科技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資金不足現象,融資渠道不夠寬暢
科技型中小企業在不同生命周期對資金、技術、產品、市場、管理、創業環境、人才、知識產權等要素要求有所不同,所面臨的問題也有所差異,但是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科技型中小企業都存在資金缺口,在選取528家有效樣本中,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資金問題所占比例分別為23.79%,22.54%、20.17%,所占比值高于技術問題、產品問題、市場問題、管理問題、創業環境問題、人才問題、知識產權問題、其他問題所占比值。在科技型中小企業內外部困難的調查中,437個有效樣本顯示:資金不足和融資困難占比達到41.35%。
如圖1所示。
1.2 外部市場風險大,市場開拓困難
我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大多技術、創新、人才等方面存在底子薄、基礎差,市場競爭力弱。企業的技術供給主要來源于簡單模仿和技術引進,產業鏈短,產品附加值低,收益往往受原材料價格的影響,抵抗市場沖擊能力較弱。其次科技型中小企業新技術產品的市場風險大。一是企業建設初期對技術趨勢的判斷錯誤,同時存在著轉換技術、新產品產業化、技術應用的環境風險;二是技術研發本身的也存在不確定性風險:技術受到所涉及的知識范圍、技術難度、技術研究的制約。本研究從528家調查對象中選取425家有效樣本進行技術創新過程中存在的外部問題進行分析,結果顯示13.53%企業存在新技術產品的市場風險大,其次是12.86%企業缺乏產學研合作。如圖2所示。
1.3 外部高校-院所-企業之間的產學研合作創新不足
我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合作創新活動動力不足,甚至拒絕合作創新方式,原因如下:一是技術、市場、人才激烈競爭會阻礙中小企業與其他企業的合作愿望。技術作為一種資源,具有溢出性[8]。企業自身專有技術和所取得的新知識會通過各種渠道(員工流動、有形產品等)溢出到合作企業,而接收溢出的企業卻不為此支付任何報酬,而分享的企業可能成為下游市場的競爭者,出現分享企業獨占市場、同行競爭企業間相互吞并、收購的風險。二是現有的知識產權不能有效實施保護,中小企業的技術保護機制傾向于選擇保守商業秘密或者加快新產品上市速度,權衡合作創新利弊后,合作雙方都會選擇獨立創新,降低關鍵技術泄露的風險。三是缺少產學研合作動力。由于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生產實際、市場價值相脫節,因此企業缺乏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研發的動力[8]。四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合作主體之間存在目標分歧。科技型中小企業采用合作創新,需要能夠克服各個合作主體之間的創新目標分歧,在市場、技術和成本等方面達成有效的協議[9]。在我們的528家樣本調查中,425家有效樣本缺乏產學研合作企業占12.86%。
1.4 內部研究創新人才欠缺,阻礙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
從我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過程中存在的內部問題的統計圖中(圖3),可以看出資金不足、融資困難、缺乏研究創新人才三方面問題所占的比例遠遠高于其他問題,其中資金不足和融資問題從這個角度得出的結論與不同成長階段存在問題(圖1)結論是一致的,這里就不在贅述,除此之外,缺乏研究創新人才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內部比較突出的問題。目前,科技型中小企業所處經營環境的動態性和不確定性日益增強,戰略任務也更趨多元化、復雜化,僅僅依靠單個研發人員的智慧與能力不足以抵御環境變化的沖擊,構建具備群體動力優勢的高管團隊和研發團隊,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持續創新活動重要需求[10]。在437家有效樣本中,缺乏研究創新人才的企業占18.33%。根據統計分析,528家企業中,2011~2014年高級職稱所占比值分別為22.39%、23.37%、24.79%、28.35%,雖然逐年有所增加,但是所占比值比較低;2011~2014年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數量所占比值分別為3.88%、4.65%、5.43%、6.03%,高學歷的研究人員所占比例比較低。其次幾乎所有企業都不同程度缺少成熟的技術工人,在技術實現和傳承方面缺少保證。此外,科技型中小企業還存在人才流失嚴重的問題。endprint
綜上所述,我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在資金、市場、創新研發、人才四個方面存在較多的障礙,嚴重制約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其中資金不足和融資困難在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表現得更為突出。
2 促進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的對策建議
2.1 加強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資金投入和融資支持
逐年擴大我省科技型中小型企業的認定規模,增加科技中小型企業培育投入,對于發展態勢比較好的企業進行重點扶持;通過我省創新引導與科技型企業培育計劃,引導社會資金和金融資本進入創新創業領域,引導創業投資機構投資于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采用不同的支持方式,重點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早中期、初創期創新型企業發展,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資本化、產業化;充分利用好高新技術企業支持政策,獲得企業所得稅減免的優惠,企業有更寬松的資金環境。
促進銀行、創投、保險、民間資本等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從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各階段個性化的融資、保險服務,降低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門檻和成本;利用科技投入分擔和分散銀行、創投等機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風險,推進科技與金融結合創新;加大科技創業投資風險補助、科技貸款補助、科技貸款擔保補助、科技保險保費等后補助投入;鼓勵和引導創投機構、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的銀行、科技擔保機構、科技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支持力度,拓展企業的融資渠道。
2.2 政府要充分發揮管理者職能,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創新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指示精神,在全省加快構建眾創空間,利用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小企業創業基地、大學科技園和高校、科研院所的有利條件,發揮行業領軍企業、創業投資機構、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構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加強科技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綜合運用政府購買服務、無償資助、業務獎勵等方式,支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和服務機構建設,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專業化優質服務,支持服務機構為初創企業提供法律、知識產權、財務、咨詢、檢驗檢測認證和技術轉移等服務,促進科技基礎條件平臺開放共享,繼續利用政府認定和資金支持方式促進生產力促進中心、創業服務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產權交易機構等中介服務機構的發展。
政府加強市場監管,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的同時,繼續營造并提升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制度環境,堅決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建立起公共服務型政府,在公共服務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政府建立官方的信息平臺,通過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服務網站向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布政策信息、市場信息、技術供給和需求信息。充分調動區市(縣)政府積極性,整合各方資源,合力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
2.3 以政府引導、企業為主,成立共同研究和技術開發機構
科技型中小企業為了在短期內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技術成果轉化能力、商品化能力、市場控制能力,鼓勵和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科研機構、高校進行產學研合作,通過成立新的研究機構、非營利性的新型研究組織、產業技術聯盟、與國家和大企業共建自主創新研究與開發中心等形式進行研發合作,科技型中小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資源,迅速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領域,減小因知識擴散效應導致技術價值提前下降的市場風險,同時利用合作方的技術信息及實驗場所,縮短技術研發周期。
2.4 完善高端人才的多元化管理,建立優秀人才培養機制
科技型中小企業對引進的高端人才和科研人員進行多元化管理。既可專職也可兼職,如人才戶籍、檔案等進行靈活管理,企業制定引進人才培養、選拔、使用、考核獎懲、流動等政策。結合我省科技人才引進的相關政策,借助政府優待政策共同解決高端人才社會福利、補貼、項目資助、特聘人才獎勵發放、子女升學、配偶就業等問題。科技型中小企業要重視研發人員培訓工作,除了提供與貢獻相稱的報酬外,還應將培訓與發展作為一種內在激勵措施。定期開展培訓工作,一方面可以提高人才的技能,滿足人才自我挑戰和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組織績效,培養人才獻身精神,減少離職的可能。
參考文獻
[1]汪鋒,方煒俊.促進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的對策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4,11:20-30.
[2]李敏.蘇州中小企業發展現狀、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對外經貿(區域經濟),2013,2(224):87-91.
[3]陸立軍,周國紅.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現狀與問題探討[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1,13(5):48-55.
[4]樊增強.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經營與管理(生產力研究),2000,6:127-131.
[5]卓麗洪,賀俊.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障礙與對策[J].中國經貿導刊(中小企業),2015,18:64-67.
[6]王宇楠.遼寧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J].無線互聯科技(管理論衡),2013,9,174-177.
[7]張虹霞,馬繼濤.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與建議[J].科技管理,2012,12(74):25-30.
[8]陳丹,劉馨.科技型中小企業合作創新的動機與障礙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0,11(183):111-116.
[9]振強,羅能生,林英杰.基于動態博弈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合作創新行為分析[J].上海經濟研究,2008,6:101-108.
[10]劉兵,李嫄,龔曉娜.科技型中小企業高管團隊群體動力源研究:能力構成與權力分配孰輕孰重[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31(17):138-1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