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業+王成
[摘 要]關于巴基斯坦DHA七期基礎工程道路瀝青路面施工,淺談該工程瀝青路面施工的前期準備工作、施工流程、施工工藝以及工程質量的控制。
[關鍵詞]瀝青混凝土、施工流程、工藝、工程質量
中圖分類號:R7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26-0139-02
前言
為搞好瀝青路面施工、確保施工質量,首先必須弄清道路瀝青路面的設計、技術及相關規范要求,根據要求,制定施工方案,方案內容盡可能詳盡,便于指導施工生產。
其內容應包括:①主要施工設備及工機具。②原材料及對原材料的基本要求。③施工管理及作業人員。④瀝青砼配合比設計。⑤瀝青砼面層施工工藝及流程。下面結合工程實際對瀝青路面施工進行談析:
1 瀝青砼施工的工藝流程
技術準備→施工機械、材料、平面準備→路面基層吹掃→瀝青透層→測量放線→瀝青混合料生產→瀝青混合料的運輸→瀝青混合料攤鋪→瀝青混合料壓實
1.1 瀝青砼施工
1.1.1 技術準備
包括瀝青砼生產配合比的設計,施工前、中、后瀝青砼試驗;砼生產及施工技術人員明確,職責分明;技術交底(要對參與生產的所有人員,包括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操作手,輔助工等進行技術交底、安全交底與培訓,按技術規范及業主要求等),明確工藝流程,施工要領和重點,施工的平面順序,提出預控措施和解決辦法。
1.1.2 施工機械、材料、平面準備:
a.施工機械準備:除瀝青攪拌站外,要準備好:攤鋪機、雙鋼輪壓路機、膠輪壓路機、瀝青透層灑布車、道路清掃車、空壓機、切割機、瀝青砼運輸車輛若干。同時要搞好設備的維護與保養,確保設備正常運行。設備數量配置應根據瀝青生產及攤鋪能力確定。
b.工程材料準備:項目部現場試驗室指派專門試驗人員進駐瀝青攪拌站,對每一批原材料都取樣送回試驗室進行必要試驗,路面用集料、瀝青等原材料應按照圖紙設計和規范要求,有計劃數量陸續進場。開工前或施工過程中確保備料充足,供應連續即時。
c.現場施工平面準備:施工前檢查基層的完整性;基層表面必須清掃干凈,實行交通管制;不得與可能污染瀝青路面的其他工序交叉施工,安排好施工作業平面順序。同時應按照先試驗段,得到經驗數據后,再全面鋪開的原則進行。
1.2 基層清掃及瀝青透層
瀝青透層材料一般采用乳化瀝青,進行試驗檢測,各指標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后方可進行噴灑。噴灑前,應先遮擋防護路緣石及人工構造物(避免污染),后用清掃設備對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或砼基層)進行清掃,清掃完畢后用空壓機吹去浮塵、泥土、雜物等,經檢查合格后,再噴灑瀝青透層。如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噴灑瀝青透層按設計的瀝青透層用量一次澆灑均勻;瀝青透層應不致流淌,嚴禁車輛、行人通過;在鋪筑瀝青面層前,水泥穩定碎石基層表面乳化瀝青過多過少時候就應當相應的措施處理;在鋪筑瀝青面層前如發現局部地方透層瀝青剝落,應予修補;當采用煤油瀝青透層噴灑后,應盡早鋪筑瀝青面層(一般不超過三天);當用乳化瀝青作透層時,噴灑后應待其充分滲透、水分蒸發后方可鋪筑瀝青面層,此段時間不宜少于24h。
1.3 測量放線
路面瀝青面層的測控工作必須由有經驗的測量工程師來完成,并配備測量專班人員;按設計要求及業主提供的導線點,確定攤鋪邊線、縱斷高程,控制瀝青面層寬度、厚度、平整度以及橫縱坡度。
1.4 瀝青混合料生產
正式生產瀝青混合料前,拌和機出料速度,冷熱倉比例等應調整好。瀝青混合料拌和時間一般約35~50S,其中干拌時間不少于5S,(具體時間應參閱規范及設備性能),根據生產配合比嚴格控制瀝青混合料集料級配、油石比等。
溫度控制:瀝青混合料溫度控制是非常關健且必要的,因此每出場一車瀝青料都必須測定溫度,瀝青加熱溫度、礦料溫度及混合料施工溫度應符合表1要求:
瀝青混合料應均勻一致,無花白料,無結團成塊或嚴重的粗細料離析現象,不符合要求時不得使用,并應及時調整;嚴格控制瀝青混合料質量,每施工班次按規定要求取樣做油石比,馬歇爾試驗等(按照試驗室的要求進行),如有變化應及時調整。
1.5 瀝青混合料的運輸
瀝青混合料運輸的基本要求:根據每天所需混合料數量,運輸距離長段,確定運輸用翻斗車數量;使用前應對車輛全面沖洗干凈,車廂底板與側板涂抹油水混合液(柴油:水=1:3)以防粘料,但不得過多;車輛加強保養,防止途中拋錨,影響施工、造成材料浪費等。瀝青混合料的運輸過程關鍵要用篷布覆蓋好瀝青混合料,防止溫度離析,應做好溫度的測控。
1.6 瀝青混合料攤鋪
瀝青混合料攤鋪采用攤鋪機,該機配備電子自動調整裝置和可調振幅(頻)的加熱熨平裝置,攤鋪的主要要求為:開始攤鋪時,安排適當數量的運料車在施工現場等候卸料;施工過程中,保證運力充足,瀝青混合料連續供應。攤鋪過程中,運料車在攤鋪機前10-30cm處停住,不得撞擊攤鋪機。卸料過程中運料車應掛空檔,靠攤鋪推動前進。盡可能采用連續不間斷攤鋪,攤鋪速度控制在2-4m/min,勻速攤鋪。
1.7 瀝青混合料壓實
根據結構層特點及瀝青混合料的產能,擬定好采用的雙鋼輪壓路及膠輪壓路機的噸位要求及臺數。對于瀝青混合料壓實分初壓、復壓和終壓三個階段。
a)初壓在攤鋪之后立即進行(高溫碾壓),初壓溫度控制在130°-140°。初壓應采用輕型雙鋼筒式壓路機或關閉振動的振動壓路機碾壓(一般兩遍),緊跟攤鋪機后進行,碾壓時應將驅動輪面向攤鋪機,壓路機碾壓過程中噴水必須是霧狀的,不得自流。
b)復壓應緊跟在初壓后進行且不得隨意停頓。壓路機碾壓段的總長度應盡量縮短,復壓宜先用雙鋼輪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3-4遍,再用輪胎壓路機進行搓揉碾壓,一般碾壓4-6遍(具體碾壓遍數由試驗段確定),相鄰碾壓帶宜重疊后輪的1/2寬度。在大型壓力機難于碾壓的部位,宜采用小型振動壓路機或振動夯板作補充碾壓,務必達到該路段的設計及規范壓實度要求。
c)終壓可選用雙輪鋼筒式壓力機或關閉振動的振動壓力機碾壓不宜少于2遍,至無明顯輪跡為止。壓路機不得在未碾壓成型路段轉向、掉頭、加水或停留。在當天碾壓的尚未冷卻的瀝青混凝土面層上,不得停放壓路機或其他車輛,并防止礦料、油料和雜物散落,且應做好交通導向、路段防護措施,避免被損壞。
2 關于工程瀝青路面試驗段
工程試驗段對瀝青路面施工比較重要,可進行驗證生產配合比的正確性,確定最佳、最優、最經濟的施工工藝,為后瀝青路面大面積施工提供全面的指導。
1)通過試拌,可確定瀝青混合料拌合站的上料速度、拌和時間、生產能力、拌和溫度等,驗證生產配合比的設計是否合適。
2)通過試鋪確定攤鋪機操作方式、攤鋪溫度、速度、寬度、自動找平方式等,確定壓實機具類型與組合、壓實順序、溫度、速度、遍數等。
3)確定施工縫的處理方法、瀝青面層的松鋪系數。
4)明確施工組織及管理體系、人員、機械設備、通訊及指揮方式。
5)檢測瀝青混合料及瀝青路面,各指標應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
6)瀝青路面試驗段的總結。
3 相關檢測及缺陷處理
3.1 檢測
檢測貫穿于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全過程,碾壓成型后的路面必須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瀝青混合料檢測內容包括:油石比、礦料級配、理論最大密度、馬歇爾穩定度、流值、殘留穩定度、凍融劈裂、車轍等;瀝青路面檢測內容包括:測定壓實度、彎沉(半剛性基層)、平整度、滲水系數、摩擦系數、厚度、寬度、高程等工作。
3.2 缺陷處理
通常見瀝青混凝土路面缺陷是多種多樣的,從使用效果來看,主要表現在路面波浪、橫縱縫跳車、密實度不夠、局部推移、松散、隆起等,這些缺陷都是施工過程中造成的。路面波浪在施工過程中主要是由于攤鋪機造成的,應調整好攤鋪機的性能,及時檢查同時要求瀝青混合料要保持穩定的溫度及級配。橫縱縫跳車主要是工藝上的問題,縱縫應采用熱接縫,將已鋪部分留下10~20cm寬暫不碾壓,作為后續部分的基準面,然后作跨縫碾壓以消除縫跡,接縫須做到平整、密實、粘結良好、無離析;橫向施工縫常采用平接縫,接縫位置用鋸縫機割齊后鏟除,涂上少量粘層瀝青.攤鋪機熨平板從接縫處起步攤鋪碾壓時用鋼筒式壓路機進行橫向45°角壓實,再縱向碾壓,從先鋪路面上跨縫逐漸移向新鋪面。密實度不夠的主要原因是油石比不準確、級配曲線中細料出線、壓實遍數不夠或壓實機具偏輕造成的。局部推移、松散、隆起主要原因是基層軟弱、油石比偏大、壓路機起停速度太快等因素造成的。
4 相關說明
壓實完成12小時后,方能允許施工車輛通行,根據技術規范要求,當瀝青路面溫度降到常態后,應無條件開放交通,這樣有利于瀝青混合料壓實,增強瀝青混合料的性能,尤其是在夏季,經過反復碾壓后的瀝青路面,壓實度及性能提高明顯。
5 結語
通過對瀝青砼施工流程、工藝及相關技術的論析,使我們對巴基斯坦DHA七期基礎工程道路瀝青路面的施工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與認識,能夠在后續的施工中把握好施工要領;確保工程人員、機械、材料的合理安排,各參建隊的有序開展作業;保證工程質量達到設計及規范要求;把握好每個細節,力爭該瀝青路面能達到精品工程,可作為該地區瀝青路面施工示范工程。
參考文獻
[1] 魏闊.淺談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藝及缺陷處理[J].中外企業家,2010年.
[2] 丁杰.淺談瀝青路面施工質量控制要點[J].建筑·建材·裝飾,2013年.
[3] 胡立欣.簡論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J].中國科技博覽,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