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鑫
沈陽星光建材學校
淺談中職學校體育教育
楊 鑫
沈陽星光建材學校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勞動方式開始由密集型向集約型發生轉變,中等職業技術教育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職業教育能否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主要取決于向社會輸送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能否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對學生的教育應該是多方面、多渠道的,學生不僅僅以學習為主,更要有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道德風尚。
體育教學是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機能性,提升速度、力量、耐力、柔韌性、平衡性等身體素質,形成良好的身體形態,培養學生形成高尚的情操以及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等。
中職學校;體育教育;素質教育;體育教師。
學校體育教育是我國國民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必須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打下堅實的體育基礎,使之身心健康全面發展,中職學校體育教育發展模式研究,從根本上說就在于發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及時實施了《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加快了中高職院校教學改革和新課程設置的步伐。增強學生體制,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培養學生從事體育運動的意識興趣,習慣和能力,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中職學校的學生年齡結構、身體發育情況等因素與普通中學無異,因此學生的體育發展方向也基本相同。對于他們,形成終身體育意識的任務就必須在中職教育過程中完成,因此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相比較而言更加責任重大。
素質教育要求培養的學生在未來工作和生活中具備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社交活動能力及專業的工作能力,這要求體育教學中必須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這些能力。讓學生擁有強健的體魄,具有良好的耐力、抗壓力的能力以及克服各種困難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冷靜的思維能力。
(一)片面追求職業技能培養,重智育輕體育傾向突出
現行的職業教育狀況下,很多學校一味地追求職業技能的培養,把考試課程放在第一位,對體育教學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對體育課的考察、監管力度不足,任意縮減體育教學課時,即使是課程表上安排的體育課時也通常得不到保證,由學校內部隨機安排,被其他課程擠占挪用;有的學校畢業年級干脆取消體育課。再者,學生一般也都認為體育課無關緊要,經常性地借故不上體育課,這樣一來,勢必導致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大大縮短,體育教育水平始終得不到實質性的提高。
(二)場地、體育器材管理不善,影響體育教育質量
當前,鑒于學生人數較多、學校面積較小等種種原因,很多學校的體育教學在場地方面得不到保證。至于體育器材方面,則長期投入不足,致使常用體育器械殘缺不全;這些都導致整個學校體育教學質量下降。
(三)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應加速進行
“營造校園體育文化環境、構建課外體育俱樂部”的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模式,不僅能夠融課外體育活動時間多、空間大、活動內容針對性強、實效性高等特點于一體,而且順應了中職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中職學校體育教育的時代特征。
(四)體育教師專業技能老化偏科嚴重,不能很好的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
出于各種原因,中職學校體育教師普遍配備不足,部分教師除體育課外還兼帶數個課程。學生又對落后老化的體育課內容不感興趣,導致學校體育教育出現教無所教,學無從學的尷尬局面。
(一)改變思想觀念,提高對體育教育功能的認識,擺正體育教育工作的位置
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各學校要認真貫徹實施國家教委頒發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嚴格施行《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配合國家全民健身計劃的執行,認真重視體育教學工作,加大對體育課的考察、監管力度。學校在教學安排方面要保證體育課課時,與其他學科平等地進行教學、考核,同時利用課余時間,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培養學生終生鍛煉身體的習慣。
(二)加大對體育教育的投入,保證體育教學的場地和器材供應
一方面,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加,各個中學要保障體育場地的面積,購置必備的體育用品和器材,為體育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體育設施和器材的維修、保養、使用等各項制度,充分應用已有的體育設施和器材,使之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保障體育教學的順利開展。
(三)把體育教學真正納入學校正常軌道,堅決杜絕“放羊式”體育課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圍繞體育教學過程的主要環節,找出傳統體育教學不合理的成分,針對體育教學目標有效確定、教學內容的合理選擇、教學方法的正確運作及學習效果的科學評價等幾個方面,為學生的充分發展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其次,加強體育教學研究和體育活動的指導,切實保證學生體育鍛煉有一定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使“放羊式”體育教學方式得到真正的改變。
(四)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培養,提高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首先,要在思想上積極引導,營造重視體育、關心體育教師成長的氛圍,從而使他們熱愛本職工作,重教敬業,鉆研業務。其次,要多渠道、多層次地提高體育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尤其是青年教師與學生的思想更易交流,多給青年教師學習進修的機會。改進體育教師的技術技能,與時代接軌,以便更好的引導學生在他們喜歡的體育運動上進行正確的身體鍛煉,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質和業務水平,為學校體育工作多做貢獻。
培養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養成自覺鍛煉的良好習慣,具備體育鍛煉的能力是終身體育的基礎,更為重要是通過鍛煉,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都有一項或幾項特長,并建立以休閑健身,趣味性比較強的項目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改進過去以技能為中心的教學體育,中職體育教育與普通中學及高等教育中的體育教育相比,任務同樣重要,而責任卻更加重大,時間更為緊迫,任重而道遠。
[1] 金欽昌.學校體育學.1994年6月.
[2]馬繼權,盤永才.我國職業教育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J].中國科技信息, 2008- 01.
[3] 楊進.論職業教育創新與發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18-219.
[4] 陶干臣,王???,萬良華,陳亮.論江西學校體育改革的科學發展模式[J].時代人物,2008.
[5] 黃小平.網絡教研——學校體育教科研的新途徑.中國學校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