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菡菲
當今時代,經濟迅猛發展和科技日新月異,人們的物質與精神生活得到極大豐富,消費理念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人們對包裝的需求已經從產品功能、性能優劣、外觀優美等產品外在屬性拓展到更深層次的精神內涵。我國擁有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能夠滿足現代消費者對自然和傳統文化的訴求,為商品包裝提供源源不斷的設計靈感。在現代包裝設計中,融合和應用傳統文化元素,不僅能夠提升包裝的品牌文化和滿足消費者的物質與精神層面需求,而且能夠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宣傳正確的價值觀和生活觀,引導消費者價值取向。
一、現代包裝設計和傳統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一)傳統文化元素提升包裝的品牌文化附加值
一個成功的包裝設計不僅要求具有吸引人的視覺外觀和合適的內包裝功能,還要能夠呈現出獨特的品牌文化和傳播品牌內涵。隨著消費觀念改變,消費者渴望更深層次的精神追求,能傳達內在文化底蘊、與消費者間建立舒適的情感交流關系的包裝設計,才能抓住消費者的眼球,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現代包裝設計朝著多元化和現代化趨勢發展,傳統文化和地域民族文化的融入,能夠增強商品的民族文化氣息,切合大眾多元化的審美趨勢,提升包裝的品牌文化,凸顯商品的個性化形象。包裝設計中所表現出的傳統文化內涵的創意主題,能夠滿足現代消費觀念中對自然和傳統文化情感回歸的訴求,容易在消費者間產生強烈共鳴,增加情感買點,促進產品銷售和提升產品價值。
(二)包裝設計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審美意蘊以及豐富的表現形式,為包裝設計提供充足的精神財富和創作靈感,包裝設計將抽象的傳統文化元素通過視覺形式以具象的事物呈現出來,實現了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包裝設計作為傳統文化生命存在的一種形式,在對傳統文化融合和繼承中不斷加以超越和創新,緊跟市場需求和時代潮流,尋求傳統文化和現代設計的融合,打破以前死板的模式,打造出符合本土民族特色的包裝形式,既實現了創新又對傳統文化進行了弘揚。此外,包裝本身作為一種傳播媒介,在信息傳遞和文化傳播方面尤為突出。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包裝設計可以很好地宣傳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視,引導人們建立正確的生活觀和價值取向。
二、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
(一)吉祥圖案
傳統吉祥圖案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一種民俗文化。其取材廣泛,具體可分為文字、圖案、人物及動植物等類別,這些被賦予不同象征寓意的物質載體,寄予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最樸素的價值觀和審美意識。例如,龍鳳圖案象征龍鳳呈祥,松鶴寓意長壽多福,牡丹象征富貴,竹子象征寧折不屈的品質等。如果在現代包裝設計中融入傳統吉祥圖案,既可以凸顯商品外在的形式美,也可以傳達傳統吉祥圖案的美好寓意,發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二)書法
中國書法是一種極具藝術魅力的古老書寫藝術,毛筆是其主要書寫工具,粗細、濃淡、圓潤、干澀、厚薄、剛柔等多樣化的線條處理形式促成了點和線的完美結合。不同歷史時間發展演變而來的書法藝術具有靈巧、飄逸、形態多變的特點。書法多樣性表現手法為包裝設計作品對于情感和信息的表達提供了更多的形式。在包裝中運用書法元素,能夠凸顯商品特有的藝術情趣和文化底蘊,給消費者無限的遐想和視覺美感,提升審美情趣的同時傳承民族文化內涵。
(三)水墨畫
中國傳統水墨畫是一種傳統繪畫形式,其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和社會與之相關聯的了政治、哲學、宗教、道德、藝術等方面的認知。傳統水墨畫作為我國獨有的特色傳統文化形式,反映了我國民族獨特的文化思想和精神內涵,凸顯了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在包裝設計中使用傳統水墨畫,可以營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突出文化底蘊,增強審美情趣,包裝也因此讓消費者更易獲得美的享受。
(四)色彩
傳統色彩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千多年的歷史積淀造就了獨具民族代表性的色彩體系。我國傳統文化中五行色調——白、青、黑、赤、黃——占主導地位,融入了古代中國人對自然,宇宙、倫理、哲理等觀念,是對各個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生活、民俗風情以及思想觀念和審美情趣的反映。其中,黑色象征著沉穩莊重;白色象征著光明;紅色寓意喜慶祥和,是民間節慶和喜事的主色調,一直沿用至今;黃色象征著大地的顏色,在封建社會中象征著王權和尊貴,現代包裝中黃色和金色給人以高貴奢華感。而相對明亮干凈的色調——紅、黃、藍、綠,是民間傳統色彩,在我國傳統年畫和京劇臉譜中運用較多。
(五)民間藝術
民間藝術是一種在民間較為流行且傳揚度高的藝術形式,比較常見的藝術形式有剪紙、年畫、皮影和臉譜等形式,這些藝術形式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是民間社會大眾的審美需求、意識形態和美好愿景的集中體現。在包裝設計中,應用傳統民間藝術能夠增加商品的趣味性和藝術感,增強用戶體驗,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同時使產品更具有民族氣息,呈現出親切淳樸的民族傳統美,勾起消費者對民族情結和故鄉情誼的強烈共鳴,進一步提升商品的藝術品位和情感品位。
三、傳統文化元素在融合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對傳統文化解讀
當傳統文化元素應用在現代包裝設計中時,缺乏對傳統文化的解讀和對傳統文化精髓的深入理解,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單純地在形式上進行仿照,忽略了文化內在含義與文化本源,降低了商品本身所承載的文化底蘊;二是為運用傳統文化元素而運用,刻意凸顯商品的歷史文化韻味,忽略了傳統文化元素是否切合商品品牌文化,利用消費者對傳統文化的情感訴求。三是對于一些經典傳統文化元素,單純地應用和生搬硬套,不考慮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使得文化元素的融合十分庸俗,缺乏個性,進而喪失市場競爭力。
(二)濫用傳統文化元素
傳統文化元素的濫用現象,首先表現在使用小眾且寓意模糊的吉祥元素上,造成消費者在接觸商品包裝時的距離感。其次是生搬硬套式地應用傳統文化元素,缺乏產品自身的獨特風格和思路。再者是過度使用傳統文化元素,在包裝設計中引入大量傳統文化元素,書法、國畫、剪紙等文化元素濫用讓人眼花繚亂,缺乏合理有序的組合設計,反而不能襯托出商品包裝的藝術文化氣息。最后,將現代工藝與傳統文化元素相結合,意欲打造高貴典雅的產品,使得產品包裝復雜化、奢侈化,提升了產品造價,偏離了包裝本意。
(三)傳統文化元素融合創新度差
傳統文化元素豐富多樣化的表現形式為現代包裝設計提供充足的設計靈感和素材。然而,現代包裝設計存在傳統元素應用單一、融合創新度差的問題。一是對傳統文化元素缺乏深入了解,只能粗略運用常見傳統文化元素,削弱了傳統文化藝術的藝術表現力。二是傳統文化元素應用時缺乏創新性解讀,拘泥于原有文化形式,傳統文化間聯合藝術呈現的嘗試不夠,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里,其所呈現的單一傳統文化卻滿足不了消費者更深層次的精神文化訴求,甚至產生審美疲勞。
四、針對現代包裝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融合和應用的建議
(一)深入解讀傳統文化元素,結合品牌理念,不斷深化創新
我國傳統文化經歷了兩千多年歷史沉淀,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文化元素和獨樹一幟的民族文化思想體系,這些是現代包裝設計取之不竭的創作源泉。作為一名現代設計師,要充分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源,綜合傳統文化、地域文化和品牌文化,保障文化元素與產品品牌理念相契合,避免生搬硬套式和單純形式上的仿照;勇于嘗試引入新的傳統文化元素,力求創意新穎和極高的藝術表現張力;在傳統文化元素應用時,要突出創新性融合,將不同形式元素引入到包裝設計中來,呈現別樣的融合美和創意。
(二)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包裝設計間融合需要符合時代特性
當代包裝設計具有多元化和現代化的特征,因此,現代包裝設計和傳統文化元素的結合要保持與時代特性一致。一方面,新時代背景下用戶消費行為、消費習慣、購買模式發生著巨大變化,這要求設計師必須對市場進行充足調研,充分考慮消費者購買的心理動機及其影響因素,再進行有針對性的包裝設計。另一方面,生活狀態多元化,大眾審美也更加多元化,在高效率、快節奏的生活狀態下,人們對生活本真的渴求,對經典的懷念和品質的追求,以及在社會激烈競爭和生活壓力增大下對生活趣味和娛樂的渴求,要求設計師在設計美學上感受物質形態美,將多元化的時代因素融入包裝設計中,同時保持敏銳的洞察力,根據訴求合理分析判斷信息,將包裝結構和視覺要素、藝術風格有機融合在一起。
(西安翻譯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