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摘要】在經濟學發展過程中,新古典主義和結構主義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應用當中存在著相應的貢獻和局限。因此,本文主要就新古典主義經濟學主要內容、結構主義與新古典主義的貢獻以及其具有的局限進行論述。
【關鍵詞】結構主義 新古典主義 經濟學發展
經濟學有效指導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保障人們生活幸福。在此過程中,各種經濟學理論不斷涌現。其中,非常典型的是:結構主義和新古典主義。而本文主要以結構主義和新古典主義發展脈絡為重要視角,就它們對經濟學發展的貢獻和局限開展分析,有效指導中國經濟發展和進步。
一、在發展經濟學方面,結構主義與新古典主義的貢獻
(一)結構主義的貢獻
進入到工業社會以來,經歷了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經濟大蕭條、40年代末期開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整個人類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提升到一個全新高度。在此過程中形成了結構主義經濟學,有效分析西方眾多國家經濟運行發展特點及其規律。這一理論主要是從經濟運行整體性特征、運行結構角度出發,分析經濟運行問題。
結構主義經濟學是對西方傳統經濟學理論的挑戰,構建起一些經濟發展運行模型,提出了一些發展經濟的感染性政策,充分代表了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比如:結構主義經濟學始終與國家經濟發展計劃始終相關,使得眾多發展中國家在20多年時間中形成一種資本積累、發展進口替代工業的模式,有利于促進一個國家在一段時間內保持高度增長。
(二)新古典主義的貢獻
自從20世紀60年代后期,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在一片批評和反對中興起,歷經了張伯倫革命、凱恩斯革命、預期革命三個重要發展階段,最終形成了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基本框架理論。
在第一階段,一些經濟學家有效摒棄古典經濟學中將競爭作為普遍現象,將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壟斷作為個別傳統假定,說明了實際經濟是處于完全壟斷和完全競爭之間的產物,并且有效分析了壟斷、競爭出現原因,福利效應、均衡條件等。
在第二階段,凱恩斯等經濟學家提出宏觀經濟理論,明確指出有效需求與消費傾向、消費資本未來收益之間具有重要關系,否定了傳統經濟學中充分就業均衡假定與基礎薩伊定律。在此過程中,政府需要發揮出自身宏觀調控經濟發展功能,利用積極的財政政策、稅收政策,有效彌補自由市場經濟發展中存在的自發、盲目、滯后等問題,彌補私人市場資本不足的問題,擴大市場就業人數,有效消除因為失業問題而造成的危機。
在第三階段,預期革命主要的演繹邏輯是:貨幣有效影響經濟變量。因此,第一,國家與金融等部門需要調整貨幣發行、流通數量,保障貨幣資本穩健應用,避免引起經濟出現較大波動。第二,經濟總需求有效影響著經濟運行發展。貨幣供給量變化導致了需求變化,從而引發經濟波動。因此,一些經濟學家指出,政府應用宏觀經濟政策干預市場是無效的,因為在經濟運行過程中不僅存在市場失效問題,也存在政府失效問題。很明顯,上文中經濟學家提出的第二個觀點是錯誤的,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20世紀30年代世界性經濟危機、2005年美國的次貸危機和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都是由于政府降低對經濟監管所造成的,使市場經濟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缺點進一步擴大,最終引發巨大經濟危機發生,在世界范圍內引發眾多領域低迷,眾多企業倒閉、大量人員失業。就中國未來經濟發展來講,需要以這些歷史上慘痛教訓為借鑒,加強政府在經濟運行中的宏觀指導,保障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二、在發展經濟學方面,結構主義和新古典主義的局限
(一)結構主義的局限
結構主義在經濟發展方面的局限在于對“計劃”的盲目認同,這導致許多國家在運用結構主義開展經濟建設時,大多采取一種封閉式的發展形勢,將資本的原始積累作為發展重點,而忽視了社會建設。在結構主義的影響下,這些國家普遍取得了一定的經濟發展成就,初步建成了工業發展體系,一定程度上取得經濟獨立,并提高了人民的經濟水平與生活品質。但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和商品經濟的全球化發展,結構主義已經不再適用于國民經濟了,在經濟發展中產生了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過度最求工業發展,導致農業生產基本停滯;未能消除經濟發展的二元結構,使次級分化情況更加嚴重,并催生了非正式、無組織的部門,因此,在發展經濟學方面,結構主義已經被證明不適用當前社會的發展。
(二)新古典主義的局限
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提出了“理性人”的重要假設,即在任何條件下,一個人做出的選擇與決斷都是在絕對理性思考下的最優決斷,事實上,這種假設完全不符合人的思維常理。另外,新古典主義相信市場是全能的,主要秉持的是自由放任主義,同時,新古典主義是按照邊際分析方法來建設理論框架的,這種理論框架通過數學化的研究方法,能夠幫助我們明確新古典主義在人口、資本及各種生產要素方面所發揮的作用,但資本的積累并不能夠支撐社會經濟發展的全部,從積累量變來實現質變還需要很多其他因素的作用,主張經濟自由化的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將個體看作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因素,而忽略了制度、環境、文化、宗教、民族等各種因素對于社會經濟的影響,也沒有將科學技術發展作為經濟進步重要手段。社會經濟的發展絕不僅僅是簡單的資本積累,還包括產業結構的革新與優化,這也是為什么農業社會不會通過大量生產農作物來完成向工業社會的演變。
在數學思維的影響下,新古典主義經濟學追求精準和科學性,并且否認集體存在的重要作用,新古典主義經濟學中的增長理論認為經濟是由不均衡逐漸向均衡發展的,但這種理論卻無法解釋長久以來經濟發展的因素。社會經濟的增長必然是不均衡的,也無法實現新古典主義經濟學中強調的機械、僵化的經濟增長。
三、結論
結構主義和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都分別起到了對經濟學發展的推動作用,但隨著商業社會發展的不斷深化,無論是結構主義還是新古典主義,都在某些方面呈現出了局限性。事實上,并沒有什么放之四海皆準的經濟學理論,社會經濟的發展還是需要結合時代背景、科學技術發展水平、文化因素、制度因素和環境因素等綜合因素來考慮。
參考文獻:
[1]文一.從自由放任主義到市場培育主義,從新古典主義到新結構主義——“新結構主義發展經濟學”新解[J].經濟資料譯叢,2013,(02).
[2]劉偉麗.基于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結構主義發展經濟學[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5,(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