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騰遠
【摘要】在新的歷史時期,國有企業工會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工會如何圍繞“改革、發展、穩定”,不斷探索出新思路、新行動來適應新形勢,從而有效解決在改革和發展中遇到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不斷提升管理服務能力和整體素質。
【關鍵詞】企業工會 改革 發展
一、不斷創新,使工會工作不斷增添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也對新時期的工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黨的十八大不僅為全黨指明了在新時期新階段的前進方向,也為工會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指導。對企業工會來說,更是一個新的挑戰。企業工會要想在新的形勢下發揮更大的作用,取得新的作為,必須適時調整工作指導思想。
要強化大局意識,發展是硬道理。十八大報告提出我國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比任何時候更加需要依靠和發揮工人階級的積極性、創造性和聰明才智。因此,企業工會必須把經濟技術創新活動作為工作的重點。在任何情況下,都要自覺服從、服務于企業生產經營這個中心,做到在部署工作時,要突出以生產經營為中心的思想;在開展活動時,要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并重的思想,并努力突出特色,發揮優勢,動員職工圍繞經濟效益開展生產競賽,針對生產難點獻計獻策,從不同角度,通過不同形式為生產經營中心工作服務。工會突出以人為本,始終把員工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企業工會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企業生產經營形勢將隨之發生一些新的變化,工會工作也必將面臨新的變化。這就要求企業工會組織必須從實際出發,自覺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結合實際,不斷總結新經驗,做出新判斷,進行新的理論概括。
企業工會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總結工會工作的新經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實際應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為此,工會理論創新,必須看到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發生的重大變化,必須看到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生的重大變化,必須看到社會生活環境發生的重大變化,克服舊觀念,著眼于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
二、工會活動走多元化的道路
勞動競賽必須按照市場經濟要求改變傳統模式,由工人參加的單一型體力競賽向以工人、管理人員、技術人員、職能人員參加的集技術、質量、效益為一體的混合型競賽轉化,通過賽技術、賽質量、賽安全、賽研發、賽銷售等,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技術比武必須根據形勢發展需要,由過去的選拔單工種技術尖子向培養一專多能的“多面手”轉變。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直接表現為人才的競爭、技術的競爭。通過組織職工開展崗位技能競賽和技術比武,以及組織職工參加上級技能大賽等活動,來強化職工的生產操作技能。要通過建設學習型組織,幫助職工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提高他們的自身素質,培養復合型人才。
在新形勢下,工會教育職能必須由單向宣傳教育向宣傳、文化、技術、經濟和管理的多種結合拓展,直接為經濟建設服務。企業走向市場,歸根結底是企業的主體——職工走向市場。市場競爭主要體現在企業實力競爭和職工素質競爭。因此,各級工會要通過建立多渠道、多視角、多手段的教育機制,教育職工不斷強化責任感和緊迫感。教育職工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系,教育職工樹立市場意識、競爭意識、效益意識。同時,還要不失時機地對職工進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教育,增強職工科技意識,調動職工學技術、練本領的積極性。要多給基層一些自主權,由其結合自身情況,從實際需要出發,自行組織安排小型多樣化的文化體育活動,擴大職工群眾的參與面,增強活動的效果。
三、工會工作要由行政化向法制化轉變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以工資集體協商為主的平等協商集體合同機制。二是要建立和完善以實施“送溫暖工程”為主的職工基本生活保障機制。三是要建立和完善以協調勞動關系矛盾為主的勞動關系三放協調機制,并發揮工會在調處勞動爭議和監督勞動法律實施中的積極作用。四是要建立和完善以職代會、廠務公開和民主懇談會為主的民主參與民主管理機制。五是要建立和完善以加強勞動保護為主的職工安全健康保護機制。六是要建立和完善以企業文化建設為主的職工思想文化教育機制。
四、企業工會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工作機構不健全,企業工會建設缺乏組織保證。一是國有企業改革以來工會組織和會員嚴重流失;二是工會干部特別是工會主席兼職現象十分突出,因而挫傷了企業工會工作積極性。
(2)自身作用發揮欠佳,企業工會作用不突出。一是部分工會領導機關的工作浮在上面多,沉到基層一線少,對如何指導基層開展工會工作缺乏自己的見解和主張;二是有些企業工會組織忙于其它工作多,工會作用不明顯。
(3)企業行政重視不到位,企業工會難有工作力度。一是由于個別行政領導民主意識不強,對工會組織作用的認識不夠,把工會組織視為可有可無;二是由于安排企業工會干部兼職過多,使他們用于黨政工作及生產上的精力過多,而用于工會本職工作的精力過少的現象。
五、對加強企業工會建設的幾點建議
(1)完善組織,通過“黨建帶工建,工建促黨建”的形式,盡快建立和完善企業工會組織;企業行政及其部門應按照《工會法》的有關規定,為企業組建和完善工會組織創造必要條件,做到依法建會;上級工會組織,應主動協調企業黨政和職工群眾,為企業建立工會組織開辟綠色通道;企業的廣大職工群眾,應積極主動參與到本企業建會中來。
(2)強化措施,把《工會法》、《企業工會工作條例》的各項條款落到實處。做到:工會組織不散、工會會員不丟、工會作用不減。特別是在工會組織機構設置、干部配備、待遇落實、會員大會的職權、維權機制的建立以及工會經費的保障等方面,上級工會組織必須加強監督檢查力度,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
(3)轉變作風,積極主動地創新工會各項工作。主動發揮作用。一是創新工會工作。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適應已變化的形勢,不斷創造新的工作方法。二是創新工會組織體制。抓緊培養一支專兼職結合、熱愛工會工作、熱心為職工服務的高素質工會干部隊伍。三是創新工作作風。工會干部必須深入基層,了解實情,提出對策,解決實際問題。四是創新活動方式和內容。開展工會工作應以職工滿意不滿意為前提,以是否能促進企業發展為準則,把工會各項工作做深、做細、做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