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昊楠+唐毅
摘要:某水電站縱向混凝土圍堰部分基礎面處于河床深槽段,必須進行水下混凝土施工,為滿足混凝土澆筑基礎面的要求,確保圍堰的穩定性,需對基礎面淤積體進行清除。本文對水下清淤的施工技術和安全保證措施進行介紹。
關鍵詞:縱向混凝土圍堰;水下清淤;施工技術;安全保證措施
1工程概況
某水電站縱向混凝土圍堰I區(樁號為導縱0-176.7至0-030.0,長度146.7m)及II區子堰(樁號為子縱0-078.913至子縱0+026.520,長度為105.433m)基礎面處于河床深槽段,必須進行水下混凝土施工,為滿足混凝土澆筑基礎面的要求,確保圍堰的穩定性,需對基礎面淤積體進行清除。本工程水下清淤采用空氣吸泥機進行施工。
2施工技術
2.1施工程序:
水下探測→空氣吸泥機安裝→船舶就位→潛水員水下清淤→水下檢查驗收。
2.2施工方法:
2.2.1水下探測:由潛水員下水對擬清淤范圍內的水下情況進行水下探測,具體探測內容包括:清淤的范圍、深度、淤積物的顆粒直徑、水深等,為下步清淤工作提供可靠依據。
2.2.2空氣吸泥機安裝:空氣吸泥機主要由一臺6m3空壓機、清淤鋼管(直徑250mm)、高壓水槍等組成,在工程船上組裝成一整體后利用設置在船上的扒桿吊入水中,在卷揚機的牽引下進行安放就位。
2.2.3船舶就位:本工程清淤工作船選用的一艘10t級的浮筒船,在船頭焊制一副鋼質門式扒桿用以掛吊空氣吸泥機,通過船舶將吸泥機移位,并配備一臺二噸卷揚機用以吸泥機的提升和安放。
2.2.4水下清淤:潛水員下水后先將空氣吸泥機進行就位,然后開啟高壓水槍和空壓機,由潛水員在水下用高壓水槍對空氣吸泥機進口附近的淤積物進行沖刷,使其形成泥漿,吸泥機吸排至混凝土覆蓋面以外的區域。
清淤時,由潛水員進行吸管的水下定位和移動,吸渣時應經常移動位置和搖蕩管身;吸泥管口一般離開淤泥面15~30cm,離淤泥面過低易堵塞,過高則吸渣效果差,應隨時升降吸泥機,以能連續吸出泥渣為準,如吸泥很久,出泥仍不佳時,可采用“憋風”的辦法,即暫時將閘閥關閉,稍停2~3分鐘后,猛開風閥,使風量風壓突然加大,即可吸出較堅硬的土塊或堵塞物;為有效地吸出泥渣,應安排潛水組及時探摸并持水槍清掃以提高吸渣效率。
在清理過程中如遇有粒徑較大空氣吸泥機不能清除的塊石,可用卷揚機直接吊出水面。
清淤方向:由一端往另一端按序進行,以防遺漏。
3施工安全及保證措施
(1)現場將建立以項目經理為第一安全責任人的安全管理網絡,專兼職安全人員負責施工現場的生產安全巡檢,防患于未然,切實加強安全管理工作,制訂嚴格的安全操作規程和安全管理制度,確保在施工過程中不出現任何安全事故,做到工作安排和安全檢查控制的有機結合,防止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的發生。
(2)嚴格執行現行潛水作業安全操作規程,對作業裝具、水下施工機械進行認真的工前檢查,防止潛水和水下作業事故的發生。
(3)若在夜間施工,船舶上應配備良好的照明及保護措施。
(4)水面作業人員及所有進出施工現場的人員必須穿戴好安全防護、救生衣具,防止造成落水傷亡事故。交通艇機械要定期維修,確保運行狀態良好。
(5)對待施工中出現的問題和事故堅持做到“三不放過”,確保能通過問題或事故的處理使全體施工人員增強安全意識。平時應及時做好安全技術交底和隱患檢查整改工作,加強施工人員的安全知識教育和操作技能的培訓,確保每個員工都掌握安全施工技術。
(6)所有參加施工的特種作業人員如:電工、焊工、起重工、潛水員、機操工均必須做到持證止崗。各崗位作業人員服從現場指揮和調度,禁止瞎指揮、亂操作現象發生。
(7)加強現場施工用電的安全管理,禁止私拉亂接現象發生,專用機具必須實行定人定崗,檢修期間設立醒目標志,并派專人值守,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4結語
沙沱電站縱向混凝土圍堰水下基礎面清淤預期的效果,滿足混凝土澆筑的要求,保證了水下混凝土澆筑的質量,確保縱向混凝土圍堰結構穩定。
作者簡介:
蔣昊楠,男,籍貫:四川華鎣,武警水電第一總隊第三支隊九中隊;
唐毅,男,武警水電第一總隊第三支隊九中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