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名人的成長故事,有很多因素影響著他們的發展。自古以來,父親這一角色的作用頗有爭議,但不能否定其對一個人成功的巨大影響。每個女孩的成長中,父親在每個階段給予女兒不同的引導和教育。結合女性運動員的成功案例,本文將探討成功的女性背后,父親所帶來的作用。
關鍵詞:父親;女性運動員;《百萬美元寶貝》;《摔跤吧!爸爸》
《百萬美元寶貝》和《摔跤吧!爸爸》是兩部經典作品,這兩部作品,第一部曾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第二部在2017年獲得超高口碑。每個人的父親,除了是我們的父親,也是作為個體存在的一個人,他與女兒之間,存在著各種交集。
一、電影故事人物與劇情梗概
《百萬美元寶貝》改編自一位資深拳擊業內人士以筆名出版的短篇小說集,雖是運動題材,但人物關系細膩精妙,以沉靜和深思取勝,把焦點從拳擊轉移到了人與人之間難以言明的復雜關系和感情上。
《百萬美元寶貝》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它給人帶來的父親形象讓人驚喜又難以磨滅。細致描寫了兩位極度需要親情滋潤的主人公如何填補對方的缺失,并建立起父女般的關系。
《摔跤吧!爸爸》則是渴望成功的父親,將自己的愿望轉移到自己女兒身上,將夢想用另外途徑實現的故事。開頭,父親嚴苛的教導和慘絕人寰的練習,讓觀眾陷入了“嚴厲的父親毀掉女兒一生”的迷思。父親為了自己未完成的理想,把這份執著強加在女兒身上。對于青春稚嫩的女兒來說,看似十分殘忍。但最后,女兒們認識到父親的良苦用心,作為印度女性,她們正是在為女性而斗爭,她們理解了父親。獲獎后,她們最感謝的人,是父親。
二、父親的多重身份與角色
父親的角色是多重的:指導者、教育者、玩伴、情人等等。兩部影片中,可以看出他會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他的生活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而他愛女兒愛到放棄了自己的愛好和生活。爸爸也有自己的人生,爸爸也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他不是生來就是一個爸爸的。并不是很多人可以做好父母,的確有不配當父母的父母。父親和我們一樣平凡,會犯錯,會不知所措,但也會發自內心地愛我們。
而對于每個孩子而言,父親的老去就是一場最真實的英雄遲暮。父親是人生中最初始的英雄,是那么高大、無所畏懼、永遠擋在我們面前的男人。我高興不起來,你把我養得如此驕縱,那么在這件事情上我也要驕縱一次,我不要你老去,不要你笑著對我說,“爸爸年齡大了”。
父親也有他自己的柔情,他和女兒談論男朋友,一起吃檸檬派,為女兒朗讀葉芝的詩歌。他也有自己的煩惱,需要找人傾訴。他去禮拜,去尋求靈魂的救贖。但這些有困難的時刻,他們都不會表現在女兒面前,不會在女兒面前示弱。
但為了女兒,他卻能夠放下身段,去乞求他人,只為了保全自己的女兒。電影里,在體育學院,大女兒和二女兒面臨被開除,腰桿硬了一輩子的父親居然語無倫次地求人,把所有責任往自己身上攬。“她們是很好的孩子,如果真的有錯的話,錯在有了一個太希望她們拿獎牌的父親”。他掏出一個冊子給那些官員看,企圖他們明白自己的女兒有多么優秀和另他驕傲,原來看似粗獷的他把女兒每一次比賽的勝利和獎品都記錄在冊,并且隨身攜帶。
女兒就像小鳥,長大了翅膀也就變硬了,走到外面見到大千世界,開始質疑自己父親的權威。大女兒把他摔倒在地的那一刻,其實是非常殘忍的,生命是這樣更次和迭代的,沒人能抗拒,一個走向繁盛,必然有一個走向衰弱,無論他曾經多么強壯,還是會這樣被摔倒在地上。這時候,不是父親的技能不行了,英雄也有年老體衰的時候。
但不管女兒是成為鳳凰還是小麻雀,可以飛得多高,在跌倒后、碰壁后,父親的臂膀永遠是最溫暖的。女兒遇到挫折大哭跟他打電話尋求幫助時,他一句話都沒說。比賽中,父親告訴瑪吉最重要的秘訣是“時刻保護好自己”。稍有疏忽,可能釀成大錯,像《百萬美元寶貝》的瑪吉,在一次比賽中被下黑手,導致身體癱瘓,不得不截肢。冠軍雖然風光,但也有失利的時候。不管人生如此落寞,父親一直陪在她身邊,帶她看最好的醫生,接受最好的治療。
三、父親和女兒是永遠相互影響的人
最刻骨銘心的不離不棄,正是這兩部電影的體現。但到最后,面對著要在病床上度過余生的女兒,女兒希望父親能幫助她終結生命。他對瑪吉說:“你是我的摯愛。”然后,拔掉呼吸機的時候,父親儼然已經失去一切。
父親像一位勇士,守護著選手,當比賽中女兒受到傷害,他心疼,但要強忍心痛,想立即中止比賽,但又對女兒心存信心。女兒對父親充滿信任,遠超教練對信任,即使疼痛,也不怕,繼續比賽。父親就是在你身邊,無時無刻眼光都注視著你,怕女兒受傷,受傷后為女兒療傷。
冠軍的結局也無非兩種,一種是落寞,一種是鮮花和掌聲。不論是成功后,把成功歸功于父親,還是在父親懷中離開這個世界,帶來的思考是,面對人生共同死亡之前,珍惜彼此的時光才是最重要的。“所有故事結局的關鍵就是給予觀眾他們想要的東西,但不是通過他們所期望的方式。”這是麥基的原理,這是一條富有爭議的原理:觀眾究竟想要什么?是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嗎?是因為大團圓結局要比低落結局的影片更賺錢嗎?不管結局是低落還是上揚,一定要有價值,能夠讓人思考。
父親與女兒在實際中,不可能永遠生活在一起,但即使彼此分離,這種影響也是揮之不去的。死亡,是每個人必須面臨的人生課題,這兩部影片的差異,很好地告訴觀眾,父親與女兒是難以割舍的親情,也是相互依賴但又獨立的個體。
結語
絕大多數觀眾并不會在乎一部影片的結局是上揚還是低落。觀眾所需要的是情感的滿足——一個滿足期望的高潮。電影是日常和超逾日常的反映,我們需要剖析父親與子女的關系,父親的多重身份得到更好的詮釋,讓父女的關系保持一份良好狀態。這種高潮,讓我們在電影院里找尋那一個自己,或哭或笑,但又能夠回歸現實,去感受父親和女兒的千絲萬縷聯系。這兩部影片,讓讀者體會不同世界、不同層次的真諦。
值得聆聽的故事,逐漸成為經典;而經典以其強大的敘述故事能力,又影響著無數的人去創造更多的故事和更有價值的人生,也這是經典與故事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摔跤吧!爸爸》的女權主義解讀,《芒種》,程開瑋,張大鶴,2017
[2]《百萬美元寶貝》:超越愛與尊嚴的體育電影,《電影文學》,周越俊,李浙瑤,2011
作者簡介:邵魯陽(1993.02.17)女,漢族,山東省煙臺市人,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一年級,研究方向:碩士 輿論學、新媒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