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克實
1、現狀分析
淮北地區的“空心村”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的趨勢,大批致富的農民或農村出身的青年知識分子向城市搬遷。脫貧致富、走出農村是絕大多數農村青年,特別是農村大學生的最常見的愿望。二是村莊建設規劃滯后?;鶎痈刹客恢匾暣迩f規劃,即使制定了規劃也是一紙空文。因此任由農民隨意建房,住宅布局散亂。而且不重視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造成村內交通不便,以至于村民想方設法將新房建到村子外圍靠近大路的地方。目前很多地方已建成或正在修建“村村通”道路,而這些新道路的周圍就成了農戶建新房的理想位置,新道路旁一般都是耕地,因此占用耕地也成了不可避免的問題。另外,當村內某個地方變成了荒地時,周圍的居民也會受到心理上的影響,于是形成惡性循環,整個村子越來越空。三是村民思想落后,土地保護意識淡薄。大多數農民根本沒有宅基地是集體所有的觀念,而是看做私有,甚至把承包的耕地也當做個人所有,因此隨意占地建房,建新房卻不拆除舊房。有些村民還帶著迷信思想選址建房,譬如“風水寶地”、“宅大進財,路寬出官”等。由于農業稅的完全免除,土地在農民心目中更加成了自由支配的私有品。加上農業收入并不豐厚,其他掙錢機會也多,農村勞動力大量外流,使得農民對土地的重視和珍惜大打折扣。當然還有基層干部監管不力,部門執法阻力大,政策法規不明確,以及資金短缺等種種因素,導致“空心村”現象沒有及時地得以有效控制。
2、整治規劃
以村莊整治為目的的美好鄉村規劃引入農民主動參與途徑勢在必行,它是進行村莊規劃科學決策、探討村莊規劃科學編制、有效實施的重要依據。因此,在進行村莊規劃時,我們將“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導的村莊規劃與廣泛征求吸取村民意見的主動參與相結合,走出了一條適合農村特點的規劃方式。
(1)農民對“美好鄉村建設”的政策理解、消化——準備階段。針對農民缺乏對“美好鄉村建設”的了解,政策的宣傳、講解十分必要,我們通過小型展覽,村民討論會、規劃設計人員講解等多種宣傳形式,打開農民的思想包袱,解開農民心結,促進了農民對政策的理解、接受和認可程度,使農民對美好鄉村的規劃建設工作有著或多或少的了解,能主動參與到規劃的過程中來,使規劃設計人員進村調研、基礎資料收集、方案信息的反饋,都能得到農民的大力支持。
(2)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民訪談——調研階段。通過合理的宣傳教育,由村干部組織邀請村中有著較強的領導和組織能力管理的人主動參與到這一環節來,引導和激勵其他村民,并合理地安排調研時間和方法。針對不同的村莊,可以開展“村莊規劃建設交流會”,“村莊未來我暢想”的大型交流會、小型的座談會,如中青年交流會,集中了解村中主力人群的思想和建設決心以及困難;也可以由村中“先進代表”代勞規劃設計人員進行問卷的放發和回收;在調研期間,設計人員要著重了解村民目前最急待解決的問題,村莊最需要整治的地方等等;通過這環節,可以切實掌握農村建設的第一手資料,成為分析村莊規劃建設的主要依據。
(3)與農民規劃師合作——設計階段。這一階段的工作是整個環節比較重要的一個過程,要求規劃設計人員有著較強的客觀分析問題的能力,要定期與先進代表進行交流和探討,尋找切實的規劃思路,同時深入研究村莊的發展歷史、文化底蘊,結合經濟發展策略制定出符合農村可持續發展的規劃意見。尊重農民的意見就是給農民積極自主性的最好獎勵,最大的鼓舞,更能激發起農民主動參與美好鄉村建設的熱情和動力,更大程度上推進農村建設的進程和實施的力度。
(4)農民信息反饋——修改階段。前一階段的調研、討論,與農民規劃師合作之后,展開首輪的規劃成果展覽交流會,這一過程可分為兩環節進行,首先對村莊規劃成果進行公開、展覽、歡迎村民積極參與;其次是開交流會,著重聽取村民的意見,認真反思村莊建設的實踐性,對村民確實不了解的地方,規劃建設工作者及時補充,講解,解決農民提出的一些問題,向農民展示村莊遠景規劃。
成果展示能夠減少第一階段農民對未知事物的盲目和猜測,由理論變為現實的東西,這樣的成果展示更能激起農民的主動意識。通過對規劃成果的了解,農民可以切實了解到未來的村莊,未來的發展,他們更能從實際的角度給出最合理的意見。
(5)實施過程中反復修改——更正、總結階段。方案的最終確定,并不代表整個農村建設工作的完成,更不代表整個規劃工作的終結。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新一輪規劃工作的開始,無論多好的規劃設計作品,都有其不完善的地方,尤其對于這種情況多變的農村地帶,由于經濟、政策和技術上等等因素,會造成實施環節上的變動。所以農民主動參與實施過程,針對不合理的地方及時地進行更正,補充和完善。農民切實加入到建設自己家園的行動中,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也領略到一份收獲的欣喜,為村莊的可持續工作奠定了一份基礎。
3、存在問題
(1)部分鄉鎮政府沒有認識到美好鄉村建設的重大意義,對村莊規劃的作用認識不清,工作積極性不高,宣傳力度不夠,以至于使鄉鎮村部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不高。基礎資料的報送遲緩,參與方案的探討與審查不能認真履行,意見與建議的反饋不能及時到位,延緩了規劃方案的最終定稿。
(2)現行土地政策不利于規劃的開展,由于宅田合一的土地政策,一戶多宅等給規劃布點及空心村的治理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從建設新農村的角度出發,要落實建設按規劃進行,必須對農村集體承包土地進行重新分配,調整現行的土地政策,以利于規劃的實施。
(3)由于行政村的撤并等原因,需要時調整的村莊布點規劃。這項工作需對村莊現狀進行調研,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從而使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的快速推進受到抑制。
4、措施保障
加大宣傳力度,讓農民認識到美好鄉村的意義。成立美好鄉村專項領導小組。調動各相關局、鄉鎮、村相關人員的積極性,為規劃編制做好跟蹤服務。選好規劃設計院,從設計方面優化規劃方案。做好經費保障。規劃編制量大面廣,無論在人力、物力還是財力上,都需要有較大的投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