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婷
【摘要】:2017年初,央視紀錄片頻道推出了一部完全以航拍手法拍攝的紀錄片《航拍中國》。《航拍中國》是由中央電視臺投資制作,動用了16架直升機、57架無人機,以總行程將近15萬公里的航行帶給觀眾一場盛大的視覺饗宴。在每一集50分鐘的時間內,導演用獨到的航拍視角,為我們展現了祖國各地美麗的自然風貌和獨特的人文景觀,解讀了新時代中國一片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美好前景。
【關鍵詞】:航拍中國;視覺語言
引言
新世紀以來,自然地理類紀錄片如:《美麗中國》、《鳥瞰中國》等在電視屏幕上屢見不鮮。2017年央視新推出的《航拍中國》全程采用航拍角度拍攝,用不同尋常的視角來俯瞰我們最為熟悉的家園。直升機與無人機的配合,不僅能從宏觀上俯瞰全貌,更能深入腹地,去探索其中一些微觀細節?!逗脚闹袊返目倢а萦鄻氛f過:對于他們這群從業人,作品如鏡子,怎樣知情知趣,忠實記錄又映射出對世界的態度,這是根本。[1]毫無疑問,《航拍中國》在其鏡頭背后傳達的不只是對于自然的忠實紀錄,更多的是對于中華大地的崇高贊美和祖國故土的熱愛之情。一部好看的紀錄片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畫面的精美,構圖、色彩、影調、景別這些因素都會對畫面的美感產生影響。
一、色彩營造畫面美感
在紀錄片的創作中,色彩除了基本的功能之外,主要的作用是交代環境背景、抒發感情、烘托氛圍。不同色彩給觀眾帶來的視覺感覺不同,由此所產生的感情傾向自然而然也就不同。[2]《航拍中國》在色彩上傾向于選擇一些大塊面厚重色彩感的對象加以表現,紅、綠、白、藍等色彩在這部紀錄片中被大面積的使用。
例如在《海南》這一集中,介紹永樂群島時,畫面上呈現的是一片深藍色的水域,這藍是一種清澈通透的藍,正是因為水的深度超過了300米,才能形成這深沉的藍色。藍色的永樂群島猶如大海的瞳孔一般清澈透明,它占據了整個畫面,讓人能夠近距離的感受這種自然奇觀的獨特魅力,并為大自然這鬼斧神工的創作發出由衷感嘆。藍色代表的是寧靜與愜意,正如海南這座城市一樣,它帶給人們的就是一種舒適與緩慢的感受。
然而在我國的西部——新疆,這座城市卻以它的熱情給我們呈現了一片紅色的海洋。在介紹新疆的特產辣椒時,畫面中先是被辣椒所占滿,滿屏的紅色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沖擊。隨后畫面快速拉開,我們看到了在戈壁灘上晾曬的辣椒組成了一面五星紅旗的圖案,辣椒的紅就像五星紅旗的紅一樣鮮艷火熱。紅色是新疆獨特的色彩,同時也為觀眾展示出這片異域之地帶給我們的熱辣風情。
與火辣新疆不同的是在黑龍江省的三江平原卻是一片郁郁蔥蔥。航拍視角下,三江平原中的田地形成了一塊塊方形的綠地,整片平原被分割成無數的方塊。隨著解說詞中所說的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航拍器從糧食的表面飛過,畫面中出現的是一片片金黃色的莊稼,鏡頭快速的前進,讓我們看到了在人們的改造之下,這片曾經荒蕪的黑土地已經變成了一副富饒的景象。
二、構圖凸顯畫面張力
在紀錄片攝像中構圖就是指運用攝像的造型手段在畫面當中進行安排和布局,把各種元素組織成一個整體,尋求一個最佳的畫面形式,以求更好地表現主題思想。[3]自然地理類紀錄片的拍攝對象主要是自然界中客觀存在的事物,對于人們司空見慣的自然風景,要想使其在電視畫面中變得唯美、有吸引力,就需要選擇好拍攝角度,熟練運用各種構圖理論來結構畫面?!逗脚闹袊分?,攝影師也運用了各種構圖方式,給觀眾帶來了唯美的視覺享受。
S型構圖是所有構圖方式里最能體現畫面美感的一種形式。在《航拍中國》里,S型構圖被大量的用來拍攝河流。在《海南》這一集中,疍家人如今過上了海上勞作岸上生活的日子。S型構圖展現了在河流以及兩岸的漁排和岸上的樓群。運用這種構圖方式,不僅將河流拍攝的優美柔和,而且也將疍家人的生活場景展現了出來。《新疆》這一集在講到開都河的時候,為了展現這條擁有一萬多處彎道的河流,攝影師選擇了最佳的拍攝角度,S型構圖不僅將開都河彎曲之狀呈現出來,更能讓觀眾欣賞到在太陽落山時從開都河中同時看到九個太陽的倒影。
《航拍中國》中還大量的運用了對角線構圖,對角線構圖更能凸顯畫面的張力。在拍攝海南中部山區的尖峰嶺時,導演用對角線構圖刻畫出尖峰嶺的兇險,45度的對角線將云層與山頂劃分開來,對角線上方是涌動的云層,下方是被云霧籠罩的山頂,這樣的構圖法塑造出了尖峰嶺的與世隔絕。同樣的對角線構圖還用于表現新疆伊犁河谷山坡上盛開的杏花,四月的杏花將伊犁河谷妝點成了白色和粉色的美麗世界。綠色的山坡點綴著白色粉色的杏花樹,讓我們看到了新疆獨有的春意盎然。
精美畫面的形成不只是通過攝影師的構圖來實現,有時事物本身就是構圖的最好形式。在介紹地坑院時,由于地坑院本身就是方形,所以畫面就將方形的地坑作為構圖方法,讓觀眾看到了在平地上挖出的方形地坑以及人們在地坑的四壁上挖出的窯洞,這就是借助了地坑本身來完成了畫面構圖。同樣,陜西北部的沙漠農業從空中俯瞰下去,也自然的構成了排列有序的圖案。為了節約用水,灌溉系統以水源為中心旋轉灌溉形成圓形的農田,農田本身的圓形也為構圖提供了一種新方式,為觀眾帶來了新穎的畫面形式。
三、俯拍帶來全新體驗
“鏡頭即攝影機一次開機到停機間連續拍攝的影像片段。鏡頭是影視作品的核心,所有的視聽語言都依靠鏡頭得以表現?!盵4]《航拍中國》是一部全程采用航拍方式進行拍攝制作的紀錄片,在傳統印象里航拍的主要方式就是以從高空俯拍地面,但《航拍中國》突破了這種單一的模式,憑借技術和理念上的更新,帶給觀眾多樣的視覺體驗。其中遠景接近景、高空環繞鏡頭在片子中頻繁出現,此外無人機的使用讓觀眾獲得了獨特的視覺體驗。
高空環繞鏡頭可以使拍攝對象更加形象化和立體化,獲得對于被攝對象的整體感知。在《航拍中國》第一集介紹海南時提到了位于南山的海上觀音,這座觀音像高達108米,為了讓觀眾看清觀音像的神態和細節,導演采用了環繞拍攝的方法,近距離的讓觀眾觀賞到觀音像的全貌,感受到這座最高觀音像的神奇魅力。在拍攝黑龍江的南格拉球山時,在火山口正上方環繞俯拍,將山頂處自然形成的湖泊近距離放大,就猶如火山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幽深眼眸。
除了采用環繞拍攝方法之外,在這部紀錄片中豐富視覺感官的另一種方式就是采用快速推拉鏡頭,快速的運動鏡頭可以造成畫面的快節奏。例如在表現三亞的“雙城”生活時,運用快推、快拉鏡頭拍攝三亞的現代商業中心、海上行駛的輪船以及通過快速翻轉畫面呈現大橋上的車流,這些運動鏡頭的運用將三亞快生活的一面展現出來,并與后面三亞的慢生活形成對比。
結語
自然人文類紀錄片《航拍中國》的出現,以全新的視角和理念帶給觀眾獨特的審美體驗。美輪美奐的色彩,精致唯美的構圖以及多樣鏡頭的使用,使得《航拍中國》成為了自然人文類紀錄片中的上乘之作。而創作者透過這些美麗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的呈現,目的在于引發人們對于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這也是這部紀錄片的主旨所在。
注釋:
[1]王彥.航拍中國等央視紀錄片何以頻頻成為爆款[J].文匯報,2016,(04).
[2]吳濤.生態紀錄片的視聽語言研究[J].曲阜師范大學.
[3]吳濤.生態紀錄片的視聽語言研究[J].曲阜師范大學.
[4]劉禹含.探析視聽語言在影視作品中的表現[J].美術研究教育,2012,(07).
參考文獻:
[1]劉維維.中國故事的紀實影像表達——航拍中國的時代意義與方法探索[J].出版廣角,2017,(06).
[2]王彥.航拍中國等央視紀錄片何以頻頻成為爆款[J].文匯報,2016,(04).
[3]吳濤.生態紀錄片的視聽語言研究[J].曲阜師范大學.
[4]劉禹含.探析視聽語言在影視作品中的表現[J].美術研究教育,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