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獲取的信息有83%是來自視覺的,而圖像相對于文字或其他抽象符號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好的繪本是一流的圖畫與一流的文字的結合,是一種優秀的教育資源,對幼兒的審美發展有著重要的實用價值。對幼兒形狀和色彩的感知覺所做的相關研究發現:集形狀和顏色于一身的繪本是符合幼兒閱讀的書籍形式。繪本是以“圖”為主,它直觀生動,貼近生活,所傳遞的信息幼兒比較容易理解,繪本畫面中的內容、故事發展的線索、畫面的連貫等,促進了幼兒描述性表達、想象講述、連貫講述等語言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繪本;多元化;幼兒;審美發展
一、現代兒童繪本多元化的藝術表現形式
現代兒童繪本創作中,不同材質和媒介形成了不同風格的繪本作品。繪畫技法和媒介構成了繪本藝術的主要風格。比如,國畫的白描表現手法,彩鉛和水彩相結合的繪畫手法等。目前,在兒童繪本中所能見到的繪畫藝術風格,幾乎包括了藝術領域類所有的藝術風格,既有我們本民族傳統風格,也有西方具象寫實的風格,又有色彩豐富的裝飾風格等。具體的藝術表現形式包括以下幾種:
(一)中國傳統繪畫風格
我們中國傳統繪畫,比如,國畫中的水墨、線描等藝術風格在當代繪本中得到運用,在人們的心理、感情上產生極強的共鳴,形成令人震撼的藝術效果。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動畫作品中都采用過,如當時水墨動畫《牧笛》、動畫片《九色鹿》等,都曾在全國上下產生強烈的反響,獲得了很高的聲譽。尤其是動畫片《九色鹿》兼具寫實和抽象的風格,從敦煌壁畫中吸取養分,嫻熟運用線條的表現力,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繪本書籍的表現形式與技法更是不能拋棄我們本民族傳統文化豐富的資源,如年畫、皮影、剪紙等多種形式,都可以成為我們的藝術表現手段。對于傳統藝術形式的重新認識和利用,是探索現代兒童繪本藝術表現形式一個重要方向。
(二)西方具象寫實風格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藝術”是對“現實”的模仿。亞里士多德的“模仿說”觀點統治歐洲兩千余年的歷史,美術從古希臘到十九世紀上半葉幾乎都是具象寫實的形態。這種繪畫風格是最為典型又常見表現風格,這種語言常常為小讀者營造出一種細膩精美、真切而又脫俗的畫面效果,常見有鉛筆淡彩、油畫、丙烯等表現手段。如安東尼·布朗的繪本《朱家故事》中運用超級寫實的繪畫技巧將圖畫中的每一個場景、每一樣物品都描畫得細致入微,栩栩如生,真實到完全不輸于電視畫面所能表現的程度,讓孩子們如身臨其境般地看到故事的發展。他又將超現實的手法潤物無聲地運用在圖畫書的創作中,呈現給孩子們一幅幅夢境般的畫面。這種繪本風格可以說是最容易與讀者溝通的一種表現形式。
(三)多元化的裝飾風格
隨著現代化技術手段的運用,繪本創作有了更多的表現空間。電腦可以模仿多種傳統繪畫效果,也可以制作傳統繪畫無法做到的效果。尤其是電腦技術的使用使繪本創作的時間和成本大大降低,也更貼近了繪本創作的隨性、隨意的特質。卡通畫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繪畫風格,尤其是二十世紀日本和美國的經典卡通形象讓讀者難以忘懷,無論是從繪畫手法、人物造型,還是整體的風格都表現出特定的文化。例如,大家非常熟悉的米老鼠和唐老鴨、日本的機器貓等都成為經典的卡通形象。但電腦繪圖始終無法代替手繪,大多數創作都是充分利用電腦的優勢作為后期效果處理、氣氛渲染和文字排版的工具。前期采用手繪是藝術家充分表達個人風格和情趣的最好途徑,因為手的感覺是無可替代的。因此,對手繪工具的選擇也是依據作者自己創作的風格而定,并且每個作者都有自己獨特的創作方式。
(四)抽象表現主義的風格
抽象表現主義又稱抽象主義,這個詞最初用以定義一群藝術家所做的大膽揮灑的抽象畫,他們的作品或熱情奔放,或安寧靜謐,都是以抽象的形式表達和激起人的情感。表現主義與具象寫實的風格,都是指繪本作品作為視覺語言給人的感覺來進行劃分的,它們之間的界限往往又是模糊的,同時又具有和諧統一、風格鮮明的形式美感。在兒童繪本書籍作品中,很多都是運用抽象表現語言來表現。由于兒童對抽象形態的視覺感知大大出乎我們成人的預料,就好像我們常常認為兒童的想法非常天真的時候,他們卻經常表現的是那么的直接和準確。這也就像我們常常認為不容易被孩子們看懂的繪本作品,卻反而吸引兒童的閱讀興趣。那些我們成人覺得抽象、簡單、隨意的繪本作品,卻受到孩子們喜愛。這對我們繪本創作者在表現技巧和藝術風格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啟示作用。
繪本作者的創新精神和藝術追求,才會使我們看到如此豐富多樣的繪本作品。除了上述繪本的藝術表現形式,我們還可以看到很多用不同表現技法創造的各種藝術風格的繪本作品。只有繪本創作者充分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將繪本的創作無論是從整體風格還是細節的處理都能夠有意想不到的變化,才能給人全新的視覺感受效果。
二、幼兒審美的發展
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認為,孩子認知圖形的能力從很小就開始慢慢養成,雖然那時的孩子不識字,但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讀圖能力。如果這時候家長能有意識地和孩子們一起閱讀繪本,營造溫馨的環境,給他們讀文字,和他們一起看圖講故事,孩子們最初接觸到的是優秀的圖與文,他們在聽故事中感受繪畫藝術,在欣賞圖畫中認識文字、理解文學。繪本欣賞過程是一種讓眼睛享受、讓心靈愉悅、讓精神提升的美妙體驗。
(一)幼兒審美心理的發展水平處于萌芽階段
兒童審美心理的發展水平雖然較低,處于萌芽階段,但是從審美教育和訓練角度來看,教育者必須認識并樹立起幼兒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審美傾向的觀念。如他們喜歡鮮艷色彩,對暖色調有積極的傾向,喜歡欣賞單線平涂的彩色畫,喜歡描繪物體的完整性,喜歡特征突出、經過裝飾的動物圖案,喜歡看逼真的形象,特別注意欣賞與人們生活經驗相關的事物和形象等等。幼兒所具有的這些初級審美印象既是幼兒美育的基礎,又是幼兒美育的依據。
(二)幼兒在審美活動中,審美材料選擇的問題
幼兒在審美活動中表現出豐富而奇特的想象力,有助于提高幼兒的審美想象能力,豐富其審美體驗。因此,對兒童進行審美教育,要注意選擇審美材料,充分重視童話、兒歌、兒童繪本等形式的運用,為兒童提供具有審美價值、符合其年齡特征的素材,以增強審美教育的針對性。同時,還要與他們的心理發展水平和審美能力相適應,選擇那些與其日常生活和知識經驗接近的審美形象,以便他們易于理解和接受。
(三)重視幼兒審美個性心理特征
要重視幼兒審美發展客觀存在的心理現象,讓幼兒產生審美的潛在發展力和心靈的需要。將兒童審美能力的提高和創造力的發展融合在美的教育中,在讓兒童獲得身心愉悅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才能,提高幼兒審美享受,發展并塑造幼兒完善的人格,幫助兒童獲得全方位立體化的審美感知,在學習中感受美,表現美,演繹美,獲得身心和諧的發展。
(四)幼兒審美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
美的欣賞能力比美的創造能力更重要,一個對美不會欣賞的人,很難想象他能創造出美的事物來。幼兒美育就是對幼兒教育進行審美意識、審美情感和審美能力的培養過程。面向全體幼兒的藝術教育,其目的是培養幼兒對藝術的喜愛,豐富其感性神經,激發他們發現美的欲望和能力。幼兒審美教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正如兒童的藝術活動一樣。在幼兒教育實踐中,教師平時只要注意培養幼兒的審美意識,幼兒就會懂得欣賞美,在美術活動中幼兒以審美能力和科學發現相結合的過程來探索周圍世界,將會更加有利于兒童的健康。
大量教育實驗和教學實踐證明,幼兒美育不僅能促進其審美心理的發展,而且是開發幼兒心智能力的有效途徑。在豐富多樣的美育活動中,使兒童廣泛參與審美實踐,感受優美的生活環境,這一切能夠喚起兒童對美好事物的喜愛和神往,從而培養他們的審美興趣。美育滲透于兒童繪本閱讀活動中,不僅豐富了兒童的審美經驗,激發了兒童的審美體驗,更促進了兒童的全面發展。
三、現代兒童繪本多元化的藝術表現形式在幼兒審美發展中的作用
(一)促進幼兒的想象力及創造力
繪本是牽引幼兒進入閱讀世界的最佳橋梁,欣賞一本優美的繪本,就像參觀一場高質量的展覽一樣賞心悅目,而且還能重讀回味。讓幼兒從小接觸良好的繪本,對其審美態度和審美能力的培養,是一種極重要又方便的途徑,讓孩子從小接受藝術的熏陶,為以后進行獨立地自我判斷和鑒賞做好準備。以童話或幻想為題材的圖畫書,不僅可以發展幼兒的審美能力,也可以促進幼兒的想象力及創造力;不但幽默有趣,更可以激發幼兒解決問題、創造發明的潛能。因此,通過繪本閱讀活動多樣化,讓閱讀成為兒童生活中最愛的事,讓閱讀走進兒童的生活,通過閱讀讓孩子會說、會想、會問、會聽。
(二)對幼兒終身學習和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經典繪本閱讀能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對幼兒的審美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欣賞繪本的過程中,通過欣賞畫面、觀察細節、尋找線索、推理情節、表演表現等形式,讓兒童與優秀藝術家對話,激發兒童愛上閱讀,從而培養兒童的審美情趣、道德情感、觀察想象、生動連貫講述的能力。它打破了時空界限,提升了兒童閱讀品位,對兒童終身學習和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三)選擇繪本要遵循幼兒審美發展的年齡特征
選擇繪本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選擇幼兒喜歡的繪本,繪本中要有幼兒喜歡的對象,最好是動物和幼兒自己。內容借助于畫面,畫面所表達的風格應該符合兒童所在年齡段的審美心理。低年級的兒童只會簡單的線條,直、橫線涂鴉是兒童美術活動中出現的最多的符號,但大多數線條涂鴉基本上都是一種無控制的涂鴉,如何既保持兒童對線條涂鴉的興趣,又能引導他們從無控制的涂鴉向有控制的涂鴉過渡呢?在美術教學中可以選擇一些只需要簡單涂鴉的繪本,來幫助幼兒形成繪畫的概念。
(四)兒童繪本的創作要從兒童的角度來設計,從故事的編排到畫面的風格以及兩者如何合理結合都要以兒童的心理為標準。兒童理解事物主要依靠具體形象來理解事物,一般學齡前兒童喜歡具體形象。隨著年齡增長,開始慢慢理解文字。因此,繪本中圖畫和文字的比例分配很重要。
兒童繪本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形式,它有這豐富的形式語言,它的表現形式幾乎不受限制,繪畫、設計、文學等各個領域的特點都集于一身,非常強調它的綜合性,從各個看似不相關的領域綜合研究繪本的形式語言。盡管現代繪本只有很短的歷史,但是在數字化大發展的時代,它的表現方式和藝術形式語言也在不斷的變化,在幼兒審美發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章蓬霞.現代繪本的形式語言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3.
[2]李瑛.論現代繪本的藝術表現手段[J].美術大觀,2009(3).
[3]陳亞平.幼兒圖畫書閱讀與幼兒審美能力的發展[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0(1).
[4]張康寧,張亞潔.論兒童繪本的藝術表現風格[J].美術大觀,2011(10).
[5]張帥.兒童繪本形態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2.
作者簡介:張繼超(1977.09.16—),男,漢族,安徽宿州人,碩士研究生,講師,單位:合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研究方向:美術教育、美術史。
課題項目:安徽省高校省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階段成果(SK2013B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