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科技不斷進步,人們的審美情趣也不斷的提高,通俗唱法之所以備受人們的喜愛,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它的內容較為貼近人們的生活,作品的內在情感觸動著聽眾的心弦。不少愛好通俗唱法的朋友認為通俗唱法“沒有什么方法,只要張嘴唱,到高音就喊上去”,事實證明,不少樂感非常好的通俗歌手由于沒有正確的歌唱方法,始終不能正確地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因此,只有正確的掌握了科學的通俗演唱方法,才能正確的釋放出歌曲中的魅力,表達人們的內心世界。
【關鍵詞】:通俗唱法;特征;演唱;流行
一、引言
在國外,通俗唱法形成學派已多年。期間不管演唱風格、演唱形式還是演唱體裁如何變換,它的演唱方法總是在千變萬化中存在著真摯、生動、貼切人性的根本狀態。諸多方面表明,只有充分掌握和運用通俗歌曲的方法特性,才能準確完整地詮釋作品的內涵,表現作品的意境。
二、通俗唱法的定義,即:什么叫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是根據英語“Pop singing”翻譯而來,與它相對應的音樂種類為流行音樂。而流行音樂則是根據英語“Popular music”翻譯而來。在國內,曾有學者把這個詞翻譯成“通俗音樂”,因此,要了解什么是通俗唱法,首先就得了解什么是流行音樂。
對于“流行音樂”的解釋可謂眾說紛紜,英國音樂學家科伯特·勞埃德指出“在整個音樂藝術領域中,民間音樂與藝術音樂之間有著一個廣闊的地帶,而流行音樂則盤踞其中”。通俗唱法也可稱為流行唱法,它具有通俗性、自娛性、大眾性、生活型、創造性等特點,其內容題材多以表現人之常情為主,最重要的是,它貼近人們的生活,以至更能自然地表達自身的感受和心理體驗,以不同的年齡段擅長抒發主體的內心世界。一般說來,其演唱注重掌握語言的韻律,講究吐詞、咬字,并在演唱中經常運用輕聲、氣聲以及顫音、滑音、音色變化等裝飾性技法。在效果上,通俗唱法是借助音響擴大,以閃耀變化的舞臺美術燈光渲染氣氛,集說與唱一體的演唱藝術。聲音的主要特點是以真聲歌唱,接近生活語言。演唱風格有輕柔自然的;有高亢強勁的;有民謠風格的;有搖滾樂式的;有說唱敘事式的等等。近幾年來,有部分專業人士提出,通過自身的專業歌唱學習以及實踐認為,不論哪種唱法,只要基于科學的發聲基礎并能夠充分體現其演唱特點、個性,且具有足夠的藝術性,就該允許不同演唱風格的歌手出現。
三、通俗唱法的來源(淵源)
流行音樂源于歐洲浪漫派音樂的早期音樂傳統。但是,自19世紀下半葉開始,流行音樂和浪漫音樂便分別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浪漫派音樂屬于藝術音樂,其音樂語言在后來的發展中不斷趨于復雜化,它的欣賞者必須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音樂知識;而流行音樂的發展方向則是大眾化的,它的語言,通俗易懂。
流行音樂在中國內地起步較晚,在改革開放的80年代至今將近二十年的時間里,流行音樂越來越適應大眾的生活取向,隨著社會生產關系的轉變,文化背景呈現出社會化、傳媒化、科技化的特征。其演唱形式成多元化發展。歐美風格,港臺風格、日本風格的引入,逐漸形成通俗流行、民謠流行、歐美實力派、偶像派等唱風。港臺和歐美歌曲在中國大陸大街小巷廣為流傳。
四、唱好通俗應該了解哪些內容、解決哪些問題
隨著我國的科技不斷進步,人們的審美情趣也不斷的提高,通俗唱法對音色的要求并不諸多,各種音色都可以來演唱通俗歌曲,并且在演唱中提倡聲音的個性化。但是,個性并不等于沒有方法,再有個性的嗓子,如果沒有正確的方法支持,時間長了也容易被損壞。歌唱也是一樣的,如果沒有良好的訓練,也是很難控制自己的聲音,很難表現出正確的情感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西方音樂元素的不斷引進,我國通俗唱法的風格也日益增多。然而,不管哪種風格的表現,通俗唱法都不能脫離一個根本的要素:科學的、基本的演唱方法。那么,通俗唱法究竟有何藝術特征?個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進行逐一的了解和訓練。
(一)通俗唱法的藝術特征
通俗唱法的時尚化。通俗唱法自改革開放以來從國外引進來的聲樂藝術新品種,它深受我國青少年的喜愛,而崇尚時尚,是青少年的主要審美特性。它成為一種時尚的音樂,同時這種時尚性也表現在演唱時是綜合時尚化上,在表現形式上,一般多是載歌載舞為主,在伴奏上,以電聲樂隊為主,強調鮮明的節奏;
通俗唱法的民族化。當今我國的通俗唱法雖然引進西方元素較多,但民族元素、民族化問題,并沒有以之取之。1987年,《一無所有》顯示出樸素的中國西北民歌的藝術風格;隨后,《我家住在黃土高坡》、《信天游》等一大批通俗歌曲盛行起來,這充分地表現了中國人的剛健、奔放、粗狂、土鄉氣息。可見民族的特色得以張揚。
通俗唱法的多樣化。我國的通俗唱法同顯現出鮮明的多樣化特。在歌曲意志上,既有直接抒發愛國情懷的,也有通過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表現出愛國主義情懷的;在演唱風格上,既有慷慨激昂、熱情奔放的,也有深情含蓄的;
(二)通俗唱法的演唱特征
1.通俗唱法的聲音特征。聲線,聲音的線條有“明亮”與“暗淡”之分,在通俗唱法中,聲音集中與否不是最重要的問題。集中會亮一些,不集中就會相對暗淡一些,明亮的聲線特點就是穿透力強,即使在相對喧鬧的場合下也能聽清演唱內容,暗淡的聲線特點則是具有磁性,雖然穿透力不強,但往往較為個性。在通俗唱法中,鼻音卻是一種個性。在訓練中通常是把鼻腔共鳴體打開,盡量使聲音變得圓潤、飽滿;真聲唱法,其特點是音質渾厚而結實。最能體現真聲的音區是人的自然音區,它的音域和歌唱者的聲音條件相關。在通俗唱法中,以敘述的主體部分一般采用真聲唱法,往往和真聲交替使用。假聲很少在獨唱中持續使用,一般多在多聲部合唱中為了聲部的豐滿和平衡;混聲唱法,混聲即真聲與假聲的混合運用,它介于真假聲之間,屬于一種比較中性的聲音,是一種相對較難的聲音運用技巧;氣聲唱法,氣聲是通俗唱法中的一種特殊方法,它忽略了聲音的質感,強化了氣息在演唱中的作用。俗說氣、聲相并,氣和聲是相輔相成的,聲音離開氣息就會變得蒼白無力,而氣息過多聲音則會變得渾濁不清。因此,氣聲唱法應該以自然的聲音狀態為基礎,充分利用氣息來推動聲音。
2.通俗唱法的咬字特征。在通俗演唱中,咬字有時候是解決風格的關鍵。因此有“豎唱說法”之說。通俗唱法要求演唱者不但要求要怎樣“唱得好”,而且要考慮怎樣“說得清”,從說字開始揣摩歌詞,然后在過渡到唱字上。字頭咬準要有勁,即要求把字頭唱準唱清;字腹延伸不變形,通常由最響亮的字母來充當;字尾收音要分明,字尾在傳統唱法中收音就是指“歸韻”。
3.通俗唱法的節奏特征。俗話說“了解各種音樂風格的節奏特征是通俗唱法的重要前提,認識節奏就等于認識了通俗歌曲的精華。”它可分為弱起節奏、拖拍節奏、反拍節奏、連音節奏等等。節奏的訓練可從九種基本節奏型練習,四分節奏、八分節奏、后十六節奏、前十六節奏、前附點節奏、后附點節奏、(大、小)切分節奏、十六分節奏以及三連音節奏。
(三)通俗唱法的演唱形式
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西方流行元素的引進,在我國的通俗唱法演唱形式也越來越豐富,其主要內容包括:獨唱與伴唱,獨唱是通俗唱法中重要的表演形式,形成自己的風格,是演唱的準則。但大部分的通俗歌曲中都具有伴唱,伴唱歌手應該收起過多的個性,使自己的聲音盡量靠近主唱。因此,在唱伴唱是應適當加強氣息的作用,以此來減淡聲音的質感;對唱,是指兩人演唱的演唱形式,對唱一般是一人一句,高潮部分一起合唱。它比較講究相互之間的情感交流以及聲音或聲域上的密切配合。但是,在聲音上允許歌手發揮自己的音色。重唱,是指兩個聲部以上,且各聲部相對獨立的演唱形式。重唱講究 的是聲部之間的協調和平衡,在演唱中既要做到聲音上的統一,又要做到聲部間的對比。其特點是加強歌唱之間的合作意識。
(四)通俗唱法訓練時應注意和解決的問題
1.通俗唱法中的基礎訓練。
(1)發聲要領。發聲是指在掌握正確的演唱姿勢的基礎上,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首先,發聲時要有正確的站姿身體站正,兩手似肩寬自然下垂,頭部端正。嘴巴、眼睛、眉毛、上下顎等面部表情要自然松弛,演唱時要全身放松,精神振奮。其次,發聲要講究循序漸進的原則,一要做到從易到難;二要做到聲音要均勻、柔和、清晰、統一;三要做到明亮,不要擠壓在喉嚨里。
(2)氣息的作用。氣息是歌唱之本,是歌唱的動力,它直接影響到歌唱的速度、力度、音準、音色以及共鳴,沒有良好的氣息基礎,是不可能唱好的。通俗唱法中呼吸運用的另一特點是氣聲唱法,首先,呼吸方式采用胸腹式呼吸,即胸部與腹部同時呼吸;其次,呼吸時口、鼻同時呼吸,以擴大吸氣量;最后,吸氣時要快,呼氣時要慢,做到有節制的均勻的呼吸。
(3)共鳴要素。通俗唱法對共鳴的要求遠不及美聲唱法,因為它是借助電聲音響來擴大音量,來傳遞聲音,首先,喉頭打開、下巴放松、舌頭放平,以便聲音流暢的送到胸腔、口腔、頭腔,使三個腔體協調。其次,三個腔體之間的主次,唱低音時胸腔共鳴的成分要多些;唱中音時口腔共鳴要多些;唱高音的時候頭腔共鳴成分多些。所有共鳴腔體彼此之間是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相互支持的。只有這樣,才能使整體的聲音上下貫通,風格統一。
2.情感在通俗唱法的地位和作用。音樂是通過人的聲音來表達作品思想內容的一種藝術。一首歌曲的好壞,具有決定性因素的其中就有創作主題這一因素。然而演唱者又應該圍繞作品的情感內涵,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由觸而動,由感而發,用心去再現作品里所需要的悲苦喜樂,真正做到傳遞人類的情感。聲樂的演唱就是,對其的創作的主題對其進行二度創作,進行表現,進行展現。
通俗唱法作為一門表演藝術,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原動力就是抒發情感,激發情感,交流感。其中情起著主導的作用,聲是傳情的手段,也是傳情的保證。脫離開“聲”與“情”的內在聯系,孤立強調某一方面,將很難達到理想的歌唱藝術。
許多歌唱演員在聲樂演唱過程中非常強調對歌唱發聲的方法和技巧的展現,而忽視了對情感的表達。因此在聲樂歌唱中,不僅要重視在歌唱時的發聲訓練和技巧,也要注意歌唱時情感的表達。只有這樣才能表現出作品的實質性意義,才能反映出創作主體的靈魂。
結束語
通俗唱法無論在演唱方法演唱風格、還是情感、意境、心理表現等各個方面都應該注意其與其他唱法有之不同的特點。要想成為一名綜合素質高的通俗唱法歌手,不論哪一種唱法,都不應該只抱自己的一套思路不放,而是應該在原本的基礎上,研究、分析、吸收其他方法的優點、取長補短,只有這樣才能使通俗唱法這門藝術不斷的進步和發展,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尤靜波.《流行歌手成功指南》[M].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2005.03
[3]趙梅伯.《歌唱的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
[4]楊兆貞.《歌唱的理論與實踐》[M].臺灣:全音樂譜出版社,1980
[5]薛 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83
作者簡介:何直真,學歷:碩士研究生,專業:聲樂表演與教學,工作單位:四川綿陽四川文化藝術學院,職稱: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