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璐
【摘要】:20世紀現代繪畫藝術發展迅速,出現了許多不同的流派,各流派之間風格各異,但共同點在于,它們都是在特殊歷史背景下的對社會的真實反映。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引起了社會制度及思想方面的動蕩,促使許多畫家選擇用畫筆勾畫出自己對于社會的思考,其中張揚出人類的苦難與悲傷的畫作也被稱之為“壞”畫。本文通過對20世紀后現代繪畫進行分析,從繪畫流派的特點、思想及社會背景等方面出發,對現代繪畫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現代繪畫;流派;分析
一、現代繪畫藝術概述
(一)現代繪畫概念
現代繪畫指的是在20世紀初發展而來的一些美術流派,如野獸主義、達達主義、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波普藝術等流派。“現代”二字,意在區別于過去的繪畫風格,藝術思想受社會因素影響大且有異于傳統的繪畫特點。
(二)現代繪畫藝術發展歷程
隨著文藝復興的深入,從十七到十八世紀歐洲繪畫藝術已經有了較大發展,主要有歷史畫、靜物畫、肖像畫及風景畫等等形式,部分繪畫中有鮮明的宗教藝術氣息,主要從神話、歷史中取材。魯本斯的《劫奪呂西普斯的女兒》是這一時期的代表畫作,便是取材于希臘神話,畫面顏色強烈、鮮明,體現了對人的生命力的歌頌。另外較為著名的還有倫勃朗的《夜巡》和委拉斯凱茲的《宮女》,這兩幅畫同屬于優秀的肖像畫,都注重構圖的巧思和創造性,體現了當時的繪畫技術已是非常高超。
到十九世紀,新古典主義、印象主義、象征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等流派發展日新月異,而且在19世紀下半期,出現繪畫向詩歌發展的現象。其中的典例是象征主義畫派,其與印象主義畫幾乎幾乎一起出現,標志著傳統繪畫向現代繪畫發展。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資本主義社會迅速發展,工業革命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及思想發生極大變化。在20世紀初工業的發展使人們的思維方式和世人之間的相處模式也發生了一定變化,得益于工業文明,人們認識到許多新事物從而開闊了眼界,現代繪畫藝術必然也要跟隨藝術家們的認識而發生變化,新的繪畫藝術便由此產生。現代繪畫藝術講求在自然之外尋求新的表現內容,并選擇新的藝術語言表現新的世界,追求“為藝術而藝術”的現代繪畫目標。現代繪畫開始出現繁榮景象,眾多畫派發展迅速,首先表現在20世紀初野獸派、抽象主義、未來主義、表現主義、立體派等畫派相繼出現,主張情感與感官的釋放,在表現思想與繪畫特色方面與傳統繪畫有了較大差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了達達主義,其不僅反對爭斗、權威與傳統,而且否定藝術自身及一切,其后在達達主義的基礎上出現了超現實主義藝術,其流派畫家主要有恩斯特、馬格利特、夏卡爾、達利、米羅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出現的抽象表現主義繪畫、波普藝術、超級寫實主義繪畫,都是在現實背景下,對20世紀前一階段繪畫藝術的延續和發展。
二、現代繪畫中的“壞”畫分析
隨著19世紀浪漫主義畫派的興起,繪畫中的“好”畫與“畫”開始被區分。與傳統繪畫較為傾向自然作為創作內容不同,現代繪畫受社會影響較大,因此藝術家強調以觀念主導畫作,相比之下忽視了嚴格的繪畫方法。傳統觀念上的畫作一般是為美好事物進行創作,這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好畫”,其追求視覺與感官上美的享受,也可以視作“中規中矩的美麗”。現代繪畫中,一些畫家基于社會現實創作的鮮明、強烈、具有控訴與批判的畫作難免會被世俗不能接受,如德拉克羅瓦的《希阿島的屠殺》、馬蒂斯的《帶綠色條紋的馬蒂斯夫人像》、弗朗西斯皮卡比亞的《查拉的肖像》等流派的代表繪畫,都是在題材或表現手法上對傳統觀念產生較大沖擊,且張揚人的痛苦與悲傷,被稱為“壞畫”。這里的“好”與“壞”更多的是以藝術之名進行的道德批判,“壞”畫在特定社會背景之下,更迅速地發展起來。
(一)表現形式方面
以野獸派畫家為例,其傾向于直接以大片顏料繪涂,以粗豪直率的筆法直接作畫,色彩濃重而鮮明,注重表達情感,從初次出現時便爭議不斷,被稱為“一罐顏料摜在公眾的面前”。其中馬蒂斯的《帶綠色條紋的馬蒂斯夫人像》、弗拉芒克的《塞納河畔的采石場》、羅奧的《貧民區的基督》便是其中代表,區別于傳統繪畫中的溫和嚴謹地形式,野獸派畫家以最單純的色彩在畫布上安排線條,與感官產生沖突。其次達達主義的杜尚將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畫上胡須,創作標題與內容不符的《下樓梯的裸女》,以及將小便池作為藝術品,這都表現出了達達主義否定一切的思想。這些繪畫流派的表現形式都改變了傳統繪畫的焦點透視手法,形成表現手法與畫作風格各異的表現形式,突破了自然對于繪畫形式的嚴格約束。
(二)繪畫內容方面
20世紀以來,尤其是在兩次世界大戰后,現代繪畫的創作內容表現除了強烈的政治傾向,很多藝術家的創作都取材于現實中的宗教、歷史、戰爭、女權或政治問題,不但追求情感的表達還注意引起現實社會的思考。如漢密爾頓的《狀態》、霍森的《審訊》等,都選擇與傳統意義上的“好”畫截然不同的創作內容,以夸張的手法表現出戰爭的凄慘和女權主義。德國新表現主義的創作內容則是不固定的,二戰之后政治環境對其產生的影響巨大,因此新表現主義多追求自由與人性,強調情感的釋放,也以鮮活的手法描繪出對法西斯暴行的抨擊和兩德統一等內容,其表現手法和創作內容均不固定,因此在傳統意義上,其流派對“好”畫與“壞”畫的傾向并不明顯。
三、現代繪畫的發展方向
其實“好”畫與“壞”畫的概念是相對出現的,二者區分方式復雜而矛盾,“壞”畫在最初的形式與內容上的革命之后,形成每個流派獨特的繪畫體系。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壞”畫以其“誠實”的特點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多的畫家將其對社會的切身感受描繪出來。人們對于畫作的審美也有了新的認識,“好”“壞”的概念并不十分清晰,這都有利于繪畫與現實的結合,促進現代繪畫藝術的發展。
結語
繪畫里“好”畫與“壞”畫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區分,而且所處位置不同對“好”“壞”定義也不同,很難辨明藝術中的是非對錯。因此對二者中的其一進行排斥或拒絕均不合理,應當基于社會現實,深入分析其對社會產生的作用,堅持藝術與真實相結合發展現代繪畫藝術。
參考文獻:
[1]馬振慶.西方現代繪畫藝術的流變與成因釋說[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02).
[2]王鈴靈.從構成的角度解讀西方現代繪畫的畫面形式語言[D].東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