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煒琪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也是人類最常見的溝通、交流的方式。然而,除了人類用于交際的語言之外,對于任何系統都需要有其自身的語言。每個體系中語言及其語言符號都有傳達著其自身的意義。電影語言,作為一門藝術語言,與科學語言千差萬別。尤其是當代以來,我國電影事業取得了突飛猛進地發展,對于電影語言符號的表意特征也不斷凸顯出來。
一、電影語言曲指性認知
著名英國哲學家奧斯丁在《怎樣用詞語做事》中提出了“言語行為”理論。他指出:“語言不只是一種事實,而且具有一種描述性的功能”。一句簡單的話語,所傳遞出來的不僅是一個事實真象,更多程度上,一句話是對一個事物、一件事、一個人的反應。同時,如果語言的發出者不是同一個人,對同一個客觀事物的認識是完全不一樣的,語言的這種描述性的功能,讓接受者會產生不同的感受。每一個個體的人,都有自己的思維和感知能力,當接受外界發出信號的同時,會用自己的眼光加以評判。也可以說,人們可以通過話語產生自己的感受,并且通過言語行為會導致接受者某種情感的產生。
(一)電影語言的曲指性
所謂“曲”,意思是曲折,不直接;而“指”則是指向、指意。影視語言的曲指性就是影視語言用曲折迂回的手法表達意思,不是直接傳遞。對于受眾來說,不能第一時間從表面上接收所表達的意思,必須要經歷一番周折才能夠把握其中內在的含義。影視語言中,也會運用象征、隱喻的手法,就是為了婉轉、曲折地表達所要表達的內容。
(二)電影語言不可一 一對應性
直接指示性,即直指性是科學語言最重要、也是最本質的特征。它追去對客觀事物認識的精確性,所以對于事物的描述都是言簡意賅、直指內涵。同時,要求語言和符號之間要有一一對應性。對于科學語言而言,語符和語意之間的對應關系是十分明確的,這是科學語言和藝術語言一個重要的區別所在。醫學語言是科學語言的一種,每一種醫學符號都有其特定的含義。
二、電影語言曲指性的成因
古人云:“言有盡而意無窮。”有其對于詩人而言,他們大都通過象征或者隱喻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讓讀者無法準確猜測其傳達的意義。受眾對于他們所表達的情感只能用心去推測,卻無法體會到他們在創作第一時間的內心世界。也許他們對于所傳達的感情并不能用具體話語所表現出來。
(一)影視語言的語意內容具有不可窮盡性
對于影視語言來說,它所指示的語意內容有不可窮盡性。對于創作者而言,無法用明確告知受眾語意的數量,創作者的只是按照自己內心的意愿,創作出屬于自己的、有個性特色的作品。電影語言的語意內容沒有合乎邏輯的思想和確定的概念。影視語言所傳遞的內容,其中夾雜著創作者大量復雜的情緒,傳遞著創作者豐富的情感體驗、感性印象和想象。
1.表達著作者對社會、人生復雜的感受、感悟
影視語言作為創作者和受眾之間的媒介,首先表達著創作者對社會、人生復雜的感受和感悟。只有對社會人生有所感悟的人,才能創作出有靈魂、有內涵的影視作品。
2.包含著作者大量紛繁復雜的情緒、情感體驗
藝術家所創作的藝術作品都包含著其自身復雜的情緒和情感體驗。從藝術家本身而言,其內心復雜的情感世界是其創作的基礎。
3.蘊藏著作者感性的想象和表征
影視作品都隱藏著創作者感性的想象和表征。一部好的影視作品,一定能夠打動受眾,引發受眾的共鳴,其實在作者進行創作之前,都會進行衡量和落實應該如何傳遞情感。
(二)對不同受眾而言,具有不同審美要求
對于不同受眾而言,其因為社會地位、文化程度、年齡階段的不同,他們有不同的審美需求。創作者要滿足不同受眾的不同需求,就要想方設法在同一部影視作品中穿插不同的情節,來引發不同受眾的共鳴。對于受眾而言,都希望在影視作品中獲得回味無窮的感受,獲得可以讓自己想象的空間。
三、電影語言曲指性實現
電影語言與文學語言一樣,都需要傳遞情感,都需要塑造審美效果、營造審美氛圍。文學語言,一般通過情感的交織、表達的不確定性。使得文學語言充滿美感,靈活多樣。文學語言通過文字來表達實現。對于受眾而言,只要沒有視聽覺障礙的人群都可以獲得美的信息。
(一)通過象征手法實現
不管在文學創作中,還是在影視創作方面,都講求“立象盡意”的手法。創作者表達自我的內心世界,都要借助于“象”,正是“象”的存在,使得受眾在審美過程中有所界限。然而,想要受眾在審美過程中毫無障礙,就需要讀者對“象”加以揣摩和思索。
(二)多種元素交織配合
影視祖品的構成是多種元素組合,影視語言的組成有畫面和聲音系統,同時還有很多元素的組合。比如:色彩、音響等。這些元素組合起來可以表達一種情感,然而每一種元素又可以有不同的代表性,傳遞不同的意義。
(三)蒙太奇的完美組合
畫面的組接,是蒙太奇的運動規律。如果說圖像、畫面是詞語,那么蒙太奇就是連詞成句的重要手段,就好像“語法”一樣。蒙太奇是一種特殊的電影藝術手法,巧妙的蒙太奇運用者,將會實現鏡頭的拼接、組合,從而達到應有的審美效果。
四、電影語言符號曲指性的審美效果
“由于自然語言系統由語言的發音、語法和詞匯構成,任何一種語言都有其自己獨特的語言符號系統,是一種先進的視聽語言,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結果,已經擁有了強烈的藝術性和技術性,不再是簡單的視和聽,其語言系統是聲音和符號的細化”[1]。然而,任何藝術語言都偏重于審美效果,都關注為受眾的審美心理,還關注所創作作品存在的價值意義。對于受眾而言,接受影視語言的同時,應該加入自己的思維和理解對于影視語言的接受,不僅要從表面上接受所傳達的信息,要看到表征之后深刻的內在含義,這才是電影語言審美效果的關鍵因素。對于自然科學語言,一般都十分清楚、直接,不會有隱晦的意思隱藏在其中,都是一些客觀概念的敘述。但是,對于電影語言來說,熒幕上帶給受眾的是獨特的審美體驗和綜合情感的爆發。
(一)為影視作品創設了意境美
影視語言的曲指性,是影視語言審美的基礎。影視語言的曲指性與審美意蘊相結合,才使得影視語言為受眾帶來了更濃厚的美的感受。提及意境,最為重要的從西方電影談起,西方電影的基本元素為隱喻、象征、節奏。而中國電影,繼承了詩詞、繪畫的傳統。創造出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意境之美,正如詩人王國維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電影語言的曲指性所營造的意境美,在于電影的敘事意境當中,意境主要體現為環境與人物相互交融,外部環境體現著人的性格、烘托著人的情感,兩者相互轉化,拓寬了美的空間。
(二)為受眾營造了朦朧美
影視作品的曲指性,為受眾營造了“朦朧美”。影視語言的表達是曲折迂回的,是隱藏在影片深處的,是讓受眾用心去體會感悟的。然而正是曲折迂回的方式,讓受眾并不能準確了當地確定自己的審美感受,這為受眾提供了整體性的朦朧的感覺,受眾也正是因為這種不確定、這種模糊朦朧的美更加執著于對于影片的追求。
綜上所述,影視語言符號的曲指性特征,在影視作品中得以廣泛應用,尤其是在意識流電影當中。影視語言符號的曲指性,為受眾帶來了豐富的審美體驗,讓受眾獲得的多重的審美效果,其曲折迂回的表達讓受眾對影片充滿了無限期待。
參考文獻:
[1]馬賽爾·馬爾丹.電影語言.[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