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煒琪
當今社會,經濟科技迅猛發展,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我們在不知不知覺進入了一個所謂的“大數據時代”。這在個特殊的時代里,數據隨之成為了最為關鍵的詞語,也就是說,我們進入了一個以“數據說話的年代”。維克托舍恩伯格在《大數據時代》一書中提到:“大數據時代開啟了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就像望遠鏡能讓我們感受宇宙,顯微鏡讓我們能夠觀測微生物一樣,大數據在改變我們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為新發明和新服務的源泉”[1]。
一、當今所處的大數據時代
“‘大數據一詞最早見于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書中他把大數據生動的描述為‘第三次浪潮的樂章。而‘大數據時代一詞的興起則得益于全球知名的咨詢公司麥肯錫的倡導”[2]。如今,“大數據”開始成為流行詞匯,被廣泛運用于各行各業。“大數據”,從它的字面意思來看,無非就是大量數據,但正因為各行各業都需要進行大量數據、并且將這些大量數據進行分析,最終通過數據為行業帶來利益。正因如此,“大數據”才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大數據,人們對它并沒有一個確定的概念。最初,大數據就是指因為需要處理的信息量過大,已經超出了一般電腦處理數據的能力。在大數據時代呈現出以下幾個時代特點:
(一)數據的冗余性
大數據時代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對于數據的大量使用。維克托·舍恩伯格也指出:“人們進入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大數據時代。[3]”在大數據時代里,人們運用的是實實在在的數據,對于數據的分析不是抽樣的調查方式,不是隨機樣本,而是全體數據。搜集全方位的信息,對于這些信息的整合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只要把這些數據能夠全面、完善地分析出來,對于行業的作業則是十分有效的。比如:一部影視作品在其新鮮出爐之前,如果對其劇情進行全方位的調研,整合出受眾喜好程度的數據,對于這部影視制作人而言就會心中預判影視作品在社會中的接受程度如何。
(二)信息的海量性
大數據時代另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信息的海量性。“大數據”從它的字面意義不難發現,是量極為龐大的數據,不是便利樣本,而是全體數據的整合。通過大量數據的搜集,我們會相應得到龐大的信息庫。信息的海量性使得我們了解事物更為全面。對于事物的了解,我們不再從單一的方面去了解,而是通過信息的海量。從不同角度了解事物的全面貌。例如:對于影視的傳播,傳統的模式是受眾被動接受過程,沒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也沒有決定影視作品播出的權利。而現如今,受眾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在一部影視作品制作之前,就會利用全體數據的方式,對于受眾的意見進行調查和分析,分析出同一部影視作品對于不同人群的喜好程度,接而播出就會有較好的反饋。
二、大數據時代下電影制作的新路徑
大數據時代與當下經濟、商業、公共衛生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勾連。同樣的,大數據時代下電影制作也是呈現出了五彩斑斕的路徑。影視的制作從前期的預備到后期的播出,需要很長的一段制作路程,中間經歷了繁瑣的程序。傳統的影視制作“雙向性”極為缺乏,基本都是創作者“搶占先機”,受眾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沒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和機會。而在大數據時代,利用數據的分析可以對用戶的品味和喜好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和預判,對受眾的情況做詳盡的記錄。當然,收視人群的品味和收視率存在密不可分的練習,只有前期能夠對數據進行合理地分析和使用,才能使得收視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這種提前的分析和判斷,會使得影視作品生產出來之后具有自己的市場和價值。
(一)電影作品的個性化定制
大數據時代,影視作品呈現出個性化定制的特點。由Netflix公司制作的《紙牌屋》,“其中包含了3000萬用戶的收視選擇、400萬條評論、300萬次主題搜索”[6]。正是利用大量數據對于《紙牌屋》的受眾進行分析和判斷,才使得其有很好的賣場。這部影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正式實現了作品的個性化定制,實現了對于受眾的“量身定做”,讓受眾合理想象。其最終成功播出,劇情如何做,播出的內容,播出的方式,各種合理想象都得以很好的展現,這部影片贏在其營銷策略,個性化的定制模式的合理運用更是讓人們嘆為觀止。
(二)電影作品更加具有人文性
大數據時代,除了個性化定制,作為影視制作人而言,要講求影視作品的質量,這便是一個極為值得深思的問題。在大數據時代,難道真的就是受眾為純主體嗎?事實證明,并非如此,大數據時代,不可否認受眾的意愿更加凸顯,也更為重要。但是,從影視作品高品質的角度出發,影視作品真正吸引受眾的地方是什么?毫無疑問,是具有時代感和責任性的作品。
三、大數據時代下電影傳播的新路徑
傳統的電影傳播方式下,傳播的“雙向性”明顯不夠,都是創作者“先行”的狀態,在這狀態下,使得傳播者和接受者之間缺乏反饋,也缺乏對于受眾的精準性定位,對于受眾的偏好沒有明確的分析、判斷,在某種程度上,對于受眾選擇電影的類型上來說就收到了一定限制,而在大數據時代,電影作品的傳播方式呈現出了嶄新的路徑,在一定基礎上奠定了電影傳播的新發展。
(一)電影作品的精準化推送
當今社會是大數據時代,也有學者提出了如何將“大數據”利用于文化傳播方面。現如今,大數據時代下,影視作品作為主流文化也開始在大數據推動下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當然,影視作品的精準化推送是最值得關注的。在傳統的影視播出的年代,受眾是“寬眾”的,受眾所處的狀態就是被動收看的狀態。大數據時代下受眾的狀態則是截然不同。受眾在自己選擇喜好影片之后,根據數據記載,網絡會為根據受眾的觀影習慣和觀影偏好,根據所喜好的節目類型、演員類型、播出時段進行精準化的推送。
(二)電影作品傳播的迅速化
大數據時代下,對于影視作品而言,呈現出另外一個傳播的重要特點,那就是傳播的迅速化。處在一個信息整合十分強的時代里,人們獲取信息方式的多樣性早已不言而喻,但是如何較快的獲取有用信息,則是人們需要深思的問題。據《2014年12月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獲悉:“截止2014年12月,中國青少年網民規模達2.43億,比去年同期增長10個百分點,青少年網民手機上網的比例為87.6%,比網民整體85.8%的手機上網比例高出1.8百分點”[8]。通過以上數據得知,青少年是網絡的愛好者,而其中大多數青少年都以使用手機上網為主。
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為社會各行各業帶來了深刻的影響,也帶來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和發展。對于電影作品的制作和傳播,大數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大數據不僅為電影作品的制作開辟了新的路徑,更為電影嶄新的展播模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3]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大數據時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5.
[2]徐子沛.大數據:正在到來的數據革命.[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吳瑤.大數據時代新聞價值觀的結構性變革.[J].新聞知識.2015.5.
[5]第36次中國互聯網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5.07.
[6]胡婉琳.大數據時代影視作品生產傳播的新變化.[J].2015.06.
[7]http://www.thebigdata.cn/YeJieDongTai/12717.html
[8]2014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L].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