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超
摘要:近年來,企業(yè)間的股權轉讓越來越多。實踐中,轉讓方轉讓股權除了正常的按照公允價值計繳企業(yè)所得稅外,還出現(xiàn)了一種所謂的“先增資再轉讓股權”的“避稅方式”。
本文先通過列舉兩種股權轉讓方式在企業(yè)所得稅上的差異,進而對造成差異的原因進行分析,探尋上述兩種股權轉讓方式的實質,并給出重新定性調整的方法;最后通過某上市公司公告的案例,進一步闡明了證券市場對先增資再轉讓股權的納稅調整,加深讀者對該股權轉讓方式的理解。
關鍵詞:先增資后轉讓股權;企業(yè)所得稅;分析
一、案例示意
甲公司投資設立了全資的A公司,A公司的注冊資本為500萬元。乙公司擬收購甲持有的A公司全部股權,A公司的全部股權評估值為2,000萬元(甲、乙企業(yè)所得稅稅率為25%,不考慮甲的其他盈利以及未彌補虧損)。
收購方式有兩種:
方式一:乙直接收購甲持有的A公司全部股權(即直接轉讓股權1
乙支付2,000萬元給甲,甲確認股權轉讓所得額=2,000-500=1.500萬元
甲該股權轉讓應繳納企業(yè)所得稅=1,500×25%=375萬元
方式二:乙先對A公司進行增資;增資完成后,甲再轉讓A公司剩余股權(即先增資后轉讓股權)
乙先對A公司增資500萬元,取得A公司50%的股權,此時A公司全部股東權益價值上升為2,500萬元(2,0~+500);該增資完成后一段時間,乙再出資1,250萬元購買甲所持A公司剩余50%股權。
甲股權轉讓所得=1,250-500=750萬元
乙總的出資額=500+1,250=1,750萬元
對比:同是甲轉讓所持A公司全部股權給乙,方式二下(即先增資再轉讓股權),甲少確認股權轉讓所得750萬元(1,500-750),少繳納稅款187.5萬元(750×25%=187.5)。
二、原因分析
股權轉讓所得的計算公式如下:
股權轉讓所得=股權轉讓價格一股權投資計稅成本
股權轉讓價格=全部股東權益價值×所持股權比例
現(xiàn)階段,我國企業(yè)所得稅法鎖定的投資成本為歷史成本,尚不能有效監(jiān)控股權轉讓價格(企業(yè)股權價值)和持股比例改變的合理性。某些企業(yè)收購股權時,先假借增資利用工商變更登記時不考慮企業(yè)股權公允價值的漏洞,原股東過分讓渡持股比例;在后續(xù)的股權轉讓環(huán)節(jié),因為原股東持股比例降低,即使再按照被投資企業(yè)股權的公允價值確認股權轉讓所得,也已經達到了避稅目的。
根據(jù)《一般反避稅管理辦法f試行)》(國家稅務總局令第32號)有關規(guī)定,“以獲取稅收利益為唯一目的或者主要目的;以形式符合稅法規(guī)定、但與其經濟實質不符的方式獲取稅收利益”,均屬于避稅行為,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實施特別納稅調整。
三、重新定性的調整方法
增資前A公司的全部股東權益評估價值為2,000萬元,乙向A公司增資500萬元后,A公司的全部股東權益價值變?yōu)?,500萬元(2,000+500),此時,甲持有A公司的股權比例應該下降為80%(2,000÷2,500)。但在上述不公允增資的情況下,甲持有A公司50%的股權,實質是甲對乙贈送了A公司30%(80%-50%)的股權。
(1)在增資環(huán)節(jié):
甲應確認股權轉讓所得=(2,000+5001×30%=750萬元
乙應確認其他所得750萬元,并增加對A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計稅基礎750萬元。
(2)在股權轉讓環(huán)節(jié),乙出資1,250萬元購買甲所持A公司50%股權:
甲應確認股權轉讓所得=1,250-500=750萬元
(3)將增資環(huán)節(jié)和股權轉讓環(huán)節(jié)合并起來看,和直接收購股權(方式一)具有相同的稅收結果。
甲股權轉讓所得合計=750(視同轉讓)+750(實際轉讓)=1,500萬元
乙股權投資成本=1500(增資額)+750(接受捐贈)+1,250(股權收購1=2,500萬元
四、資本市場的案例
其實,在獨立交易、股東理性行事的情況下,原股東其在增資環(huán)節(jié)是不會過度讓出持股比例的。即使讓渡也會取得相應的補充,實質上還是支付了公允的價款。下面以一個真實的案例,來闡明證券市場對上述先增資再轉讓股權這種股權轉讓方式的納稅調整。
2011年5月31日,廈門雄震礦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fā)布公告(編號:臨2011-27),擬通過增資方式取得克什克騰旗風馳礦業(yè)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風馳礦業(yè))70%的股權。根據(jù)《資產評估報告》,截至評估基準日2011年3月31日,風馳礦業(yè)整體股東權益評估價值為18,769.82萬元,對應70%股權價值為13,138.87萬元。公司將支付給風馳礦業(yè)原股東(唐泉、唐純、唐德仁,簡稱”三唐”)共計11,134.5萬元(含稅),作為其放棄認購增資的補償款;另支付4,540萬元對風馳礦業(yè)進行增資。增資前風馳礦業(yè)注冊資本為660萬元,增資后風馳礦業(yè)注冊資本為2,200萬元,其中本公司占風馳礦業(yè)70%股權;溢價的3,000萬元計入風馳礦業(yè)資本公積。
分析:
在公允出資的情況下,雄震礦業(yè)應取得風馳礦業(yè)股權比例
:4,540÷f4,540+18,769.82)一20%
實際上雄震礦業(yè)取得了風馳礦業(yè)70%的股權,即”三唐”多轉讓50%股權,對應的價值=f4,540+18,769.82)×50%=11,654.91萬元
雄震礦業(yè)額外支付11,134.50萬元給”三唐”作為其放棄認購增資的補償款,相當于風馳礦業(yè)50%股權的轉讓價款。
稅務處理:
(1)”三唐”取得11,134.50萬元,應作為轉讓50%股權所得,全部確認并計稅,此環(huán)節(jié)不扣除任何投資成本;
f21”三唐”未來轉讓剩余30%股權,可以稅前扣除的成本為660萬元(2,200×30%=660);
(3)雄震礦業(yè)對風馳礦業(yè)長期股權投資的計稅基礎=4,540+11,134.50=15,674.50萬元;
其中,11,134.50萬元雖然沒有在風馳礦業(yè)的賬面體現(xiàn),但是雄震礦業(yè)取得風馳礦業(yè)股權所實際支付的代價,稅務機關應予以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