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冉
(河北省興隆縣農牧局,河北 興隆 067300)
地膜覆蓋馬鈴薯田間管理技術
姜曉冉
(河北省興隆縣農牧局,河北 興隆 067300)
利用地膜覆蓋馬鈴薯栽培技術可以縮短馬鈴薯的生長周期,提高地溫,蓄水保墑,促進早熟,提高產量和質量。但是近年來,地膜覆蓋馬鈴薯的產量并不理想,引起馬鈴薯產量低的原因較多,其中田間管理不到位是重要影響因素之一,由于田間管理技術過于粗放,導致馬鈴薯在生育期易遭遇低溫、凍害、脫肥、干旱、病蟲害等,使產量下降,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要充分了解馬鈴薯的田間管理技術,實現馬鈴薯種植高產優產。
采用地膜覆蓋種植馬鈴薯,要注意在幼苗生長期做好田間觀察工作,一般馬鈴薯在播種20天左右即可出苗,當觀察田間有10%的幼苗,并且幼苗長出1~2片葉,氣溫良好無寒潮來臨時即可進行破膜出苗。破膜方法:在苗正上方用手指或竹簽劃一個十字形的口,然后將幼苗引出膜外,引苗后再抓一把細土將幼苗的周圍封嚴,以保溫保墑。破膜放苗時還要做好補苗工作,在缺苗斷壟處及時補上馬鈴薯苗,以保苗全,以免影響產量。補苗應選擇在陰天或晴天的下午4點以后進行,要選擇健康壯、無病害的幼苗,以提高成活率,在補苗時要先灌入1公斤的水,然后等水滲入土壤后再載苗。

因地膜覆蓋種植馬鈴薯的時間較正常種植方式提前,易受到寒流侵襲,因此,做好低溫防凍害的工作非常重要。可采用多種措施,可給馬鈴薯施草木灰等含鉀量較高的熱性肥料,以增加地溫,鉀還可影響細胞透性,提高細胞濃度,從而增強馬鈴薯的抗寒能力;還可以在寒潮到來前的1~2天進行灌水保溫,方法是將壟溝灌上半溝水,保持壟面濕潤,增加土壤的熱容量,提高地溫,減輕凍害,注意等寒潮過后要及時排干水;在寒潮來之前使用干草將馬鈴薯植株蓋上保溫,防止凍害;如果馬鈴薯已經遭受霜凍,要及時處理,可在化霜前及時洗霜,以減輕凍害。
對馬鈴薯進行中耕培土的目的是為了增加埋入土下植株節數,以增加匍匐莖的數量,從而增加塊莖的數量和質量,另外,還可防止土壤因干旱而出現裂紋,使塊莖受到光照后出現青頭綠肩,影響品質。通常在馬鈴薯苗期幼苗出齊后進行第一次中耕,在膜間深鋤,同時除盡田間雜草,注意中耕時不可傷到地膜。在現苗期進行第二次中耕培土,此時要進行淺培土,目的是提高地溫,增加匍匐莖,從而增加結薯量。在開花前進行第三次中耕,這次要多培土,進行淺鋤,培高壟,要求壟高6厘米左右,以降低地溫。
有些品種的馬鈴薯不需追肥,但是為了提高產量,則需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再施追肥。在追肥時要根據馬鈴薯生產特點科學施肥,按照控氮、重鉀、補磷原則,控制地上莖葉生長,促進下地塊莖的膨大,從而保證產量。一般在齊苗后根據苗的長勢追施一次提苗肥,使用的肥料為有機肥和化肥。開花后需對有早衰趨勢的地塊噴施葉面肥,每畝使用磷酸二氫鉀或微量元素肥150克加水50公斤,以補充磷、鉀及其他微量元素,延長莖葉功能,增加產量。當花蕾成形后,要及時摘除,以免造成養分消耗,可促進塊莖膨大,增加產量。馬鈴薯在出苗后的抗旱能力較強,因此在發棵期前苗高15厘米以下時可不用澆水,避免植株陡長,達到苗壯目的。當進入莖葉的生長旺盛期后,可適當輕灌水一次。當馬鈴薯進入結薯期后,對水分的需求量增加,此時要保證土壤中的持水量在70%左右,需大量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