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娜, 張 威
中藥聯合拔罐治療血瘀氣滯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及影響因素分析*
袁 娜, 張 威*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脊柱二科, 北京 100102)
目的:觀察中藥聯合拔罐治療血瘀氣滯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及影響因素。方法:選取182例血瘀氣滯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按隨機數字表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91例。對照組采取中藥熱敷治療,觀察組聯合拔罐治療。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癥狀與體征評分、總有效率,并對中藥聯合拔罐治療的療效影響因素進行logistic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觀察組治療后的主觀癥狀評分、臨床癥狀評分、日常活動評分、JOA總評分均高于本組治療前及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51%,高于對照組84.26%(P<0.05)。年齡>60歲、中央椎間盤突出、有病史、未臥床休息均為中藥聯合拔罐治療血瘀氣滯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不佳的危險因素(P<0.05)。結論:中藥聯合拔罐治療血瘀氣滯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更利于緩解患者臨床癥狀,臨床療效優于單獨中藥熱敷治療。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中藥聯合拔罐治療的療效受年齡、椎間盤突出位置、病史、臥床休息影響,值得重視。
腰椎間盤突出癥; 血瘀氣滯型; 中 藥; 拔罐治療; 影響因素
腰椎間盤突出癥為常見骨科疾病,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1],多為外傷或間盤退變導致纖維環破裂,髓核破裂迸發致使神經根受到壓迫,產生下肢腰部酸痛、下肢放射痛。據報道[2],超過30%的腰腿痛患者是由腰椎間盤突出癥引起。該病的臨床治療包括手術與保守治療兩種,手術治療不僅費用高,且術后可能會出現終板炎、術區血腫壓迫、神經根黏連等并發癥,故目前還是以保守治療為主[3]。中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經驗豐富且療效滿意,已經得到廣泛應用。有專家認為[4],拔罐聯合中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可進一步強化療效。本研究以182例血瘀氣滯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例,觀察中藥聯合拔罐治療血瘀氣滯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及影響因素,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82例血瘀氣滯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按簡單隨機法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91例。觀察組男40例、女51例;年齡39~67歲,平均(50.12±6.88)歲;病程2~25個月,平均(10.24±3.12)個月。對照組男43例、女48例;年齡41~69歲,平均(50.07±7.20)歲;病程2~22個月,平均(10.11±3.52)個月。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符合《臨床診療指南:骨科分冊》[5]中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①有急性腰腿痛史;②腰椎曲度變直或反張,屈伸、旋轉部分或完全受限,Lasegue征(+)、Wasserman征(+);③存在感覺變化、反射變化、肌肉無力與萎縮中任意2項及以上;④經腰椎磁共振成像檢查確診。中醫辨證標準:腰腿痛如刺、痛有定處、日輕夜重,腰部板硬,仰臥旋轉受阻,舌質紫暗,邊有瘀斑、苔光,脈弦緊或澀。
1.3 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年齡18~70歲;③可保守治療;④患者對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肺、肝、腎功能障礙者;②合并腦腫瘤、腰椎結核、椎體滑脫、腰椎骨質被破壞者;③有腰椎外科手術史者;④妊娠與哺乳期婦女;⑤符合絕對手術適應證者;⑥二便障礙、馬尾損傷者。
1.5 方法:對照組采取宣痹洗劑中藥熱敷,中藥熱敷宣痹洗劑組方:威靈仙、鐵線透骨草、海桐皮、伸筋草(各15g),花椒、紅花、川牛膝、蒼術、路路通(各10g)等12味中藥組成,具有散寒除濕、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觀察組聯合拔罐治療。拔罐治療:煎好的宣痹洗劑加熱3~5min,用溫度計測量中藥溫度,保持在40℃~45℃,每個玻璃罐內傾倒10mL中藥液,運用閃火法,快速將帶有藥液的罐具吸附于皮膚上,取腰夾脊穴、腰痛點、阿是穴,使藥液充分浸漬皮膚表面,藥罐留置10min,觀察局部皮膚情況。1次/3d,14d為一療程,進行兩個療程治療。
1.6 觀察指標
1.6.1 癥狀與體征評分:參照日本JOA下腰痛評分標準:共包括主觀癥狀(腰背痛3分、腿疼3分、步態3分)、臨床癥狀(Lasegue征2分、感覺障礙2分、運動障礙2分)與日常活動(0~14分)3個方面,總分0~29分,JOA總評分越低患者癥狀與體征越明顯。
1.6.2 療效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中療效標準:患者腰痛、下肢放射痛與椎間隙壓痛消失,脊柱活動自如,直腿可抬高至少70度,正常工作與生活不受影響,為治愈;腰痛、下肢放射痛與椎間隙壓痛均大幅減輕,脊柱活動改善,直腿可抬高60度~70度,正常工作和生活基本不受影響;腰腿痛癥狀減輕,可下床直立行走,直腿可抬高45度以上,為有效;未達以上標準,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n×100%。
1.6.3 療效影響因素分析:以觀察組患者為對象對影響中藥聯合拔罐治療血瘀氣滯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的影響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因變量(Y)為療效,治愈、顯效、有效、無效分別賦值“3、2、1、0”,自變量包括性別(X1,男性1、女性0)、年齡(X2,>60歲為1、≤60歲為0)、病程(X3,>1年為1、≤1年為0)、椎間盤突出位置(X4,中央1、旁側0)、臥床休息(X5,是1、否0)、病史(X6,復發1、初發2)。采用逐步引入法將上述自變量中有統計學意義的引入logistic回歸方程。

2.1 癥狀與體征評分:兩組患者治療前主觀癥狀評分、臨床癥狀評分、日常活動評分、JOA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主觀癥狀評分、臨床癥狀評分、日常活動評分、JOA總評分均高于本組治療前及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與體征評分的比較±s,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2.2 臨床療效: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51%,高于對照組84.26%(χ2=4.760,P=0.029<0.05)。見表2。
2.3 療效影響因素的分析Logistic回歸分析:年齡>60歲、中央椎間盤突出、有病史、未臥床休息均為中藥聯合拔罐治療血瘀氣滯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不佳的危險因素(均P<0.05)。見表3。

表2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n(%)

表3 中藥聯合拔罐治療血瘀氣滯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影響因素分析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中醫“痹證”范疇[7],病因包括內因與外因,內因為勞倦體虛、肝腎不足,外因為外邪侵襲、外力傷害,內因與外因均可導致腰腿部氣血瘀阻、經絡不通,不通則痛,引發疼痛。中醫治療痹證以行氣化瘀、宣痹止痛為主要原則[8]。宣痹洗劑中威靈仙可祛風濕、通經絡、消骨梗;鐵線透骨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海桐皮祛風除濕、活血解毒;伸筋草除濕散寒、舒筋活絡;花椒溫中行氣、逐寒止痛;川牛膝逐瘀通經;蒼術祛風除濕;路路通祛風活絡。全方合用共奏祛風散寒除濕并活血通絡止痛,利于緩解患者癥狀。
觀察組在中藥治療基礎上聯合拔罐治療,結果顯示治療后的主觀癥狀評分、臨床癥狀評分、日常活動評分、JOA總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均更高,總有效率為94.51%,高于對照組84.26%,提示拔罐治療可進一步強化中藥治療療效。有中醫學家認為[9],痹證的治療在行氣化瘀基礎上舒筋活血、疏通經絡可進一步消除痹癥,緩解癥狀。中藥聯合拔罐治療所選取的腰痛點具有化瘀止痛、舒筋通絡的作用[10];腰夾脊穴為督脈與膀胱經氣外延重疊之處,可調控此二脈。中藥留罐在腰夾脊穴可舒筋通絡、除痹活血,疏通背部經氣;阿是穴又稱壓痛點,該穴位可將經絡系統與臟腑組織相聯系,溝通上下內外,幫助氣血營養走行全身,緩解腰部疼痛[11]。
本研究還創新性的以觀察組患者為例,對中藥聯合拔罐治療血瘀氣滯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的影響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影響因素包括年齡、椎間盤突出位置、病史、臥床休息。其中年齡越大、療效越差,可能與身體機能有關。旁側突出患者的療效優于中央型,原因尚不明確。配合臥床休息可促進患者康復,初發患者療效優于復發患者,為療效的保護因素。本研究的樣本量依然較小,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得出更可靠的結論。
綜上所述,中藥聯合拔罐治療血瘀氣滯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更利于緩解患者臨床癥狀,臨床療效優于單獨中藥治療。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中藥聯合拔罐治療的療效受年齡、椎間盤突出位置、病史、臥床休息等因素影響,需引起重視,保證療效。
[1] 龔劍秋,范順武.單側癥狀腰椎間盤突出患者雙側多裂肌的病理生理改變[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4,35(1):31~35.
[2] Weber KT , Satoh S , Alipui DO, et al. Exploratory study for identifying systemic biomarkers that correlate with pain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intervertebral disc disorders[J].Immunol Res,2015,63(1):170~180.
[3] Altinkaya N, Cekinmez M. Lumbar multifidus muscle changes in uni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Skeletal Radiol, 2016,45(1):73~77.
[4] 陳柳丹,艾亮,張彬,等.針灸結合心理干預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2016,37(10):1415~1416.
[5] 中華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骨折分冊[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76~181.
[6]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2.39~40.
[7] 陳亞軍,趙艷娟,盧德林,等.針藥聯合治療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觀察[J].河北醫學,2016,22(7):1214~1215.
[8] 張凱,蔣戈利.三步針罐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影響療效多因素分析[J].上海針灸雜志,2014,33(3):251~253.
[9] Kim R, Kim RH, Kim CH, et al. Th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lumbar or sciatic scoliosis i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the outcomes afte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discectomy[J].Pain Physician,2015,18(6):555~564.
[10] 何恩榮.微創手術配合中藥內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J].河北醫學,2015,21(7):1198~1200.
[11] 尚偉,李保慶,劉安龍,等.中老年女性腰椎間盤突出與骨質疏松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0):5881~5882.
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編號:201202189)
1006-6233(2017)08-1366-03
A
10.3969/j.issn.1006-6233.2017.08.038
*【通訊作者】張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