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雯
蘇州市第一初級中學 江蘇蘇州 215121
Clicker系統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探究式合作教學中的嘗試與思考
施 雯
蘇州市第一初級中學 江蘇蘇州 215121
Clicker系統教學法是一套適用于常規課堂教學,且可以實時反饋并且支持師生互動的一種新式教學系統,是近些年來較為推崇的行之有效的一種新式交互式教學模式,近年來在大學中應用的相對比較多,獲得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及反饋。筆者所在學校這次在與東南大學合作交流中,嘗試將Clicker系統引入到初中物理課堂的授課教學評價中去。以下將就物理教學中《磁體磁場》的教學工作為范例,簡單扼要的介紹一下Clicker在初中物理課堂中的實際運用,以及在實際運用Clicker系統教學法時在課堂中的嘗試及感受,并對此進行反思。
Clicker教學系統;探究式合作教學;課堂反饋;課堂評價
Clicker也被稱為 Classroom Response System,是一套用于課堂實時反饋并支持師生互動的多媒體交互式教學系統。筆者學校在與東南大學6年多的合作運用中,所運用的Clicker系統硬件包括:紅外線接受器、學生答題器(圖1)、相應的數據處理軟件和教師Pad。該系統可進行如新課前測、試卷測驗、搶答活動、即問即答和回家作業等教學活動。在課堂中,學生每人手持答題器對教師的問題按規定的時間反饋提交,控制器回收答案后及時把學生的答題信息進行處理,最后以柱狀或者百分比的形式反饋在大屏幕上。這個統計結果既包含了班級學生的整體信息,也包含了個體信息。教師據此能夠較好的掌握每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根據課堂反饋信息,及時的調整下一步的教學計劃,在交互性、時效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時,在課堂評價過程中提供數據支持。

圖1

圖2
初中物理課堂評價中,重在激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精神,以此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物理的興趣。Clicker系統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利用Clicker系統教學法對學生的前概念進行檢測與分析,了解學生基本科學知識的掌握、學習興趣、學習基礎、學習風格等,并有針對性的展開探究教學,從提出問題、做出猜想、到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器材進行實驗設計,給予了學生很大的空間,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研究。
《磁體和磁場》一課是《電和磁》的入門知識點。部分學生在小學時,已經對磁的知識點有所了解和掌握了。所以本節課的設計之初,利用課前一天,讓學生運用Clicker系統做四道有關“磁”的前測題,目的是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也根據掌握情況設計課堂教學重點。
(1)你認為磁體能吸引( ) 正確率96%
A、碳 B、銅 C、鋼 D、塑料
(2)兩塊磁體若要有吸引力,應( ) 正確率96%
A、一定要接觸 B、只要靠近即可
(3)鐵片靠近磁體時,磁體上各個部分的吸引能力() 正確率33%
A、兩端強 B、中間強 C、都一樣
(4)磁體與磁體間的力( ) 正確率84%
A、一定是吸引力 B、不可能有排斥力 C、有時是吸引力,有時是排斥力
前測題不給學生明確的答案,需要學生在接下來的課堂探究活動自己找到答案。通過四道前測題的正確率統計,教師設計了有關磁的5個探究實驗。5個探究實驗的課堂設計權交給學生,由學生合作設計探究實驗并選擇儀器,目的解決之前前測題中出現的問題,并通過實驗探究驗證。5個實驗,讓學生掌握“磁體、磁性、磁性強弱、磁極、磁極間相互作用規律”和“磁化”等概念串聯起來,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實驗主動參與到探究活動中,從而解決之前前測題中的問題。
探究1:磁體能夠吸引哪些物體呢?
器材:①一元鎳幣②一角鋁幣③回形針④塑料尺⑤銅鑰匙⑥鋼釘⑦鉛筆
磁體能夠吸引:
磁性:
(學生表述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
探究2:一個磁體各部分磁性強弱相同嗎?
器材:條形磁體、蹄形磁體、大頭針(一盒)、一元硬幣
方法和現象:
磁極:
(學生表述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
探究3:磁體懸掛靜止后,磁體的磁極有什么特點呢?
條形磁體懸掛靜止時,現象:
小磁針懸掛靜止時,現象:
磁極命名:
(學生表述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
探究4:兩個磁極靠近會發生什么現象?
器材:條形磁體(2個)、小磁針、兩根筷子或筆(可當輪子)、線現象:

N極和N極靠近 現象:S極和S極靠近 現象:N極和S極靠近 現象:S極和N極靠近 現象:
作用規律:
探究5:最下面的回形針被誰吸引了?被磁體吸引的回形針能吸引其他回形針說明了什么?
授課過程中,學生學習興趣及反應程度都較好,整個課程的90%是探究實驗,學生通過分組合作實驗解決知識的重難點,而且在實驗中總結出規律,達到授課的目的。運用Clicker系統再次將前測題進行深入,重新測試,部分題目從一開始選項答案的均等,柱狀圖較為平均,到授課后重新測試,選項基本集中,也證明了這堂課學生基本通過探究、學習和總結掌握了知識點,授課是成功的。從平穩的柱狀圖到山尖似的柱狀圖,讓我們能夠直觀的感受到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過程。同時,也提高學生對學習活動的關注度與參與度,激發學習興趣。過程評價中,授課教師可以根據評價結果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及策略,做到有的放矢。
Clicker系統教學法中,后測題是對課堂內容、知識點授課結束后的反饋與評價。從難度、深度和廣度上都要有所提升。后測題不僅能鞏固新知,也能幫助教師及時了解與總結該堂課學生學習的效果,為教學反思提供客觀依據。
(1)彈簧測力計下掛一鐵塊,將彈簧測力計自S移動到N的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 )

A、不變
B、變小
C、先變小后變大
D、先變大后變小
(利用DIS DIS多功能手持分析儀分析受力情況)
(2)下述方法中,不能判斷出物體有無磁性的是( )
A、當物體懸掛起來,看有無指向性
B、將物體靠近小磁針,看能否排斥小磁針
C、將物體靠近小磁針,看能否吸引小磁針
D、看物體能否吸引鐵、鈷、鎳等物質
整堂課通過前測題的設計與研究,對課堂中的科學實驗進行有針對性的、重點的設計與引導,使對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往、語言表達等方面能力都得以發展。
3.1.1 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較之于未來教室starc的應用,Clicker設備簡單,對硬件及網絡要求不高,操作簡單,學生易掌握。題目的形式也多樣,我校與東南大學合作的Clicker系統可以進行包括:課堂選擇題測試、判斷題測試、解答題等,同時可進行中英文輸入法的切換,這樣既能呈現考核內容的多樣性,又能創設各種答題情境,幫助學生解決各類問題。同時,Clicker系統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其能夠及時對課堂進行診斷與反饋。課堂教學中,隨時進行Clicker評價,可以及時診斷學生的學習成效,既幫助老師和學生觀察學習結果,也可為老師掌控教學進度與重難點提供有力依據。
3.1.2 為學生創設公平的學習機會
在Clicker系統教學法下的課堂,由于教師隨時會提出問題并要求學生通過系統做出選擇,因此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互動上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增進了學生課堂參與度,提高了專注程度。Clicker系統教學法的評價過程中,每個學生擁有參與課堂活動的自主權,每個人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題目的看法。尤其是對于那些性格內向、不自信、不愿積極主動表達自己觀點與參與課堂活動的學生來說,Clicker系統可以更加有效也更容易讓他們參與互動。即時的課堂反饋系統更能了解每個同學的見解,同學們業能夠相互學習別人的優點,且能發揮個人的專長。讓學生開始感受課堂的魅力,通過參與逐漸有了一套適合自己的科學學習方法。
3.1.3 增強互動,提高學習興趣,促進能力發展
新課程教學提倡“以學生主體發展為本”,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合作精神。教學的主要步驟及目的就是在實驗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培養能力。Clicker系統教學法評價提倡以“學生為中心”。每個學生在Clicker系統下可以積極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借鑒同學的想法,相互學習,相互討論,成為課堂的主人。《物理課程標準》中科學探究式的教學一個重要目標是鼓勵學生積極大膽的參與到探究活動中。Clicker系統教學法的運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科學素養,提高合作、探究、實踐、創新的能力。,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和方向。同時,依托Clicker系統教學法學生的執行功能、社會情緒能力以及意志力得以提高。
要注意學生課前、課后概念的發展,檢測初始概念(前測題)非常重要。
題目的設計、開發是課堂應答系統研究的主要課題,它將直接影響這種互動教學模式的教學質量。Clicker系統教學法評價設計的題目數量較多,類型多樣,特別是前測題的設置,既要注意啟發、激趣,也要能夠通過反饋了解學生原有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應以學生的已有認知水平為起點,合理梯度化,以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同時也要貼近生活,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要與其他教學模式進行良好的整合。同伴式教學法,合作學習這些教學模式是我們平時物理教學中一直運用到的。但是,如何整合Clicker系統的一人一機器的課堂反饋與同伴式教學、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是我們要好好思考的。整合后的課堂評價既要注意組內和組際之間的交流,也要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反饋的自己的學習效果。
探究中要注意學生基本科學素養的培養。前測題的分析與反饋,要求授課老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合理設計實驗、制定實驗計劃、記錄數據,并及時反饋并診斷教學。
Clicker系統教學法無疑為初中物理教學提供了一片新的研究天地,不僅能幫助教師考察課堂教學效果,從而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還可以在即時的反饋中與學生有效的互動,激發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慢慢的掌握與理解該系統教學方法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實踐與創新。
[1] 陳麗莎,黃致新,李祖燕,等. Clicker在交互式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物理教師,2010 , 31 (10) :3-4.
[2] 謝麗,楊長銘,包雷.基于Clicker的交互式教學對科學推理能力的培養[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3 , 10 (34) :91-93.
[3] 鐘啟泉.課堂評價的挑戰[J].全球教育展望,2012 (1) :10-16.
[4] 劉翠,莊啟亞,李東棟. Clicker 評價系統在小學科學課堂評價中的應用[J].課程與教學,2016 (12) :29-34.
G642.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