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琬凡
贛南醫學院護理學院 江西贛州 341000
醫學生自主創業意識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鄧琬凡
贛南醫學院護理學院 江西贛州 341000
目的: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社會競爭意識逐漸增長,失業危機和就業壓力不斷增大,醫學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因此,加強醫學專業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有著深刻的現實和理論的深遠意義。方法:本文在研究過程中,主要采取抽樣法、文獻參考法、比較分析法、實證研究法等,對贛南醫學院、南昌大學醫學院、湖南醫藥學院、廣州醫科大學分別隨機抽取了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的醫學生進行調查,去了解他們的創業意識現狀,試圖通過了解和分析醫學生創業意識現狀,尋找其中存在的問題和所在的原因,并就此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結果: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嚴峻,大學生創業是有效緩解就業的途徑之一,創業意識是實施創業的引擎[1]。本文選取創業意識作為研究對象,就是希望從創業意識教育的角度來推進創業教育改革。另外,以醫學生的職業興趣類型為切入點,將創業意識與職業興趣類型結合起來探索創業意識教育的改革問題。結果發現醫學生的創業意識普遍較高,但現實的創業率卻相對比較低[2]。
醫學生;自主創業意識;現狀;對策
隨著高校不斷地擴招,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尤其是對于醫學生來說,就業崗位越來越少,但醫學畢業生卻逐年在長。近來年,國家為了解決大學生的就業難題,出臺了一些相應政策,其中之一就是鼓勵大學生創業。黨的十七大提出要讓創業帶動就業,于是各地方政府都積極落實相關政策,這也說明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重視[3]。那么對于就業壓力本就大的醫學生來說,他們創業意識如何?他們如何且為何看待創業?如何去培養他們的自主創業意識?對此,本文以贛南醫學院、南昌大學醫學院、湖南醫藥學院、廣州醫科大學等四所醫學院校的醫學專業學生為主要調查對象,通過向800名不同年級大學生發放網絡調查問卷的形式展開調查,回收有效問卷765份,有效率為95.6%。其中男生320份,女生445份;大一275份,大二202份,大三196份,大四含實習生92份。據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醫學生自主創業意識總體態勢積極,但行動意識比較淡薄,并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傾向性問題。
所謂自主創業,是指具備就業條件的人放棄就業機會,主要依靠自己的資本、資源、信息、技術、經驗以及其他因素創辦實業,解決就業問題,并為社會經濟發展貢獻智力、財力[4]。從目前形勢來看,醫學院校都在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提出的積極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政策,均創辦了大學生自主創業園的活動,為學生免費提供鋪位,鼓勵大家積極參與進來,為想創業有想法的學生積極打造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但經調查顯示,只有9.05%的學生“知道,并參加了”,29.52%的學生“知道,但沒有興趣”,25.24%的學生表示“聽說過”,36.19%的學生都“不知道”(見圖1)。

圖1 第3題 您知道學校舉辦了大學生自主創業園的活動嗎?
在我國,人口數量眾多,每年就業人數不斷上升,高校畢業生群體也越來越龐大,使得他們就業更加困難。再加上當前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就業形勢十分嚴峻,這對就業壓力本就大的醫學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5]。據調查顯示,50%的醫學生認為他們“就業形勢正常,有口飯吃”;33.33%的醫學生認為“就業形勢嚴峻,就業困難”;16.67%的醫學生認為“就業形勢較好,選擇眾多”。面對較嚴峻的就業問題,醫學生被問及“大學期間是否考慮過自主創業”的時候,表示“想過但沒行動”的占59.05%,“從沒考慮過”得占21.9%,“嘗試了”的占19.05%,其中“失敗了”的占5.24%(見圖2)。

圖2 第5題 大學期間是否考慮過自主創業?
在過去,醫院就業崗位較多,醫學畢業生相對于其他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的確定性較強,就業形勢較好,從而使他們缺乏競爭意識,緊迫感消失,還有一點優越感[6]。如今,學醫的人越來越多,正是由于醫學專業性過強,醫學畢業的大學生越來越難找工作。但國家在緩解就業壓力的時候,提出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當前就業工作的首位;為支持大學生創業,國家和各級政府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涉及融資、開業、創業培訓、創業指導、創業優惠等諸多方面,積極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那醫學生們對自主創業到底持一個怎樣看法呢?據調查,50.2%的醫學生認同自主創業,并認為“是實現理想的一個途徑”;30.2%的醫學生認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反對并認為“大學生應以學習為主”的醫學生占5.9%;而“不清楚”的醫學生占13.7%(見圖3)。

圖3 第14題 您對醫學生自主創業的看法是?
還有數據顯示64.29%的醫學生對國家出臺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不了解”;5.71%的醫學生“從不關注”;只有2.86%的醫學生“非常了解”及27.14%的醫學生“了解一些”(見圖4)。

圖4 第28題 您對國家出臺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是否了解?
現如今已是21世紀,科技在飛速發展、社會在不斷進步,對大學生的要求也就更高了。在對人才的需求方面,大學生要適應新的市場經濟。這就要求大學生不僅理論基礎要深厚,實際工作和操作能力更應該具備,當然還有一定的綜合素質,所以只停留在書本上當然是遠遠不夠的了。學生們要想具有較強的應用能力,實踐活動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對于專業性強的醫學生來說,救死扶傷是他們的職責,下臨床就是考驗他們技術水平的時候[7]。但當他們自主創業時,專業有了局限性,自我優越感逐漸消失,發展方向更加撲朔迷離,這就需要不斷地實踐來積累經驗。所以在還沒有真正走向社會時我們可以抓住時間、握緊機會多鍛煉鍛煉自己[8]。當問及他們“身邊是否有自主創業的學生”時,75.24%的學生都說“有”,但極少數的學生表明是“他們自己”,其余則是“別人”,其中25.71%也只是“聽說過”;還有24.76%的學生則表示“沒有”(見圖5)。

圖5 第7題 您身邊是否有自主創業的醫學生?
創業實踐活動能帶給醫學生的真的很多,它可以拓寬人的視野,增長人的才干,磨練人的意志,從而轉化為個體的素質和能力。那么醫學生“一般會選擇什么時候開始自主創業”,從而來鍛煉個人呢?據調查顯示,18.57%的醫學生會選擇“在校期間(不包括畢業當年)”去自主創業;7.62%的醫學生在“畢業當年”;21.34%的醫學生會在“畢業后兩年”;34.76%的醫學生則考慮在“畢業后3-5年”;還有17.62%的醫學生“沒有打算”(見圖6)。

圖6 第19題 若您創業,您會選擇在什么時候開始?
醫學生通過自主創業,可以把自己的興趣與所做的職業緊密結合,做自己最想做和認為最值得做的事情。但大多數醫學生課業負擔重,再加上醫學專業性較強,課程設置和傳統思維模式方面的影響也不小,無形在醫學生的創業意識中變成了障礙,也易導致醫學生創業熱情不高[9]。但是數據顯示醫學生選擇自主創業興趣很重要,調查的“您將會在什么情況下選擇自主創業”結果顯示,因為“自己的興趣”而選擇的占41.9%;“找不到工作”占23.81%;而因為“當前的工作單位不理想”想去創業的占26.67%,響應“國家的號召”的則占7.62%(見圖7)。

圖7 第16題 您將會在什么情況下選擇自主創業?
醫學生所學課程專業性較強,有關商業方面的知識嚴重匱乏,對市場經濟運行情況的了解少之甚少,再加上市場競爭的激烈,使醫學生創業大多處于劣勢[10]。但作為醫學生也有其具備的優勢,在通過調查“您認為醫學生自主創業有什么優勢”中,醫學生認為他們的優勢居前三的分別為“學習能力強、年輕有活力、專業水平高”,其中專業性對醫學生來說,有利有弊,就看醫學生怎么發揮自己的優勢了(見圖8)。

圖8 第30題 您認為醫學生自主創業有什么優勢?
雖然醫學生自主創業的優勢也不少,但在實踐過程中,尤其是醫學生自主創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與困難,那他們“在創業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將以何種心態面對”呢?查看結果發現,84.74%的學生充滿信心,表示會“積極面對,勇往直前”;9.05%的學生會“消極應對,停滯不前”;還有6.19%的學習“決定放棄,心灰意冷”(見圖9)。

圖9 第33題 在創業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您將以何種心態面對?
當今時代,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11]。大學生作為當代最具活力和創造力的群體,積極提升自己的創新意識是必要的。而且由于高等醫學院校逐年擴大了招生規模,醫學畢業生的總體數量顯著增加,大學畢業生數量更加龐大,就業嚴峻之勢不言而喻,人才供需之間的天平逐漸失衡起來,醫學畢業生更加嚴重。各層次的醫學畢業生由供不應求則演變成了“研究生供不應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專科生供過于求”。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醫學生“畢業后會有何打算呢”?根據調查顯示,49.52%的醫學生還是想要“尋找工作”;29.52%的醫學生選擇“繼續深造”;2.38%的醫學生選擇“出國留學”;選擇“自主創業”則占3.33%,還有15.24%的醫學生表示“還沒有打算”(見圖10)。

圖10 第11題 畢業后您的下一步打算是?
從圖10中可以看出醫學生創業意識比較薄弱,除去尋找工作,大部分都選擇繼續深造,尤其是考研。的確,考研看起來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既能在校園里繼續享受著單純的生活,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又能夠暫時有效地規避現實的就業壓力。還有甚者一邊找工作,一邊準備考研[12]。但是如今考研人多,落選的自然也多,連續考幾年的大有人在。從圖中還可以看出選擇自主創業的人非常少,這都說明醫學生自身對自主創業的不重視,以及缺乏創新意識。在問及他們對“對自主創業有規劃嗎”,表示“有,但是不會嘗試”的醫學生占48.57%;“有,且目標是成為下一個馬云”的占20.95%;而“沒有規劃”的占30.48%,因為他們覺得“太難了”(見圖11)。

圖11 第35題 作為一名醫學生,您對自主創業有規劃嗎?
大家對自主創業大多只是想想而已,積極去實踐行動的非常少。所以醫學生自身存在的創業意識薄弱問題已十分常見,大部分都想要追求安穩的生活,自主創業對他們來說還是比較遙遠的。
作為高考的勝利者和大學里的佼佼者,醫學生很勤奮很努力。但他們大部分向往安穩的生活,打算畢業后直接尋找工作,很少有人考慮去自主創業[13]。因為一方面醫學生傳統思維根固,缺乏對自主創業的熱情,且醫學專業性比較強,醫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去學習專業知識,如果去創業,會覺得與自己所學的互不相干,尤其是非醫學類項目。醫學生畢業更多的還是想去醫院、衛生部門就業,這樣看起來才算真正就業,才能讓自己所學的知識有地方發揮出來[14]。而且他們認為“醫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原因”是因為“就業壓力大”的占30.95%;想要“獲得更多財富”的占14.76%;“挑戰自我”占31.9%,而因為“個人興趣和目標”的則占19.05,“其他”占3.33%(見圖12)。

圖12 第15題 您認為醫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原因?
從圖12中可以看到因為“挑戰自我”而去自主創業的居大多數,但這只是在自主創業了的基礎上去選擇。經調查,在現實中,醫學生認為其自主創業還是有很多困難的,所以他們不會輕易嘗試自主創業。對于“如何看待創業失敗過的醫學生”,他們66.67%的人認為“沒關系,還可以繼續學習”;8.57%的人認為“早就應該專心學醫”;剩余24.76%的人鼓勵道“別擔心,下次創業會更好的”。失敗后半數以上的人都認為要好好學習,對自主創業沒有基本的膽量與熱情,更別提創業中必不可少的不屈的挑戰精神了。(見表1)

表1 第32題 您對創業失敗的醫學生的看法
醫學生專業的課程繁重,從入校開始就學習人體解剖,各組織器官的生理、病理、生化等基礎課程[15]。專業課程更加深入,從微觀的分子結構到宏觀的人體結構都是醫學生將來從事衛生行業需要掌握的。醫學生學習的內容繁瑣,時間和精力幾乎都花在了相關的專業知識上,而計算機操作、英語、財會等一般除了考證醫學生大部分是充耳不聞,甚至和專業課程看似沒有必要聯系的素質教育課也是能逃就逃[16]。新醫改是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向社會公布的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意見》提出了“有效減輕居民就醫費用負擔,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近期目標,以及“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的長遠目標[17]。新醫改的出臺,與醫學生密切相關,但在詢問大家“新醫改的出臺使您對未來就業有什么態度時”,竟有35.24%的人“不知道新醫改是什么”,可見醫學生知識面狹窄。但在現實社會里,創業不僅要求創業者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開闊的知識結構,例如法律、管理等知識。所以,醫學生受專業局限性的影響,認為自己除了從事專業相關工作外,其他方面的工作可能勝任不來。但除了“專業局限性”之外,醫學生認為自主創業還有其他許多困難。在調查結果中,認為是“專業受限”的占36.67%,比例并不是很大;醫學生覺得主要的困難有“資金問題、經驗不足”和“沒有好的創業項目,開拓市場困難”等(見圖13)。

圖13 第26題 您認為醫學生自主創業主要有哪些困難?
自主創業,對于大學生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對于一名醫學生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如果醫學生想創業,過家庭這關是首要的[18]。畢竟剛畢業的大學生勢單力薄,如果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與資金,又沒有家庭的支撐,創業項目很難存活。在創業前,醫學生的“啟動資金”哪里來,會選擇什么樣的“創業方式”,經調查發現“家庭”所占的份量不少(見圖14、見圖15)。

圖14 第20題 若創業您會從哪方面的到創業項目的啟動資金?

圖15 第21題 您會選擇哪種方式創業?
但是家人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有份穩定的收入,更何況醫學生幾乎都是要進醫院工作的人,救死扶傷是一份偉大的事業,能在醫院工作,家人感到驕傲。而自主創業既不穩定,發展前景也迷茫,所以大部分家庭還是會反對自己子女是醫學專業的去創業,思想上限制了子女們創業的想法。
醫學院校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存在薄弱環節。一是醫學院校在大學生創業教育這方面師資力量非常薄弱。即使教師們從事創業教育,他們的創業實戰經驗也很匱乏,而創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不完全具備,也讓其對醫學生進行創業意識的指導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難免會使創業教育陷入單純學習理論知識的尷尬局面[19]。創業教育內容只注重就業政策的學習、形勢的分析、法律的宣傳,輔之一些字面上的創業成功案例,教育形式單一,對醫學生的創業指導就像紙上談兵,學生獲得的創業信息量少并一知半解;二是一些專業課程設置的不合理,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雖然近幾年許多醫學院校增加了介紹醫學前言方面的選修課和輔修課,但醫學生專業課任務繁重,他們還是在本專業的范圍內活動,這樣不僅限制了學生的視野,還影響了其創新能力的培養;三是創新實踐活動少,學生參與率低。學校組織科普性及學術性的活動較少,科技創新型社團數目也不多,大學生在校期間參與申報科研立項項目、教師科研課題研究、撰寫科技作品論文等更是寥寥無幾,導致學生對類似“挑戰杯”等大型學術科技活動的實際參與率低,不利于大多數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問及“學校有必要舉辦大學生自主創業園項目”的時候,半數以上的學生都認為“非常有必要”,只有個位數學生認為“沒必要”。調查還顯示“學校應怎么去鼓勵醫學生自主創業”中 ,55.24%的學生希望“走向社會實踐”;22.38%的學生建議“多舉辦創業設計大賽”;14.29%的學生想要“老師授課指導”,剩下8.1%的學生則主張“多入創業類書籍”(見圖16)。

圖16 第27題 您希望學校怎么去鼓勵我們自主創業?
而在社會上,我國醫學生創業也并未引起足夠重視。良好的社會環境對醫學生創業教育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設良好的創業教育環境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重視。盡管國家和政府制定了許多鼓勵大學生開展創新實踐的政策和措施,但醫療行業創業難度大,且還有執業資格的限制,以及醫療服務行業所面對的性命和健康的嚴肅性等,使選擇醫療創業的醫學生將面對更多的困難,而有關行政部門對醫學生創業支持力度也不夠。社會對創新能力的認可度還不夠,也很少有較強的社會力量支持醫學生開展創新活動,為其提供可以展示醫學生潛能的平臺,因而導致醫學院校學生大多只專注本專業事宜,而對創新事業的關注度不夠。
2016年5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并實施。《綱要》中明確各類創新主體在創新鏈不同環節的功能定位,激發主體活力,系統提升各類主體創新能力,務實創新發展的基礎。而大學生作為社會上最具活力和創造力的群體,應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自覺培養創新創業能力,樹立正確的創新精神。創新是民族的靈魂,創新是人類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新是現代人應該具備的素質。只有不斷創新,個人才會成長,社會才會進步,國家才會發展。對于醫學生來說,傳統的就業觀根深蒂固,大部分學生缺乏創新創業意識,在這個各方面都發展迅速的時代,醫學生的個人能力難以提升[19]。俗話說:“一萬個后來者,不如一個開拓者”。作為醫學生的我們需要樹立正確的創業觀,更新傳統就業觀念,積極創新創業。如今醫學生創業方向眾多,比如與醫學有關的可以開診所、做醫藥代理、器械銷售或者創辦康復中心等等,非醫學類行業就更多了。醫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大學時光關注一下自己專業的就業形勢以及醫學生的創業前景,多參加各種創業設計大賽,更可以給自己做一個小的創業規劃,并根據當前情況不斷地調整前行;可以通過各種媒介去了解并學習創業知識,畢業后并不是只能選擇就業與考研,作為當代大學生要多創新,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為社會經濟做出貢獻;要對自主創業充滿信心,保持一份高漲的熱情,把自主創業當作一個挑戰自我的機遇,有膽量有智慧去接受并實踐它,在創業的過程中思考,汲取經驗及失敗的教訓并不斷地創新,等你回頭看會發現自己的成長也跨越了一大步。
作為一名醫學生,課程繁多,尤其是專業課程更需要深入學習研究,每天大部分時間與精力幾乎都花費在學習醫學知識上,更別提利用其余時間去想創業了。學校作為一個給學生提供學習知識地方的平臺,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大部分醫學院校里,關于引導醫學生自主創業這一塊的規劃幾乎為零。學校組織的自主創業活動次數十分少且不是很成熟,也沒有自主創業的授課指導。在學校有一門必修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與就業指導》課程,醫學院校學的是醫學類,但在課堂上,老師很少教導怎么去自主創業,大都授予的是醫學生的就業形勢、各種專業今后的就業方向、各大醫院的招聘要求,所以久而久之大家潛移默化這種畢業后去醫院工作或是考研的就業觀念[20]。在大學生必須樹立自主創新意識的基礎上,學校要全面引導醫學生自主創業。在校園內可以加大宣傳自主創業的力度,表明學校重視并鼓勵大學生創業,讓醫學生了解創業;開設引導學生自主創業的選修課程,讓對自主創業感興趣的學生有學習的平臺,并讓醫學生知道創業途徑豐富多彩;多舉辦創業設計大賽、自主創業園等活動,并用豐厚的獎勵來吸引學生參加;組織走向社會的創業實踐活動,帶領同學們實干,提前體驗自主創業的過程;在圖書館內可以多入一些創業類書籍,讓更多的同學有資源去了解自主創業。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關于大學生創業就是創業者對自己擁有的資源或通過努力能夠擁有的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從而創造出更大經濟或社會價值的過程。同時提出,把“政府促進就業”擴展為“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看起來是五個字,實際上把鼓勵創業納入了就業方針。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建立促進創業的新機制,并且對促進創業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可見在國家和政府上,都把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創業擺在重要位置,并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導力度,積極為其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構建綠色通道。同時醫學生自主創業前景本就無限,他們自身也蘊含著巨大的創造熱情和創業潛能[20]。所以在家庭和社會方面也要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號召,正確對待醫學生自主創業。家庭作為一個集體,是每個醫學生堅強的后盾,當親人提出自主創業時,家庭要正確認識醫學生自主創業的發展道路,打破只有去醫療衛生單位才是醫學生的正確出路的觀念。可以協助醫學生一起去探索創業之道,給予精神上的支持、適當的建議,甚至經濟上的資助;當他們創業遇到暫時的困難與挫折時,不用消極的心理去阻止他們、澆滅他們對自主創業的熱情之火,鼓勵他們,讓他們重獲信心為之思考奮斗。社會上應寬容對待自主創業的醫學生,形成包容失敗的創業文化環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要運用兩點論一分為二的看問題,不能以一時失敗論英雄,有時候有價值的失敗更能帶來對社會有利的影響。社會要優化醫學生創業環境,可以鼓勵更多的創業成功人士與高校結合,走進高校,向眾多醫學生分享自己的創業經歷與經驗,激發學生們的創業熱情,讓更多醫學生走創業之路。要優化投資環境,為醫學生打造良好的創業平臺;大力加強創新創業的文化建設,使其真正形成一種尊重創業、敢于創新、包容失敗的社會風尚。
[1] 周紅波,張必濤.醫學生自主創業探析[J].高等教育發展研究,2009,6(2):56-58.
[2] 連毅,李燕.醫學生創業教育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J].醫學信息,2010,5(6):1561-1562.
[3] 張盛男.試析當前醫學生創業現狀及對策[J].管理學家, 2014,2(3):18-19.
[4] 金偉瓊.醫學生創業意向的調查分析[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9(14):30-31.
[5] 謝清平,夏丹,王凱利.在校醫學生自主創業的個案分析與思考[J].時代教育,2013(3):25.
[6] 楊豐釩,宋麗燕,王艷勤.醫學生自主創業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2(15):33-35.
[7] 馮修猛,劉星,周雪,等.現階段醫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探析[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 2010,9(12):1993-1994.
[8] 羅曉明.醫學院校創業教育新模式的思考與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4(20):37-38.
[9] 林金濤,胡書海,馬國武,等.構建系統的基層醫療創業教育體系研究[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5,14(8):852-855.
[10] 李麗.醫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與就業心理現狀研究[J].昆明醫科大學,2012,(2):12-13.
[11] 肖于波,閆喜林,邱乾.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法規政策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9(5):23-24.
[12] 賈音.大學生自主創業政策研究[J].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0(5):101-103.
[13] 楊鶯鶯.大學生自主創業形勢、問題及政策建議[J].就業與創業,2015(8):112-113.
[14] 林嵩.大學生創業政策:現狀評析與制度設計[J].現代管理科學,2015(2):101-102.
[15] 傅兆麟,謝紅霞,蘭希秀.普通高校大學生創業與成功教育教程[M].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9:22-23.
[16] 經素,吳亞子,趙燕.大學生兼職情況調查報告[J].青年研究,2015,11(10):45-46.
[17] Z Su,R Ma. Exploring a new model of the cultiv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majored in medical laboratory through combination of medicine and engineering[J].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 Physical Fitness, 2015, 6(2):100.
[18] M Toner,RG Tompkins. Invention, 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 in academic medical centers[J]. Surgery, 2008, 143(2):168-171.
[19] G Li,L Wang. Study 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Majoring in Electronic Commerce[J].ieesasm-16,2016,9(6):42-44.
[20] Y Wang.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Entrepreneurship of Professional College Students[J]. Value Engineering, 2016,7(10):82-83.
G647.38;R-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