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素質的過程的培養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大學生創業素質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要積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的途徑。推進二者的融合不僅能夠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了抓手,也拓寬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和途徑。
關鍵詞:高校思政教育;創業創新;融合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雙引擎”之一。大學生作為創新創業的主力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被提升到我國創新發展的重要戰略層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關系到“培養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核心問題,因此必須貫穿于大學生創業教育過程的始終。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業創新融合的必要性
(一)教育目標一致
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業教育二者在教育目標上有著必然的內在聯系。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是社會主義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根本目標是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創新是一個民族繁榮昌盛的進步之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之力。創業教育既是關于人的生存發展的教育,又是人的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創業教育著力開發教育對象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促其養成獨立性、敢為性、堅韌性、克制性和合作性等個性品質,以創新、創造、創業型人才等培養為根本目標。由此可見,兩者均為高層次素質教育,都是培養社會所需求的現代化新型人才,并服務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是新時代價值觀的重要內容。目標的內在一致性可以催生強大的協同效應,兩者彼此交融,可以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實現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真正轉變。
(二)兩者相互促進
盡管思政課中增加了實踐教學部分,卻并未真正落實抑或收效甚微。思政課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的做法限制了教學方法豐富性和拓展性的可能,減弱了課程教育的實效性。基于創新創業基礎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兼顧理論創新與實踐指導的全新教育方式,既能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又能增強學生的職業操守、職業道德。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從閉鎖式、灌輸式的說教型思政教育向開放式、互動式的參與型思政教育轉變。創業教育通過理想信念的引導,進一步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意識,促成大學生創業動機的生成,進而付諸創業實踐,使思政課教育從抽象走向具體,貼近了大學生的現實生活。思政課作為大學生的必修課,擴展了創業教育的普及性,為未來的社會主義事業開拓者培育了創業所需要具備的精神品質與人格素養。幫助大學生塑造良好的道德修養,培育大學生的艱苦奮斗精神與開拓進取精神,樹立責任意識與感恩意識,將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同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補充完善思政教育體系,優化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樹立正確的創業觀、擇業觀,以達到服務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的目的,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就業與發展要求。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業創新融合的途徑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作為融合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主體的教師還亟需提高和培養。因此,要加強創新創業工作的開展,必須首先培養出一批德才兼備的創業導師,這也是關系到該項工作能否有效開展的關鍵因素。思政課教師隊伍素質是影響教學效果至關重要的因素。思政課教師應化被動為主動,積極開展教學改革,承擔相應的教育責任,并主動踐行創新創業,將自身的創業體驗融入思政教學,達到良好的啟發式效果。思政課教師應學習創業教育的先進理念,厘清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兩者的重要關系。教師更應該具備必需的創業知識和創業素養,高校對建設具有高創業素質的思政教師隊伍勢在必行。
(二)課堂教學方面。
高校思政課作為大學生的必修課,無疑也成為創業教育的主渠道。各大高校進行創新創業教育主要依賴于課堂教學,因而改進課堂教學手段是溝通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的主要渠道。思政課要使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首先必須具備精心設計的理論教學環節。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基礎課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作出適當的調整,讓創新精神與創業意識滲入其中,以轉變觀念的方式促進創新教育開展,以先進的教育理念保證創業教育可以發揮實效,充分發揮教育的先導優勢,樹立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的理念,樹立持續發展創新創業教育和努力培育創新人才的觀念,適應社會發展與實現大學生人生價值的時代訴求,培養敢闖敢拼、有擔當、有毅力、勇于創新、不懼艱難的高素質人才基于課程性質和特點等因素的考量,各門課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方法指導下,可精心設計顯現課程優勢和特色的創業理論專題,能夠使學生用最科學最先進的理論武裝頭腦,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品格素質投身于創業熱潮。在對思政課進行設計的時候,需要在各門課程中繼續拓展和深入挖掘創業教育內容。在創新教學內容之后,教學方法也要有所突破。教師應圍繞創新創業主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確保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以啟發式教學方式與鮮活的案例講述來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順利完成課堂教學,實現創新教學的訴求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目標。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方面
校園文化一直以來都是宣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營造良好的創業文化氛圍對學生今后的職業導向與人生規劃起到指引與激勵的作用。高校要全面收集、合理利用當前創新創業的典型案例,通過傳統的校園文化活動如主題講座、社團活動、校史陳列,通過對已有的創業典型進行講述,深化學生對創新創業的理解。同時舉辦挑戰杯創業競賽、創辦創新創業技能訓練班、開辦創業教育實訓基地、定期召開創業指導座談會,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能力。通過思政教育打造創業文化氛圍,把創業教育和實踐作為思政教育的新載體和新戰場,充分發揮環境育人功能,致力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宇業力,何苗,邵海軍.論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J].學術論壇,2009(3).
[2]張向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業教育結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