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短對話聽力理解題型對大學生聽力理解能力的訓練有著重要作用。本文以關聯(lián)理論為基礎,結合前景大學英語聽說教程教學實例進行分析,說明關聯(lián)理論在短對話聽力理解的具體體現(xiàn),以期給大學生英語聽力學習策略及教師英語聽說教學提供新的啟示。
關鍵詞:關聯(lián)理論;短對話聽力理解;前景大學英語聽說教程
聽力理解能力是英語學習者應具備的重要技能之一,也是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目標之一。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教材中,短對話聽力理解題型在聽力教學內(nèi)容中已屬常見,短對話聽力理解要求被試者在短短十幾秒時間里從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最佳答案,短對話答案不在對話中明示,需要受試者運用推理判斷出對話內(nèi)容中的人物態(tài)度及意圖。近年來,國內(nèi)外對短對話聽力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但以關聯(lián)理論為視角對短對話聽力理解進行分析的相關研究甚少。本文以關聯(lián)理論為基礎,結合前景大學英語聽說教程教學實例進行分析,說明關聯(lián)理論在短對話聽力理解的具體體現(xiàn),幫助學生提高聽力理解能力。
一、關聯(lián)理論
關聯(lián)理論最初由Sperber和Wilson于1986年在《關聯(lián)性:交際與認識》中提出,闡述了交際與認知有關的關聯(lián)論。他們認為明示與推理是交際的本質(zhì),明示——推理過程是人們言語交際的一種主要方式。說話人實施一個明示行為的目的就是為了交際。聽話人能夠識別和處理明示刺激,根據(jù)關聯(lián)原則在話語和各個語境假設之間尋找一種可能的最佳關聯(lián)。潛在聽話者尋找明示刺激的關聯(lián)性,以獲知對方的信息意圖和交際意圖為目標。Sperber和Wilson對關聯(lián)原則進行解釋:“每一個明示的交際行為都應設想為這個交際行為本身具備最佳的關聯(lián)性。”最佳的關聯(lián)性來自最好的語境效果。在尋求最佳關聯(lián)的同時,也需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取得,關聯(lián)越強,語境效果就越大;關聯(lián)越弱,付出的努力就越大。
二、關聯(lián)理論在短對話聽力理解中的體現(xiàn)
關聯(lián)理論對英語學習者更好地了解短對話聽力理解具有重要作用。聽力過程不僅包括語言結構,還關乎關聯(lián)理論中的認知環(huán)境(語境、話題、背景知識、情景及副語言特征)。認知環(huán)境能幫助聽話人更好地理解對話含義。筆者結合前景實用大學英語聽說教程實例,從關聯(lián)理論角度對其在短對話聽力理解進行具體分析。
例:M:Could I borrow this book about America?
W:Its my roommates and shes not here right now.
Q: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Her roommate has it with her.
(B)It isnt really about America.
(C)She doesnt know where it is.
(D)She cant lend it out.
(一)明示與暗含
根據(jù)關聯(lián)理論,明示指說話人用清晰明白的語言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圖,明說的明晰程度取決于語境推理情況:語境特征所需越少,明晰程度就越高。暗含指說話人為了使自己所講話語具有明顯的關聯(lián)而故意向聽話人表達的語境假設,聽話人對此需要進行進行推理才能得出結論。例中,男士問女士是否可以借這本書,女士并未對此最初直接的回答,而是解釋這本書是自己同學的,然后同學現(xiàn)不在此。女士的回答屬于暗含,隨未明說,但可以推斷出女士不能把這書借給男士這含義。
(二)交際的顯義與隱義
關聯(lián)理論認為,顯義表示話語U所傳遞的假設是明示的,當且僅當它是U編碼的邏輯形式的充實。從關聯(lián)理論的角度來看,顯義的功能在于充實話語的邏輯形式,從而使完整的命題內(nèi)容產(chǎn)生。在關聯(lián)論框架內(nèi),顯義將概念表征或邏輯形式補全或者充實成完整的命題形式;以隱含方式傳遞的假設就是隱義。隱義需聽話人與假設語境相聯(lián)系,通過推理和假想才能獲得說話人的話語意圖。在例句中的對話,因為女士沒有直接做出回答,而是說“Its my roommates”,這一明示信息向聽話人傳遞出這種顯義:男士想讓女士把這本書借給他。“it”指“the book about American”,進一步證實了男士想借書的信息意圖。緊接著女士回答“ shes not here right now”,女士的回答產(chǎn)生此種隱義:I cant lend it to the man或I dont know my classmates opinion.
(三)語境假設和最佳關聯(lián)
根據(jù)關聯(lián)理論,推理的過程就是尋找話語與語境關聯(lián)的過程。聽話者通過不同程度的努力,根據(jù)話語提供的詞語信息、邏輯信息和人們本身具備的百科信息,在推理中選擇最合適的語境,并求得話語與語境之間的最佳關聯(lián),從而正確認識和理解自然語言。對話中,學生首先根據(jù)已有信息推理出對話雙方的關系,對話圍繞借書話題進行,暗含結論是女士不能借出這本書,且通過“it”所指的“the book about America”,找到話語和語境的最佳關聯(lián)。
三、結語
大學短對話聽力理解題型對大學生聽力理解能力的訓練有著重要作用,關聯(lián)理論為大學短對話聽力理解題型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它不僅對英語語用研究有著重要指導意義,也對大學生正確理解聽力內(nèi)容,完善聽力學習方法有著現(xiàn)實意義。本文以關聯(lián)理論為基礎,結合前景實用大學英語聽說教程教學實例進行分析,說明關聯(lián)理論在短對話聽力理解的具體體現(xiàn),以期給大學生英語聽力學習策略及教師英語聽說教學提供新的啟示。
參考文獻:
[1]Sperber&W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2]徐小貞.前景實用大學英語聽說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1.
[3]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簡介:
龔紅(1992—),女,漢族,四川鄰水人,桂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