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林
【摘 要】通識教育選修課是實踐樹德立人、開闊視野、增強社會適應性的重要平臺,但也存在課時有限、教學管理不夠健全、教學手法單一、學生知識結構參差不齊、缺乏上課的熱情等問題。文章結合教學實際,從對高校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著手,圍繞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設計、教學對象以及學習環境等基本要素,分析合作學習在通識教育選修課中的可行性,并就研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通識教育選修課;合作學習;英語教學
1 研究背景
隨著新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推出,通識教育選修課開始進行各具特色的改革探索。北方民族大學于2015年春推行并實施通識教育選修課,將通識教育分解成文史經典與人文精神、哲學智慧與理性思維、外國文化與國際視野、社會科學與溝通管理、自然科學與前沿技術、工程創新與前沿交叉、生態環境與生命健康、藝術創作與審美體驗八大模塊,鼓勵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跨專業、跨學科自由選課,充分發展個性,既體現時代性,又保持民族性。但與其它專業課程相比,通識教育選修課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如:課時有限、班額較大不易管理、教學手法單一、學生盲目選課缺乏上課熱情等。
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并順應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要求,近年來國內各高校結合本校實際情況陸續采用分層教學,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那么,如何在通識教育選修課中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現“因材施教”?對于合作學習模式,他們的體驗感受是什么?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講座型選修課相比,學生更愿意接受哪種教學模式?本文將結合通識教育選修課《出國實用英語口語》的教學對象、教學設計以及教學環境等基本要素探討以上幾方面問題。
2 調查內容與實施
《出國實用英語口語》是北方民族大學依據新版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開設的一門外國文化與國際視野類的通識教育選修課。本課程每周2個學時,一學期開設12周,共計24個學時,面向對象為全校各學院各專業的大一、大二和大三學生(英語專業除外),每班90人,共開設3個班級。教學內容主要以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為主線,分十個版塊講解出國必備的語言技能、實用策略和文化知識;要求學生掌握簽證、出關入關、旅行、購物、飲食、節日、校園、求職等常用場景的口語表達,并熟悉各版塊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其教學目的為通過課程的學習與實踐,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模擬情景的輸入與輸出,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口頭交際習慣,提高大學生在跨文化交流實踐中理解文化現象和交際意圖的能力,學會在具體語境中進行正確得體的溝通與交流。為了能夠更好的研究合作學習模式在高校通識教育選修課中的應用,本次調查研究采用問卷調查與訪談相結合的方式。
2.1 問卷設計
目前并沒有標準的合作學習模式在高校通識教育選修課應用效果的調查問卷,所以,本研究主要參閱相關文獻以及基于筆者對合作學習模式認識的基礎上進行設計,主要依據王坦于2005年在《課程·教材·教法》雜志第1期發表的文章《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簡析》[1]中提出的合作學習模式的八個理論基礎,并結合《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設計了研究的調查問卷。問卷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級、專業類別;第二部分是對大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現狀的研究,包括被調查者對自身英語口語水平的定位、學習口語的時間、口語表達存在的問題、影響語言表達的因素;第三部分是大學生對合作型學習模式的接受程度與意見反饋,包括對課堂問題設計的建議與意見、個人對合作學習的看法、對所在小組信息交流情況的評價。
2.2 調查的發放與回收
為了確保該問卷能夠較為有效地調查所要研究的問題,并且語言能夠較為精煉準確地表達問題且貼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筆者在小范圍的預調研后對問卷進行了修改。本次調查問卷采用結課時當堂填寫的方式,問卷調查于2017年5月實施,大學生通過問卷鏈接完成作答。本次問卷的調查對象是選修通識教育選修課《出國實用英語口語》的全部學生。本次研究共發放問卷275份,回收275份,有效問卷247份,問卷有效率為89.82%
2.3 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本次問卷調查的對象如表1所示:
2.4 訪談
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當前大學生二語習得的基本情況以及對合作型口語學習的需求,筆者通過課下的面對面訪談和QQ交談收集了相關的數據。
3 調查結果與分析
3.1 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現狀
調查顯示,大學生對自身英語口語水平的定位普遍偏低,68.82%分布在4-5的區間內(1表示非常差,10表示非常好)。說明大學生雖然意識到英語交際的重要性,但還是缺乏自信心與學習語言的動機,62.5%的大學生每周用來鍛煉口語技能的時間僅為3-5小時,且87.7%的學生是通過看電影來模仿語音語調、學習一些常用表達。在口語交際方面,75.14%的大學生表示只會蹦單詞或說一些簡單的句子,14.15%的大學生表示一句都不會,10.71%的大學生認為能夠應付日常的交流。對于英語口語這一弱項,87.73%的大學生認為是口語課時太少造成的,其原因為教師授課漢語比重較大,課堂時間主要用來分析文章段落句子結構,基本為應試型教育,忽視了聽、說、讀的重要性,因而導致大學生缺乏口語鍛煉的環境與機會。面對課堂上給出的口語話題,能夠想出關鍵詞并串詞連句直接口頭表達大意的大學生只占7.91%;76.14%的大學生能夠思考出內容,但是以書面寫下來照著讀的形式而不是脫稿表達;15.95%的大學生表示沒有思路無法進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其主要原因是大學生在英語口語交際過程中往往受母語影響,誤用漢語思維,因而存在擔心出錯、結巴等焦慮心理;而將所要表達的內容寫下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理清思路、減少錯誤、避免語塞等尷尬場面。
3.2 合作學習模式的研究
結合往屆《出國實用英語口語》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學生知識結構層次不齊、課堂參與度低等問題,筆者對教學設計進行優化,以提高整體學生對課程內容的關注度,降低其焦慮感。首先,筆者對各專題名稱進行個性化設計, 如:將“Travel”改成“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此外,筆者對各專題內容也進行了改善。由原先的直接涉入專題內容,改變為先學習5個流行語翻譯,如:“皮皮蝦,我們走”、“藍瘦香菇”、“我好方”、“洪荒之力”、“鬼知道我經歷了什么”來引導學生漸入語境。最后,筆者采用合作型學習模式探究專題內容,形式以猜謎為主。每節課共設9個以專題背景內容相符的圖片,由學生隨機抽取,3-4人為一組在規定時間內討論并用目的語描述答案。筆者對學生進行以下課堂語言行為觀察觀摩:1)能否積極用英語與小組同學進行交流?2)互動中話輪能否保持較長時間?3)當理解或表達有難度、異議時,能否借助于交際策略?endprint
3.3 學習效果的反饋
調查表明,96.37%的大學生對新的專題名稱非常滿意,其主要原因是具有吸引力,對要學習的專題內容產生好奇心,營造了較好的學習氛圍。97.23%的大學生認為以流行語的方式作為課堂導入讓他們眼前一亮、降低了學習英語的焦慮心理,即使英語水平比較薄弱的同學也樂意融入進來,因為在平時聊天時能夠用英文表達出流行語讓他們在其他同學面前很有成就感。
對于課堂合作學習,62.56%的大學生覺得滿意和非常滿意。其主要原因如下:與認識的同學坐在一起交流起來比較輕松自然,可以相互糾正、補充對問題的認識,減少了玩手機等分散注意力的情況;即使與陌生的同學為一組也能鍛煉自己的交際能力,體會到幫助他人或學習到知識的樂趣,這是個人獨立學習體會不到的。71.43%的學生表明,與傳統講座式的選修課相比,這樣的課堂方式更具有吸引力。因為學習的內容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再加上以討論的方式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可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此外,也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因為成績是根據小組的完成情況評定的,每個人的表現直接影響到該組的平時成績,學生感覺是在為自己和組員努力賺分,而不是老師主觀意念上給的印象分,這樣的成績學生覺得非常公平、更愿意接受。
31.45%的大學生認為合作學習沒有起到真正的效果,因為在討論過程中成員沒有用目的語交流。其主要原因是:學生來自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相互不認識,沒有找到對話的伙伴,相互之間缺乏默契;其次,成員之間英語水平相差較大,能力較好的同學容易占主導,內向或缺乏自信的同學不愿意參與,一般都是各自用手機查找資料,然后寫在紙上照著念出來,大多數只是為了應付,甚至有些學生直接脫離課堂做與內容無關的事情,將任務丟給其他成員,這對想學習的同學起不到交流與提升的效果;除此之外,課堂的桌椅不能活動,再加上班額較大、教室空間有限,造成同學相互之間交流的局限性,因此分組協作討論的效果很不理想。
與傳統的以講座形式開設的通識類選修課相比,學生認為合作型的學習效果依次是:能夠獲得更多的常識性知識、能夠更針對性地解決問題、能夠更有效的控制課堂。74.13%的學生認為合作型學習與通識類選修課的目的與要求接軌,即旨在開放學生的思維精神和思考方式。61.72%的學生喜歡在其它選修科目中也開展合作型學習模式, 這說明,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學生還是愿意接受課堂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更多技能,前提是需要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
4 結語
今年是北方民族大學開設通識教育選修課的第二年,在貫徹這種博學與精專相統一的個性化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既有認可也有批判。《出國實用英語口語》這門課在實施合作學習時,還需根據學生特點、教學環境等設計出更加適合本課程的教學方案。在今后的教學中,在合作學習模式啟動前,應采取一些破冰活動[2]減少學生的尷尬情緒。希望通過不斷地探索與完善,為合作學習模式在高校通識教育選修課中的應用提供更好的研究經驗。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簡析[J].課程·教材·教法,2005(1):30-35.
[2]the flipped classroom [EB/OL].http://digitalsandbox.weebly.com/flipped-infographic.html,2013-10-01.
[責任編輯:朱麗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