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澤梅
摘要:生態豬養殖是近幾年開始推廣的養殖模式,它一改以往只追求豬肉數量而忽略豬肉質量的養豬方式,將豬肉的安全、品質、口感等置于生產的首位,這一養殖模式符合了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推進了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步伐,為畜牧業綠色發展、安全發展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生態豬;養殖技術;生態養殖;發展趨勢
引言
豬肉是人們生活中備受寵愛的美食,特別是生態豬肉,在人們的餐桌上必不可少。但是傳統的生態豬養殖產業,存在自身的發展弊端,包括養殖設備的落后等,造成生態豬的養殖活動不能良好進行。
一、生態豬養殖技術核心價值
(一)環境衛生與疾病防疫
原生態和綠色無公害是“生態豬”的養殖理念,除了保持生豬生活環境的衛生與健康外,對養殖場的周圍環境的維護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利用有機的填充料對養殖場底部進行填充,將生豬的排泄物當場進行分解,從而達到零排放污染的效果。這也是對生態豬養殖技術核心內容的一個重要體現。當然,僅做到這些是達不到真正的原生態養殖,還需要科學管理豬舍以及貫徹生態豬的養殖技術,對其環境加以正確管理,進行及時的通風與消毒,以確保生豬生活在一個整潔、舒適的環境中健康的生長,方能達到原生態的養殖效果。在此環境下的生豬無細菌感染的風險,大大地降低了一系列疾病的發生,從而為生豬的生長和繁殖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在任何一項養殖當中,疾病的預防和檢測都是至關重要的,生態豬養殖也不例外,想要培養出大批肉質優良的生態豬,就必須做好這項工作,如若工作不到位,導致生態豬在培養的過程中出現各種突發疾病,大大減少產量,這對養殖戶來說將會是巨大的損失,甚至還會影響到生態豬養殖的發展。因此,安排科學的疾病預防與檢測的環節是必不可少的。管理者應做好其管理防止工作。
二、生態豬養殖的技術要點
(一)做好生態養殖管理工作
氣候和環境等各方面的條件都會對生態豬的養殖產生影響,所以養殖時,應當選擇草地、山坡等地理環境下進行放養,堅決不要使用傳統圈養的模式,從而進一步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在生態豬的養殖過程中,一直都存在著生態豬得病死亡率高的現象,這都歸咎于生態養殖的管理不善。為了保證生態豬的健康,從仔豬的飼養管理做起,每天早上要按時觀察仔豬的精神狀態、糞便情況,安靜時聽是否有呼吸的聲音,并將紀錄好每天喂養的飼料品種、飲水量、用藥情況、消毒情況。另外,要制定嚴格的消毒管理制度,以減少豬只的患病、感染情況。
(二)改良生態豬的品種
市面上的銷售的豬種一般都是從國外引進的,雖然它生長速度快,瘦肉比例高,但是肉質不好。而國內部分地區的生態豬,雖然口感肉質細膩,但生長期較長,而且瘦肉比例較低。所以為了得到更加優秀的豬種,可采用雜交的方式,將國外生長期短的豬和國內肉質鮮嫩的豬進行雜交,從而提高養殖戶的利潤。
(三)合理利用豬場沼氣池
想要在豬場安排沼氣池,要充分考慮豬場的地理位置,再對沼氣池的位置做安排,因為要將養殖場中生態豬的排泄物集中到沼氣池中,所以應當將沼氣池安排在低于養殖場的地方。為了避免沼氣影響到養殖場的環境,盡量將豬舍安置在地理位置較高的通風處。
(四)大力推廣遠程監測技術
安裝自動檢測器,不僅能夠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更能全面地提高管理效率,完善養殖場的檢測工作。檢測器能夠檢測到的數據以十分鐘為間隔傳送到數據庫當中,實時對養殖場的環境進行分析,反應問題,為及時調整問題提供了便利,有利于豬舍環境的維護。除此之外,還要重視防病應急,在考慮生態豬的品種、健康和免疫等情況下,采取對應的應急措施,快速發現引發豬病的原因,為相應的治療工作爭取更多的時間,盡可能降低豬質的死亡率,減少養殖戶的經濟損失。對相關的工作人員也要進行科學防疫的教育,切忌盲目用藥。及時做好隔離防護措施避免更大的損失。
三、生態豬養殖的發展趨勢
(一)采用散養的養殖模式
生態豬的養殖與傳統的養殖模式最大的卻別在于是否圈養,生態豬的養殖采用自然放牧的散養模式,在這種放養的方式下,生態豬能更接近自然豬的生長過程,比圈養擁有更大的活動范圍,可以自由進食。生態豬和自然環境實現了緊密的結合,創造出一個簡陋但是完整的生態鏈,能夠起到生態豬養殖和保護環境的雙重作用,這種養殖方式也可以讓生態豬的肉質更加完善。
(二)生態豬養殖的立體養殖模式
立體養殖已經成為養殖業的發展新趨勢,和種農作物類似,種大豆的同時還能種棉花,能夠充分的利用這些空間,兩種東西之間互補,提高養殖密度,進而提高養殖效率。在生態豬的養殖過程中,生態農田和生態豬之間的互補關系,提高能量利用效率,提高生產力。立體養殖模式對養殖中的生物鏈進行了合理的優化,使食物鏈中的能量得以充分的利用,例如桑基魚塘生態豬養殖體系,將廢料給豬當飼料,進行了廢棄能量的再次使用。
(三)公司化運作模式
公司一般都擁有更多的資金,能夠引進先進的設備,興建現代化、大型的養殖場,可以有管理,有要求的進行養殖。因為規模比較大的原因,飼養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問題存在。首先在公司內部首先要有一個計劃,確定引進豬的種類,確定雜交模式,避免染上疾病。其次,在養殖方式上,很容易養出體積過大的豬,肥肉過多,不符合生態豬的要求。喂養時在豬的整個發育期間要以草粉為主,精料為輔,這樣就可以得到適合大眾口味的豬肉。并且應選擇當地常用的飼料原料,如小麥、玉米等,喂養生態豬。最后,在豬的養殖期間要注意環境控制,盡量避免使用抗生素,對豬舍的濕度、光照、通風等方面做好控制工作,保持好豬舍的環境衛生,定期消毒,禁止外來動物入內。在豬只發生疾病時,盡量使用中藥治療,確保生產出來的豬肉是真正的生態豬肉。
(四)農戶獨立運作模式
農戶運作模式并不能像公司那樣運行,因為資金問題,農戶一般會選擇在一個荒廢的山頭進行養殖。這樣農戶可以選擇放牧式的養殖模式,山坡上面,豬可以自己覓食,吃純天然的養料,在晚上,農戶可以自己供給相應的精飼料來補充營養,達到使豬肥壯的目的。豬是一種群集動物,喜歡睡覺,因此為了方便,就可以在山頭上面修建一些大棚來給這些豬吃食和休息,這樣就可以形成原始的自養自繁的養殖模式。如果盈利之后,也可以引進品種優質的公豬和當地野豬進行交配。對于豬飼料,農村有天然的優勢,利用好農作物等飼料進行養殖,也能進行廢物利用,節省資金。
結語
食品安全一直是備受爭議的問題,從以前的鶴頂紅、食品添加劑、轉基因食品,到現在的食品藥物殘留、加工原料問題,可以說食品安全一直沒有得到肯定的保障。如今科技飛速發展,生態豬養殖技術也日益成熟,雖然不能解決所有食品問題,但是至少能夠保證豬肉這方面的安全。因此,生態豬的養殖技術就成為了重中之重,選擇正確的飼養模式,提高養殖效益,不僅為人們的食品安全增加一份保障,也能推動我國養殖業的發展。
相關文獻
[1]孫宗志.生態豬養殖技術及發展趨勢探討[J].南方農業.2016,10(07):75-76.
[2]王韶輝.生態豬養殖技術及發展趨勢[J].當代畜牧.2016,28(08):45-46.
[3]王良軍.探究生態豬養殖技術及發展趨勢[J].農業與技術.2015,35(22):1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