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消費升級和教育領域內容的更新迭代,兒童閱讀市場的現狀和發展越來越受到公眾的重視,面對著巨大的童書市場,及公眾對童書出版越來越高的要求,在策劃童書選題時要注意哪些問題,本文試圖提出一些方向性思考。
關鍵詞:兒童;出版;價值;策劃
眾所周知,閱讀是人類特有的文化傳承活動,人們的精神生活因為閱讀而變得豐富多彩,充滿魅力。莎士比亞曾把書籍比作全世界的營養品,認為生活里沒有書籍,沒有了陽光,世界沒有了書籍,就像鳥兒沒有了翅膀。20世紀80年代開始,一些發達國家就已經把兒童智力發展的重點轉移到閱讀能力的培養上。在美國、英國的幼兒園,閱讀占到課程的80%以上。每天晚上睡前進行20分鐘的親子共讀,已經成為大多數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慣。西方國家兒童讀物出版機構、社區、家庭、教育機構、政府、社會團體、企業及傳媒的多方參與,構成了良好的兒童閱讀促進機制和社會化的服務體系。但就目前而言,我國在此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
一、兒童圖書出版面臨機遇也面臨著挑戰
(1)閱讀量不足。根據2016年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實施的《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中國0~17周歲未成年人的人均圖書閱讀量為7.19本,而據美國最大的童書出版社Scholastic的年度調查,美國6~17歲兒童的平均閱讀量為23本。雖然我國2011年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進一步提高了對閱讀的要求,明確要求義務教育階段課外閱讀總量要達到400萬字以上,但在分數為指揮棒的前提下,靜心閱讀,欣賞文字之美似乎成為一件很難企及的事。
(2)閱讀資源分布不均勻,城鄉差異巨大,農村孩子缺乏系統的閱讀支持。目前的“農家書屋”,以政府采購的形式,由政府買書送到鄉村圖書館,正在逐步緩解這一問題。
(3)平均閱讀素養相對落后,2016年,北京、上海、江蘇、廣東四地代表中國參加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策劃實施的15歲在校生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測試,考察學生在數學、科學和閱讀三個領域的核心素養,中國學生科學測試全球排名第十、數學測試排名第六,閱讀測試排名僅第二十七,閱讀素養得分低于科學和數學成績。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今天的我們身處知識經濟時代,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創新和紛繁龐雜的信息更替,終身學習的能力為每個人提供了最大的生存保障。而閱讀是最直接有效的學習途徑,人類80%的知識都是通過閱讀獲得的。閱讀作為學習的基礎、教育的根本,與我們國家倡導的“知識經濟”、“學習型社會”建設高度相關。如果說閱讀是學習的基石,而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從兒童早期開始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將對其一生產生巨大影響。
二、如何策劃優質的兒童讀物
(1)隨著消費升級和教育領域內容的更新迭代,兒童閱讀市場的現狀和發展越來越受到公眾的重視,《2016年中國城市兒童閱讀調查報告》的調查結果,為出版社提供一些非常有意義的參考。該報告的調查對象為3~14歲兒童,覆蓋學齡前、小學、初中等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及家長;調查范圍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武漢和太原7個重點城市。
調查顯示在閱讀習慣上,兒童的閱讀“啟蒙”時間集中在1~2歲,總共有53.7%的受訪家庭的兒童在這一階段已經開始閱讀。也就是說,從1歲開始,很多家庭的兒童就有了閱讀需求,需要通過相應的閱讀產品激發早期的學習興趣。另外很多數據表明,盡管紙質閱讀更受家長和孩子的青睞,目前仍是兒童閱讀的主要方式。但不論孩子還是家長,對數字化閱讀的接受度都隨“學齡”的增長而提升。在未來,兒童數字化閱讀將會成為主流的閱讀方式。家長普遍擔心目前的兒童讀物內容不夠優質,無法滿足兒童的學習需求或者調動兒童的學習興趣;對目前線上閱讀的產品還不夠了解,不知道如何選擇;對當前的兒童圖書市場的收費模式不滿意等。
針對該報告的調查結果,我們確實可以發現當前國內兒童閱讀市場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雖然數字化閱讀成為了新的趨勢,但市場上仍然缺乏質量上乘的產品滿足家長和孩子的需求;兒童閱讀產品的同質化程度高,產品不夠多樣,無法最大程度上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目前有些閱讀產品的收費模式不夠合理。基于此,如何推出更加適合兒童的線上閱讀產品,想必是未來內容生產者最為關心和需要深度思考的話題。
(2)一些兒童心理專家關于兒童閱讀也從專業角度提出了建議,策劃兒童圖書選題時,應根據兒童閱讀心理模式及特性,避免干擾性閱讀,在創新方面作一些新的探索。
首先,現在市面上大量的名著讀物,采取快餐式的縮寫版的形式出現,僅只是停留在了解了一本書而非讀懂一本書。同時采用碎片式的閱讀內容,在邊欄加注各種零碎知識點,雖然表面上豐富了圖書內容,但無形中卻打亂了兒童的閱讀思路,不利于梳理圖書脈絡。
其次,避免將《論語》《弟子規》等中國傳統的東西印成繪本或圖片加膚淺的文字,內容膚淺化,表面化,雖然兒童更容易獲得故事線索,但原著的韻味已喪失殆盡,不利兒童深度思考,更不能促進兒童的高尚的價值觀形成。
最后,目前很多人很反對孩子閱讀魔幻類、探險類圖書,認為缺乏深度,在策劃此類選題時,比較有顧慮,但正如培利·諾德曼在《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里面說:“一本圖畫書至少包含三種故事:文字講的故事、圖畫暗示的故事,以及兩者結合后所產生的故事。”只要能讓兒童體會文字之美,感悟故事背后蘊含的道理,只要是貼近兒童的閱讀趣味,是他們喜歡的形式,讓兒童自由選擇,從被動閱讀轉為主動閱讀,這樣就兒童讀物就是有價值的。
書籍的魅力只有在閱讀中才能體味,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是愉快的,它的藝術魅力在感染少年兒童的同時,培養少年兒童的審美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兒童圖書策劃應抓住孩子閱讀的層次和步驟,抓住孩子閱讀微妙而復雜的心思,幫助他們找到書籍魅力的金鑰匙。做有價值的兒童圖書并非易事,但一定是童書出版人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培利·諾德曼,梅維斯·萊莫.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J].天衛文化,2009,3.
[2]路易絲·埃姆斯,卡羅爾·哈柏著.你的N歲孩子(7~9歲)[M].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1.
[3]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非國有書業工作委員會編制.中國兒童早期閱讀:現狀與對策[J].非工委國民閱讀系列報告.
作者簡介:
趙宇(1979.01—),女,白族,籍貫:云南鶴慶,學士,編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