祃開宇
摘 要:在國際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之下,商戰日益激烈,因此那些被商家視為核心競爭武器的商業秘密泄露事件頻頻發生。我國國內企業要保持自己獨有的商業競爭優勢,在激烈的商戰中擁有核心競爭力,就應當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保護好自己的商業秘密,而且這也有助于維護我國市場經濟秩序和保持我國經濟體制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商業秘密;法律;市場秩序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商場如戰場,不進則退,一旦掌握了商業秘密就等于擁有了克敵制勝的秘密武器,能夠在殘酷的商業競爭中處于優勢狀態,因此,商業秘密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顯得重要。遺憾的是,我國目前還是通過不同的部門法中零散的法條共同來規制不正當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基于此,有必要通過系統化的策略來制定相關的策略保護我國的商業秘密不受侵犯。
一、制訂專門的商業秘密保護法
我國的法律規定將商業秘密分為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兩大類,適用的范圍限定在“經營者和經營者”之間。本文認為這樣的規定實在太過于簡單,比如:員工和企業之間的保密關系,就難以適用,由此可見我國現有的相關法律法規對于商業秘密保護范圍規定的明顯偏窄。在國際上,商業秘密的保護范圍正在不斷拓寬,許多新的信息也正在被納入到保護的范圍內,如貿易信息、零散非系統的保密信息等等。數字時代,商業秘密的范圍已經抽象到它最基礎的形式就是信息,所以本文認為,只要是靠自己勞動創造出來的或者是長時間經營積累的信息,并且又符合秘密性的特征,無論有形或者無形,都應當納入保護的范圍內。此外,還應當把主體范圍擴大至“一般主體”,將經營者之外的自然人或者其他民事主體也納入調整范圍內,這樣才符合我國制定《商業秘密保護法》立法的真正目的,促進科技發展,實現科教興國戰略,維護穩足健康的市場競爭秩序。
同時,在所有的責任承擔中,民事責任更加注重對權利人利益的維護,所以本文認為在制定我國《商業秘密保護法》關于侵權者法律責任這部分的規定上應側重于通過民事責任承擔來保護商業秘密。本文認為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的若干種民事責任都可以適用于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可以單獨適用也可合并適用。此外,為了更好地遏制主觀上故意或者惡意的侵權行為,加大侵權行為的違法成本,還應當增加懲罰性賠償制度;當侵權人侵害商業秘密時主觀上持有的是故意或者惡意的心態,除了在填平被侵權人的實際損失之外,還應支付法定倍數內的懲罰性賠償。
二、構建有效的商業秘密司法保護制度
司法作為最后一進權利救濟措施,權利人想要通過訴訟途徑來維護自身利益,多數都是在無奈之下的選抒,如果商業秘密在訴訟過程中被公開或者被旁聽人秘密獲取,就構成了對商業秘密權利人的“二次傷害”。所以,在訴訟過程中有必要規定保密審理制度。
同時,根據我國新《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一條的規定,只有在起訴之后才能申請證據保全,對于商業秘密案件訴前的證據保全,實踐中通常都由公證機關進行。本文認為,由法院來采取訴前證據保全更為合理合法。第一,商業秘密侵權行為具有隱蔽性,權利人在訴訟中舉證困難,被告可以輕易轉移、隱匿或偽造證據,若法院及時在訴前采取保全措施,往往能夠使被告措手不及,在訴訟前獲得重要資料,有利于認定侵害、確定賠償;第二,根據最高院《關于對訴前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十六條的規定,賦予了法院訴前證據保全的權力,可見,最高院通過司法解釋對證據保全持肯定和支持的態度。當然,適用訴前證據保全必須是滿足了一定條件才能實施的,不可被濫用,因為一旦采取査封財物、強制提取證據的措施就有可能造成被告一方不必要的損失,甚至泄露了被告方的商業秘密。
三、建立商業秘密保護的企業管理體系
企業應當采取相應的措施保護好自己的商業秘密,并將這些保護措施納入到企業的基礎管理體系中去。每個企業都應當提高對商業秘密的重視,把保護好商業秘密的工作融入到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之中。在長期的競爭環境中,西方企業的商業秘密保護工作逐步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對于我們有著很好的借鑒價值。他們的員工在論文、公關文章、宣傳資料中注意宣揚其產品的性能和優越性,但對于關鍵的技術秘密卻守口如瓶,保護企業商業秘密的觀念可以說是深入人心。即使你是他的好友,想從他那里打探一些技術訣竅也不太可能,他要么直言謝絕“這是公司的秘密”,要么婉言謝絕“現在我在職,公司的秘密不能透露”。友情歸友情,秘密歸秘密,可以說涇渭分明。
因此,我國在企業的商業秘密日常管理方面,企業應當建立好商業秘密的秘密級分類管理體系,對商業秘密進行合理分類。例如:①絕密級的商業秘密(如配方、生產工藝、秘方等),這些商業秘密是企業賴以生存的,一旦泄露就面臨破產的危險;②機密級商業秘密,這類商業秘密有著重大價值,雖不會關系企業的生死存亡,但是一旦泄露也會讓企業遭受重大損失;③秘密級商業秘密,這類商業秘密沒有上述兩種來的重要,但是有著自身的價值性,也能夠很好地幫助企業經營生產。
總之,現實中所涉及的商業秘密已經涵蓋到了許多新興的熱點問題,比如防止第二次泄密、員工保守秘密的責任、競業禁止等,但是我國現有的法律、行政法規、政府規章等規范性文件中對于商業秘密的保護顯然是不夠的,更加無法與國際接軌。而且不同部門法交叉規定的一些內容并不一致,容易引起法條適用上的混亂,與司法執法應當遵循的嚴謹理念背道而馳,因此,需要從系統上加以梳理,有效的制定相關策略,保護我國的商業秘密。
參考文獻:
[1]王蕾.如何保護我國的商業秘密[J].商業時代,2015(9).
[2]李立忠.我國商業秘密保護法的立法探討[J].法制博覽,2016(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