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銳
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基礎設施需求不斷增加,政府財政壓力加大。PPP模式是在政府與社會資本之間建立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協同管理的長期契約關系。但是PPP融資在其發展過程中也顯現出融資困難、風險較高等問題,尚需在一定程度上拓寬融資渠道。
關鍵詞:公共服務 PPP模式 融資問題
目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增速放緩。近幾年,基礎建設與公共服務項目規模不斷擴大,隨著政府財政赤字逐漸加大,導致資金短缺,地方債務加重。 PPP融資模式有緩解財政資金壓力、拓寬社會資本投資渠道、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的優勢。
一、PPP融資模式發展現狀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P),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基于公共基礎設施建立的一種合作伙伴關系。我國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對公共產品和服務傳統供給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實踐,90年代在地方開始BOT項目,2013年之后,我國的PPP項目被推向了全新的發展階段。2014年9月,財政部發布了《關于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有關問題的通知》。同年11月,財政部發布了《關于印發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指南(試行)的通知),為PPP模式的推廣提出了建設性的指導方案。
截至2017年9月30日,進入財政部PPP項日庫的項目有1420個,累計投資金額達18萬億元,項目覆蓋了能源、交通運輸、水利建設、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市政工程、城鎮綜合開發、農業、林業、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旅游、醫療衛生、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社會保障等領域。
財預[2017]87號文件詳細列舉了政府購買服務的負面清單,在規范PPP融資操作的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也相繼出臺了鼓勵PPP項目資產證券化和債券融資等相關文件,增加了PPP項目的融資渠道。
中國在2005年建設北京地鐵4號線項目時首次采用PPP模式,該項目總投資46億元,港鐵股份、首創股份和京投公司共同出資設立項目公司京港地鐵公司,在出資比例方面,首創股份、港鐵股份均占比49%,京投公司占比2%。剩余的資金來自商業銀行的無追索權貸款,貸款利率低于當時一般商業銀行貸款利率36個基點,可見PPP融資既有貸款方式的優勢,又有資金成本方面的優勢。
PPP融資模式的社會效益在于打破了以往政府與私人機構明確的分界線,整合了各自的比較優勢,極大地提高了公共產品的供給能力與供給效率;同時,PPP作為一種創新的公共產品供給方式,通過放寬市場準入,提高了社會資本創新活力。
二、PPP融資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PPP項目回報周期長,項目融資因難
由于PPP項目一般初期投入較大、投資回收期長,因此在建設、運營中存在著諸多風險,主要包括政治風險、經濟風險、市場風險等,在融資時使社會資本增加了更多顧慮。就政治風險來說,PPP項目周期長,政策實施的不確定性使得資金回報不穩定。在PPP模式中,參與項目融資、建設和運營的社會資本必須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和規模,因為PPP項目需要經營成本較高,前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這就需要參與的社會資本有較好的抗風險能力。對于巨大的PPP項目投資,私人機構往往需要外部融資,雖然在項目融資時政府部門會出臺一些優惠政策或者提供些補貼,但數量較少,遠不足以滿足項目的資金需求,因此企業只能通過貸款方式融資。國家政策不準許地方政府進行保底承諾,增加了銀行貸款的風險,貸款融資這條途徑狹窄,限制了一部分社會資本的參與。
(二)融資模式單一,偏重于銀行貸款
PPP項目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融資亦需要政府的引導和監督。據統計,在中國目前開展的PPP項目中普遍運用貸款這一融資模式,運用其他融資工具的項目并不多見。由于銀行貸款的期限相對有限,容易導致項目資金期限的錯配,使項目風險加大。且由于PPP項目大都帶有公益性質,還未形成穩定的盈利模式,因此銀行對該類項目的信貸要求較嚴格,制約了PPP項目融資。
(三)盈利空間小,社會資本參與積極性有待提高
社會資本受到自身利益所限,以追逐短期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但PPP項目大都帶有公益性質,還未形成穩定的盈利模式,投資風險較大,因此社會資本參與度不高。另外,以盈利為主要目的的社會資本不愿涉足該類項目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PPP項目大都帶有公益性質,若將其定價權利放開,一部分人失去享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機會,這就違背了PPP項目實施的本意,由于該類項目大都是提供公共產品,政府對該行業的定價有著嚴格的控制,因此該類產品不能以盈利最大化作為根本目標,定價不能僅靠市場的調節作用;另一方面,PPP項目的基礎設施和運營成本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產品定價往往不足以覆蓋其資本成本。
(四)社會資本退出通道不暢
目前PPP模式在中國剛剛起步,大部分的PPP項目只經歷了識別、準備、采購、執行階段,鮮有項目已經處于移交階段,PPP項目參與率較低,現有規模不足以挑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重任。一般社會資本在進入PPP領域會面臨著進入和退出兩方面的障礙問題。資金一旦投入,由于項目資產專用性高,一旦建成很難用作其他用途,因此退出的渠道相對比較單一,主要是期滿退出、事前雙方約定價格由社會資本或政府贖回等方式。由于PPP項目投資規模大、回收期長等特點,如果等到項目到期再退出,對于投資者來說風險很大。
參考文獻:
[1] 鄧雄:《對PPP模式如何吸引民間資本參與的思考》,《農村金融研究》2015年第10期。
[2] 賈康、孫潔:《公私合作伙伴關系理論與實踐》,經濟科學出版社2014年版。
[3] 蘇汝劼、胡富捷:《基礎設施PPP項目定量VFM評價方法研究一一以北京地鐵四號線為例》,《宏觀經濟研究》201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