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旨在維護社會金融穩定的基礎上更加傾向于保護存款人的利益,但因制度運行本身兼具約束與激勵機制,從而致使長期與其緊密聯系的相關者的既得利益受損,進而時常引發與存款保險制度相關的道德風險。
關鍵詞:保險制度 道德風險 存款
一、存款保險制度中道德風險的概念
作為保險業務專業術語的道德風險是指被保險人由于保險人的投保行為而有機會獲得保險賠償,因此放任破壞或損害其財產行為,致使保險人承受可能的風險。而部分學者則認為“道德風險是由于信息不對稱、合同不完備及合同實施障礙等原因從而導致當事人在履行自己義務和追求自身利益的時候損害他人或社會利益的一種機會主義行為”[1]。現實生活中,道德風險多體現為因當事人的冒險行為引發的全部或者部分成本由其他人承擔,從而致使其往往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同時,而甘愿承受其通過損害他人或社會利益的不道德的行為所帶來的風險。而存款保險的道德風險往往體現為存款人明知其不會承擔因為銀行破產或其他金融問題的存在而對其財產或者利益的損失承擔責任,即在選擇存款服務相對應的銀行時往往忽略其選擇銀行本身是否存在風險;而從另一角度而言,道德風險也常常會影響到銀行自身的決策,即在銀行知曉其經營遇到危機或風險時為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往往更傾向于承擔較大的風險,從而去獲取更多的利潤。綜上所述,存款保險制度中的道德風險是指在存款保險制度法律關系中各方當事人在履行各自應盡義務的同時,由于信息偏在而導致當事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不惜采取損害其他當事人或者社會利益的一種機會主義行為。
二、存款保險制度中“道德風險”發生的機理
“借短貸長”生動的描述了銀行業融資結構的特性,即投保銀行短期資金往往包含儲蓄和活期存款等形式可以隨時支取,而與之不同的是貸款期限相對較長。且在通常情況下,銀行的流動性資產足以應付存款人的提款需求,但若在發生銀行擠兌現象時,極易導致銀行難以支付較大的提款量,迫于壓力銀行通常低價拋售銀行資產,從而變現予以解決當前困境。此外,即使無擠兌情形發生并且銀行清償能力充足的情況下,也存在因其資產負債表會因為低價拋售資產而遭受毀滅性打擊[3]。例如,存款保險制度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銀行擠兌風險并防止其溢出效應,但原本運行健全的銀行難免會因貸款組合而遭受破產銀行的影響,進而影響一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和效率[4]。筆者將從以下方面闡述保險制度如何催生了道德風險:
﹙一﹚弱化存款保險利益相關者的懲罰作用
一般而言,銀行貸款收益率的高低以及上下波動并不會影響銀行按照事先約定向存款人支付約定利息的義務,而為獲取更大程度潛在的收益,銀行通常將其貸款或者資金投入到高風險高收益的項目中去。但存款人往往因其偶爾聽聞或者發現與其有關存款銀行資產的負面消息、不良信號等情形,往往不予查證是否屬實,便徑直涌入銀行直接提取存款,進而通過此種情形對該從事高風險高收益冒險行為的銀行施加市場懲罰力。而在此過程中,大型銀行以及系統重要性銀行因其作為對整個金融系統影響巨大且政府無法任由其破產的銀行業巨頭[5],往往會考慮其關涉更多存款人的個人利益以及公共利益,從而預期其如果承擔最高風險所帶來的責任的話,政府必將適時介入緩和矛盾,進而維護我國金融信用市場的穩定。因此,相對而言,上述銀行業巨頭多以“太大不能倒”政策的影響而成為更多存款人優先選擇的存款機構,且在一定程度上,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弱化了不同銀行之間的風險特征,致使存款人在銀行存款前一般不會判斷銀行自身經營風險具體情形,并且對存款人保護程度的加大,事實上降低了其了解、監督和約束銀行經營行為的積極性。而存款保險范圍、承保限額等因素制約著市場懲罰機制的運行,不僅加大了存款人的道德風險,也在一定程度上積聚了銀行業的整體風險。
﹙二﹚提供變相的財政補貼
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致使銀行股東以及管理層將以前積極采取謹慎措施控制銀行經營所遇的風險,從而防止銀行因此經營不善而破產倒閉的理念轉為面對很難發生銀行擠兌、破產等情形,從而甘愿從事冒險行為,進而追逐利益最大化、股東高回報以及管理層的高薪報酬。即使最后陷入危機,存款保險機構也會對其部分或者全部損失予以賠償,尤其在實行固定保險費率時,其只需繳納固定的保費而無需關注銀行自身風險是否過高。對于銀行而言,其未按自身風險以及從事冒險行為的風險等級而承擔致使風險提升而所應予以承擔的額外成本,其相當于存款保險制度變相增加了對投保銀行的財政補貼,即使因其從事冒險行為而陷入類似于破產等危機情形時,納稅人最終為其買單,從而更易滋生銀行的道德風險。
綜上所述,有必要對作為“大而不倒”政策相關既得利益的銀行予以規制,進而明確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對上文提及的大型銀行甘愿從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冒險行為而最終導致其發生銀行擠兌、破產等情形時,對其提供的國家援助提供上限。采取此種行為影響了問題銀行債權人對其援助政策的支持,進而降低了對其提供公共資金救助的可能性,最終實現對其相關道德風險的防治。在進一步完善過程中,授權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可通過向相關“大而不倒”銀行征收費用建立“銀行破產清算基金”,在發生危機時能夠被快速安全地清盤,從而不至于引發更多的社會矛盾與糾紛。
參考文獻:
[1] 許富仁.關于債轉股道德風險防范的法律思考[J].河北法學,2000,﹙6﹚.
[2] [美]卡門M.萊茵哈特,[美]肯尼斯S.羅格夫.綦相,劉曉鋒,劉麗娜譯.這次不一樣———八百年金融危機史[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24.
[3] 李斯嘉,封思賢,秦娜. 存款保險制度實施的國際經驗及啟示[ J].南方金融,2013,﹙11﹚.
作者簡介:張媛媛(1997.09.16)女,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人,單位: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