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雷
摘 要:朱集西煤礦為皖北煤電公司首個千米深井,巷道受高地應力、構造應力、圍巖巖性及施工等因素影響,巷道底鼓、頂沉、兩幫收斂現象嚴重,圍巖裂隙萌生及擴展較為迅速;在礦井-962m水平軌道石門及西翼11煤軌道大巷運用 “U型棚+注漿”、“組合錨索+深淺孔注漿”等進行聯合補強支護,巷道圍巖治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深井 圍巖治理 聯合補強支護
1、概況
朱集西煤礦位于安徽省淮南市賀疃鄉境內,礦井采用立井分水平開拓方式,設主井、副井、矸石井及中央風井4個井筒,一水平標高為-962m。
礦井-962m軌道石門及西翼11煤軌道大巷埋深985m,巷道形式為直墻半圓拱(錨網噴索支護),巷道凈寬為5600mm~5800mm、凈高為4600mmm~4800mm;巷道圍巖巖性主要為泥巖、粉砂巖和細砂巖。泥巖:深灰色,下部含紫紅色花斑,滑面及擦痕發育,上部夾有薄層炭質泥巖,局部粉砂質含量較高,裂隙發育,易碎;粉砂巖:灰色,局部夾薄層細砂巖;細砂巖:灰白色,成分以石英為主,長石次之,局部與粉砂巖、泥巖互層。泥巖的抗壓強度為19~69MPa,屬軟巖。
2、巷道圍巖變形情況
-962m軌道石門及西翼11煤軌道大巷部分巷道底鼓、頂沉、兩幫收斂現象嚴重,圍巖裂隙萌生及擴展較為迅速。根據初步統計,頂底板板移近量最快達35mm/d,底鼓量最大達1100mm,兩幫收斂量最大達1300mm。經分析,初步認為此段巷道主要由于巷道圍巖巖性較差(主要為泥巖),泥巖強度較低,承載性能較差,遇水膨脹、風化,加快了巷道變形速度,對巷道整體破壞較大;其次,由于開采水平較深,地應力顯現較為明顯,對底板支護強度不夠,巷道一旦底鼓,容易致使巷道兩幫收斂,加劇了巷道變形程度。
3、圍巖治理方案
3.1、施工順序
擴刷→錨網噴→套棚及加固→底板治理→注漿。
3.2、主要支護參數
3.2.1、錨網噴參數
對巷道進行擴刷至凈寬×凈高=6200×5300mm,然后進行錨網噴支護,錨桿選用Φ22 L=2800mm高強錨桿,錨桿間排距為700×700mm,噴射強度為C20的混凝土,厚度為70mm(初噴50mm,復噴40mm)。
3.2.2、套棚及加固參數
采用馬蹄形U型棚,U型棚規格為:凈寬×凈高=5600×5000mm,U型棚由5節36U型棚鋼組成,其中墻拱為3節,底為2節,U型棚搭接處采用3道卡纜進行固定,2節U型鋼底梁鋼板連接采用M30×100螺栓固定,每棚4套,并在兩塊鋼板之間增加一規格為:220×220mm,厚度為80mm的木板,36U型鋼地梁安裝前,在底板鋪設一層鋼筋網,鋼筋網選用Φ8鋼筋網,規格為:長×寬=1800×1000mm,墻拱采用錨索配合11#工字鋼進行加固,共計7道,如圖1所示。
3.2.3、底板治理參數
底板治理采用11#工字鋼底梁配合地錨加固,每5棚U型鋼底梁采用四根L=3400mm 11#工字鋼底梁配合8束地錨(每束3根Φ17.8 L=15.5m錨索,錨索長度以深入到底板硬巖1m的要求確定),地錨間排距為1500×2100mm,每束地錨配合一根9m注漿錨桿(3根Φ22 L=3000m中空注漿錨桿),漿液水灰比1~1.2:1,待底板注漿及地錨張拉后對底板鋪設C20混凝土,如圖2所示。
3.2.4、注漿參數
全斷面注漿加固,注漿采用深淺孔相結合,注漿采用先淺后深順序,淺孔注漿錨桿間排距為2000×2000mm,淺孔注漿選用Φ22 L=2500mm的注漿錨桿,漿液水灰比1~1.2:1,淺孔注漿終壓為4Mpa;初次淺孔注漿拉大注漿錨桿排距。深孔注漿孔深為6m,采用Φ22 L=3000mm中空注漿錨桿,間排距為3000×4000mm,漿液水灰比為1.5-1.2:1,深孔注漿終壓為6Mpa。
4、實施效果
通過近半年的現場監測,巷道幫部變形基本控制在30mm左右,巷道底鼓基本控制在50mm左右,控制巷道變形效果比較明顯,基本滿足了礦井安全需要。
5、結論
1、對于深井全斷面軟巖巷道,采用多種聯合補強支護后,控制巷道變形效果比較明顯。
2、采用“組合錨索+深淺孔注漿” 對于底鼓巷道治理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