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經濟的活力與訴求
草根經濟是改革開放近40年修成的正果。成果累積作用發揮是有時效性的,不僅需要“保鮮”,還要深化推進

浙江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
浙江省信息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研究員
五六年前搬到這小區時,西側沿街比較冷清。那條140米長的馬路,對面都是圍墻,沒有商鋪。小區一側沿街,只開出五六家小店,賣些煙酒、早點、雜貨等,多數街面房“待字閨中”。
就這五六年間,小區外的沿街商業慢慢地轉型活躍,進而興旺。馬路北端是一個寫字樓集聚區,因此早上和傍晚,很是有一些年輕的上班族路過。于是,小區西側的這些街面房至今開出了6家主要做早點的飲食小鋪子,加上一家有飲食功能的24小時便利店,實際7家。如此密集的飲食鋪子,早高峰時仍需排隊。
迎合需求是任何商業發展的生命。然而,尋找、發現和創造需求,是需要作出艱苦努力的。搬來沒多久,這條街上就開出了一家打印店,兩三年前又開出一家。有一天覺得那些伙計的口音有點奇怪,才知道都是湖南人。后來讀到一篇北大博士論文,說是湖南新化縣的“復印打印軍團”,占據了全中國85%的市場份額,與中國快遞的“桐廬幫”有得一拼。我前幾年偶然去復印或打印些東西,給一枚大硬幣,找我若干小硬幣。價格低、服務好,貼近需求,生意當然興隆。
這條街的商業生態轉型,或可說是當下經濟轉型的一個縮影。最早開設的一家古典風格裝修的時尚咖啡店,大概是覺得小區品質較高,會很有需求。然而,小區白天以老人小孩為主,晚上那些時尚男女應酬過后回家,都不太可能光顧。這些年來,我僅去過一次,是朋友找我商量稿子借的這場地。而這店要吸引別處顧客,何其之難。如今,這咖啡店雖仍堅守,但早就開始賣女性時裝,這一兩年又經營繪畫生意,咖啡已非主業,三間門面有一間半改為飲食小鋪子,只剩下一間半多維持經營。
說到堅守,如看清趨勢且商品和服務對路,轉機定會出現。小區外兼營飲食的那家24小時便利店,是四五年前在一家以銷售食品為主的雜貨店之后開設的。因已有同業,加之價格不便宜,覺得他們開不了多久。沒想到那裝修洋氣的雜貨店,很快轉讓了部分店面,改成了湖南人的打印店。而那便利店起先并未因雜貨店關閉而有轉機。隨著北端寫字樓集聚區人氣漸旺,小區居民消費方式改變,才終于火了起來。生意好時,小小店堂擠滿了人。
小貓釣魚,見異思遷,乃商界大忌。然而,這堅守當中,有著民間不急于求成、以時間換收益的大智慧。我一位朋友的小店,生意一直不溫不火,我們勸他放棄算了。但他說,對面的大廈一兩年后就造好了,客流就會增加,聽說現在生意好了許多。
這街上,那家麗水人小超市即因這種民間妙算而獲正果。小區距聯華超市僅15分鐘,這小超市三四年前開出來時,覺得很奇怪,因為房租一年就要三四十萬元。可是慢慢的,生意居然好起來了。與老板閑聊,說是邊上有幾家學校,從各地來的學生經常會來買些日用品。小區居民也開始接受適應,去購物的頻率明顯提高。小超市近來又新增了現煮美味食品,新雇了兩三個營業員。
中國經濟當下是典型的三明治結構,上層是權貴、中間是政府、底層是草根。居于上層的權貴,不能說對經濟沒有貢獻,但時不時拖一下經濟后腿。前段時間,杭州房價扶搖直上,就有權貴的“貢獻”;海航資產短期暴增,股權結構不清,大肆海外收購,或許就有權貴作祟。政府受既得利益掣肘,又不時受傳統價值制約,施展拳腳較難。典型者如小小鹽業,直到2016年5月5日,才被終結專營而向社會開放。草根經濟是改革開放近40年修成的正果,正是他們的活力、轉型和堅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才使得中國經濟并未出現一度甚囂塵上的“硬著陸”。
前些天,與北京的編輯說到中國經濟“淺V”回升,她連問幾個為什么,我一時笨嘴拙舌答不上。后來細想,這主要是三個成果的累積:一是草根活力為主的改革成果;二是收入增長相對加快為主的轉型成果;三是舶來知識為主的開放成果,年進口1.5萬億元人民幣的集成電路,雖是物質產品,卻是最新知識。
草根活力是這三大成果中的最主要因素。然而,成果累積作用發揮是有時效性的,不僅需要“保鮮”,還要深化推進。中國經濟總量達到今天這樣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達美國1/7多的水平,需要進一步肯定和明確草根經濟的積極貢獻和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對未來抱有更積極的預期,加快轉型,增強活力,促進中國經濟順風順水地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