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
企業運行指數創五年來新高
——全省10000家樣本企業監測總報告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
二季度全省重點企業運行指數創2012年以來新高,
環比、同比大幅提高3.3、4.7個點;11設區市企業運行指數均呈上行態勢,
但“融資難、融資貴”以及用工缺口擴大等要素保障問題值得高度關注
2017年6月19日-26日,浙江省發改委、省經濟信息中心對全省10000家樣本企業開展監測,企業產值(營業收入)約占全省的40%。本次調查實際填報企業9374家,有效填報率達93.7%。監測結果顯示:
●二季度全省重點企業運行指數為57.0,創2012年以來新高,環比、同比分別提高3.3、4.7個點。其中,發展環境指數、企業生產經營指數為66.3、50.8,環比分別提高2.4、3.9個點。
●“10+1”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超過八成的傳統制造業企業有技術更新和改造計劃,大幅高于全省面上9.3個百分點,“提工藝”(84%)、“促減排”(49.3%)、“強研發”(39.2%)成為技改的主要方向。
●有80.2%的傳統制造業企業期待產業創新綜合體新舉措,“技術開發”(64.7%)、“產品設計”(40.6%)和“舉辦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等展示會”(25.8%)成為最迫切的公共服務需求。
●“市場風險大”(47.7%)、“資金投入大”(46.3%)、“高端人才缺乏”(35.3%)是企業轉型面臨的主要困難;“加大轉型升級政策的宣傳和引導”(42.3%)、“拓寬融資渠道”(31.7%)、“加快產業創新綜合體建設”(29.3%)是企業轉型的主要政策訴求。
二季度全省重點企業運行指數創2012年以來新高,環比、同比大幅提高3.3、4.7個點;11設區市企業運行指數均呈上行態勢,但“融資難、融資貴”、用工缺口擴大等要素保障問題值得高度關注。
全省重點企業運行指數創2012年以來新高。二季度全省重點企業運行指數為57.0,環比、同比大幅提升3.3、4.7個點。隨著“最多跑一次”改革、經濟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等政策紅利逐步釋放,發展環境指數為66.3,環比、同比上升2.4、7.3個點;企業生產經營指數為50.8,環比、同比上升3.9、3個點,再次回歸榮枯線(50)以上,分項指數“七升一降”,僅生產成本指數略有下降,產品訂貨(業務需求量)、銷售產值(主營業務收入)、盈利狀況等指數上升均超過8個點。(見圖1)

圖1 2012年以來浙江重點企業運行指數及各類指數值
11設區市企業運行指數全面上行。二季度,紹興(59.9)、寧波(58.6)、麗水(58.1)、衢州(58)等4個設區市企業運行指數環比上升均超過3個點,其中,紹興的文化創意(61.3)、寧波的高端制造(61.5)、麗水的旅游(64.9)、衢州的節能環保服務(65.5)等行業企業運行指數全省領先。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試點的紹興,制造業企業運行指數2015年來首超60,環比提升超6個點。(見圖3)
高端制造、信息經濟等八大萬億產業態勢良好。二季度,有26個行業指數高于全省面上水平。其中,以生物醫藥、儀器儀表等為代表的高端制造(59.7)、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經濟(58.4),企業運行指數分別高于全省面上2.7、1.4個點。從訂單看,分別有38%、28%的企業反映產品訂貨(業務需求量)有所增長,環比大幅提高11.7、5.4個百分點;從新產品產值率看,反映新產品產值率高于50%的企業占比分別為37.1%、24.3%,大幅高于全省面上21.8、9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去杠桿的大背景下,銀根趨緊、監管趨嚴,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苗頭有所顯現。二季度,在有新增貸款需求的企業中,僅32.5%的企業得到全額保障,25.6%的企業融資成本同比仍在上升。尤其是,信息服務(27.6%)、科技服務(27%)等行業“輕資產”“服務化”特征明顯,由于缺乏合適的抵押物,新增貸款被全部滿足的企業占比大幅低于面上。此外,企業缺工有所回升,44.3%的企業反映存在用工缺口,同比提高5個百分點。

圖2 2012年以來浙江工業、服務業企業運行指數

圖3 2017年二季度11設區市企業運行指數變化

圖4 2016年以來“10+1”傳統產業企業運行指數情況

圖5部分行業企業新產品產值率情況
企業運行指數環比提升,超過八成的傳統制造業企業有技術更新和改造計劃,大幅高于全省面上9.3個百分點,“提工藝”“促減排”“強研發”成為技改的主要方向;企業對產業創新綜合體的需求迫切。
“10+1”傳統產業企業運行指數環比提升。二季度,紡織、服裝、皮革、造紙、化工、化纖、橡膠塑料、有色金屬加工、農副食品加工等傳統制造業企業運行指數為56.4,環比、同比提高4.1、4.8個點,其中,化纖(59.4)、有色金屬加工(58.5)等原材料加工行業反映盈利增長的企業占比環比均大幅提高11個百分點以上;批發零售業企業運行指數為54.5,環比、同比提升 3.6、4.1個點。(見圖4)
受制于自身創新能力較弱、高端人才缺乏等原因,傳統產業新產品產出相對偏低,反映新產品產值率高于50%的傳統制造業企業占比為21.1%,大幅低于高端制造業企業16個百分點;批發零售業企業新產品產值率高于50%的企業占比僅為5%。(見圖5)
超過八成企業技術更新和改造意愿強烈。二季度,紡織、服裝、皮革、化工、化纖、造紙、橡膠塑料、有色金屬加工、農副食品加工等傳統制造業中,有82.7%的企業表示有技術更新和改造計劃,大幅高于全省面上9.3個百分點。尤其是,化工、橡膠塑料等高污染行業積極主動作為,加大力度淘汰落后產能,轉型步伐不斷加快,反映技改投資有所增長的企業占比遠高于全省面上9.6、5.1個百分點。
對于傳統制造業企業,“提升生產工藝”(84%)、“加快節能減排改造”(49.3%)、“強化研發設計”(39.2%)是主要技改方向;對于批發零售業企業,“提高信息化水平”(72.8%)、“提升生產工藝”(43.3%)、“加快節能減排改造”(29%)是主要技改方向。(見圖6)
超過八成企業對產業創新綜合體的需求迫切。近期,省委、省政府大力推進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這一新理念、新舉措,為廣大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產業公共服務,監測顯示,有80.2%的紡織、服裝、化工等傳統制造業企業有這方面的需求,對“技術開發”(64.7%)、“產品設計”(40.6%)和“舉辦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等展示會”(25.8%)等服務較為迫切;有57.7%的批發零售業企業有這方面的需求,對“免費或低價提供展銷”(45.5%)服務最為迫切。(見圖7)

圖6“10+1”傳統產業企業技術更新改造方向

圖7“10+1”傳統產業企業對各類公共服務的需求

圖8當前制約企業轉型的主要因素

圖9企業對政府和金融部門的政策訴求
市場風險大、資金投入大、高端人才缺乏是制約企業轉型的主要因素;加大轉型升級政策的宣傳和引導、拓寬融資渠道、加快產業創新綜合體建設是企業加快轉型步伐的主要訴求。
制約企業轉型的主要因素:“市場風險大”(47.7%)、“資金投入大”(46.3%)、“高端人才缺乏”(35.3%)、“自主創新能力弱”(29.2%)、“市場需求不足”(19%)等問題是制約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的主要瓶頸。(見圖8)
企業轉型的主要政策訴求:“加大轉型升級政策的宣傳和引導”(42.3%)、“拓寬融資渠道,加強信貸支持”(31.7%)、“加快產業創新綜合體建設”(29.3%)、“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28.9%)、“加大產業基金支持力度”(25.4%)等是企業的主要訴求。(見圖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