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8月下旬,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股份公司(簡稱中國重型院)與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簽約出售該院研制的3000kN/7500kNm超大型鍛造操作機,標志著中國重型院該項國際領先技術已經由研發階段走向成熟產品,打破了該領域國外技術的壟斷。
3000kN/7500kNm超大型鍛造操作機研制項目是從2010年開始,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支持下,由位于西安市東二環的中國重型院(原西安重型機械研究所)牽頭,聯合江蘇國光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燕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重慶大學5家單位,歷經數年共同完成。新研制的“龐然大物”長、寬、高分別為25m、10.9m、8.6m,重量約1160t,滿負荷工作時移動重量約1500t。目前國際上鍛造操作機最大可夾持250t重物,而該操作機可夾持300t。
該操作機目前夾持能力世界最大,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定位精度等核心控制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該設備的成功研制帶動了國產鍛壓裝備的跨越式發展,拉低國外供應商價格30%~50%,可為我國重點工程生產亟需的各種大型優質鍛件,對提升國家綜合實力、增強國防力量具有重大意義。今年元月,該項目榮獲2016年度中國機械工業集團科學技術特等獎,獲得授權專利30件。
2017年8月中旬,中信重工采用161.6t鋼錠,成功鍛造出重106.93t、直徑7.5m,用于石油化工行業加氫反應器配套的“封頭管板”鍛件,這也是該批次12件鍛件中直徑最大的。
因其直徑超出現有輔具尺寸,幾乎達到鍛造壓機最低極限,一次出爐必須鍛壓成形,無法回爐。中信重工通過首席員工工作站及大工匠工作室平臺,針對直徑大、厚度較薄的大型管板鍛件,研究分析其變形機理及過程,并通過優化合理工藝參數,創新改進鍛造工藝,順利完成鍛造任務。中信重工已成為國內少數能提供大型石化領域專用加氫鍛件的企業之一。
2017年8月11日,全球風輪直徑最大的5MW海上風電機組——中國海裝H171-5MW在江蘇如東吊裝成功。
H171-5MW機組風輪直徑為171m,其掃風面積足以停下兩架空客A380。該機組單位千瓦掃風面積高達4.59m2/kW,位列全球海上風電機型第一。
與海裝現有H151機型相比,H171機組掃風面積增大28%,在6.7m/s風速下即可實現年等效利用小時數3000小時的目標。H171-5MW機組傳承了上一代H151-5MW機組的先進技術,采用葉根分離載荷、螺栓疲勞載荷計算、變槳軸承設計迭代分析方法、系統分解等技術,同時優化了增速箱和變槳、偏航軸承齒輪安全系數,最終保證了機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時,H171-5MW機組還采用了全球5MW中最輕的葉片。該葉片來自中船重工的雙瑞葉片公司,長度為83.6m,主梁為碳纖維真空灌注,主梁厚度及長度均為全球第一。
H171-5MW機組的成功吊裝,代表中國海裝海上風電機組研制實現了新的突破,也意味著亞洲最大的單體5MW海上風電場施工順利結束。
2017年8月8日,由國家質檢總局標法中心、山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和忻州市人民政府聯合共建的“中國WTO/TBT-SPS國家通報咨詢中心山西法蘭鍛造研究評議基地”在定襄縣揭牌。這是山西省建立的首個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專業研究評議平臺,也是全國首家法蘭鍛造產品研究評議基地。
定襄縣被譽為“中國鍛造之鄉”,是亞洲最大的法蘭鍛造生產基地和世界最大的法蘭出口基地。據悉,基地建成后,將緊密結合區域資源優勢、產業特色和需求,在技術性貿易措施信息跟蹤、通報評議、研究解析、風險預警及應對措施研發等方面,全鏈條地組織開展技術性貿易措施工作。
國家質檢總局標法中心主任石寶祥表示,基地將牢牢掌握行業話語權,極大地促進法蘭鍛造業制定行業標準、提升產品質量、提高檢測和研發的能力,推動全國法蘭鍛造產業良性健康發展。
2017年7月31日,由中國鍛壓協會發動機連桿委員會主辦、西寧特殊鋼股份公司協辦,以“連桿、半軸材料的發展與生產線自動化建設”為主題的中國鍛壓協會發動機連桿委員會暨半軸學組第24屆技術交流年會在青海省西寧市隆重召開。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53家連桿、半軸及相關供應商企業的90余名行業精英參會。
會議由連桿委執行主任委員——江蘇宏寶集團總經理余玉峰主持。會上,連桿委常務主任委員、浙江躍進控股集團董事長吳建鑫代表連桿委總結2016年工作并部署了2017年工作計劃;連桿委干事長張義和就連桿委2016年連桿、半軸生產情況作了介紹。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學、一汽集團技術中心等單位的專家做了二十余場精彩的技術報告。為加強行業技術交流,拓展合作渠道,共同做好新產品開發,實現共贏,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會后,與會代表前往西寧特殊鋼股份公司精品特鋼小棒材生產線進行實地參觀,詳細了解了該公司生產規模、工藝流程、裝備水平及經營管理等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