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摘要:新課程教育改革使得教育充滿著機會和挑戰,我國的教育為迎接競爭已經做出了一些相應的改革,以推進素質教育發展,實施新課程。遺憾的是當前的兒童美術教育一直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陰影,要么當成雜科放到一邊,要么沿襲精英教育的思想——培養專業畫家。幾乎沒有人真正懂得兒童美術教育的目的是要教會他們如何觀察美、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開發他們的智力、激發他們的創造力。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則對是兒童創造力的培養。
關鍵詞:創造力;技法;想法
畢加索曾說,他在十八歲時素描水平就已經趕上米開朗基羅,但年老過后才開始向兒童學習繪畫。當然,畢加索身為一代宗師,向兒童學習的不可能是兒童的繪畫技法,他是在學習小孩未被所謂的人類文明和科學知識所禁錮的豐富想象和他們那尚未被任何繪畫理論的桎梏枷鎖所囚困的表現方法,而這些正是兒童所獨有的成人難以想象的創造力。
創造力可以說是對人類的發展有著巨大影響的一種能力。而就我們目前的教育現狀來看,創造力的培養雖然不能說只是一句口號,但情況也不太能讓人滿意。
創造力的培養無疑應該從兒童抓起。可很多家長在孩子身上耗費了很多的財力和精力讓他們去學習各種各樣的技能。其中學習繪畫的孩子占有相當的比例。但這些家長中很少有人真正懂得他們的孩子需要學習的到底是什么。
從小培養兒童的繪畫才能本來無可厚非,但方法是否恰當是能否達到教育目的關鍵。讓兒童學習繪畫不能只以技法傳授為目的,而應該培養的是他們觀察事物的能力以及如何發揮想象和如何通過繪畫來表現自己的情感。教會他們如何觀察美、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開發他們的智力、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把他們打造成人格健全的“人”。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只依靠傳統教學模式是很難做到的。
兒童的頭腦中會產生出很多成人幾乎不能理解的想法,這些想法中有很多會被大人們視為“不合理”,然后大人們會用無情來對待這些看似荒謬的想法。很少人知道這些不合邏輯、不著邊際的想法意味著什么。如果能夠正確的保護好這些想法并加以引導,就可能會讓另一個愛迪生、莫扎特或是達芬奇產生。但如果冷漠的對待這些千奇百怪的想法,就等于是在消滅未來可能出現的發明家、音樂家或美術家。
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 在教學中擺脫模式化的教學,嘗試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期望每一個學生、每一次都畫出優秀的作品,那不現實。但我們可以努力讓學生每一次都是畫自己想畫的畫。與其讓學生畫不熟悉的題材,不如讓學生表現自己喜愛的內容。常常留意學生的課外讀物是了解他們內心世界的一個好方法,他們大多喜愛卡通漫畫,并在平時的游戲中模仿其中的人物和情節。《數碼寶貝 》、《忍者神龜》、《 叮當貓》、《火影忍者》、《犬夜叉》等等,說起這些,他們總是興趣盎然。以我的經驗,以這些東西為橋梁很容易與他們溝通。很多時候,特別是后現代藝術以來,畫畫只是表達自己的一種感受、一種理解,甚至,只是情緒的宣泄。俗話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教師不僅要研究教學技巧,更主要的是傾注“情”。走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最想畫什么?最喜歡什么?才能激起他們的興趣。
只要有了興趣做什么事都會集中精力,積極思考。因而導入這個環節就必須要有藝術性,要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有好奇心,激起 創造的欲望。
然后,教學方法也很重要。傳統的兒童繪畫教育多是圍繞“欣賞”、“臨摹”和“寫生”等內容展開的,而就分類來說一般有兒童簡筆畫、國畫、素描、水彩等。其實,按這樣的分類來教有很大的弊端。不論是簡筆畫、國畫、素描還是水彩都有一套獨有的繪畫模式和固有的工具材料,這些獨固有的繪畫模式和的工具材料本身就限制了兒童的創造力發展。 教兒童繪畫完全不必局限于單一的模式和固有的工具材料,不要讓他們認為兒童畫就只能用水彩筆和蠟筆,國畫就只能用毛筆、墨汁和宣紙。采取 “繪畫形式多元化”的方式更恰當一些,除了油畫、國畫、水粉畫、水彩畫、鋼筆畫、蠟筆畫、剪紙畫、粘貼畫的各種技法都可相互借鑒綜合使用之外還可自己開發一些材料發明一些新的方法。畫不一定要畫在紙上,畫面上可以有墨汁、油畫顏料、水粉顏料、水彩顏料甚至可以在上面帖紙、滴蠟、撒沙或侵油等等;而工具也可能是鉛筆、鋼筆、毛筆、刮刀等等。 兒童繪畫的技法與工具要力求多元化,盡量嘗試用多種工具材料和方法來創造美,表現美和表達內心的想法,這有助于激發兒童的想象力與創造力。[1]讓他們從小就懂得不能局限于固定思維的模式與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而在教學方法上同樣不能以單純的“欣賞”、“臨摹”和“寫生”等內容來展開。除欣賞要有較為固定的模式以外,其他都不必居于傳統。就算是教他們欣賞也不是說要讓他們欣賞傳統技法的美,而是讓他們學會體會一些美的共性,從而創造出美的作品來。至于臨摹和寫生,這是學習繪畫的兩種基本途徑。臨摹范本的時候也不能只以畫得象為目的。因為兒童的造型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畫得象不是他們的強項,他們的長處是擁有無窮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即使是臨摹孩子們也會在畫面上添加一些大人們不容易想到的東西,有時甚至會讓你感到驚嘆。寫生的時候尤其如此。他們的眼睛能發現理智的成人難以發現的美,而這些發現再加上他們的驚人的想象完全能夠創造出震憾人心的美麗作品來。老師所要做的只是肯定他們并從他們的意圖出發讓他們的作品更完善而已。
有時,在讓孩子學習繪畫的過程中還可以運用一些其他學科的優點來陶冶學生的創造情操,給他們營造一個寬松的創造空間,促進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在美術教學中運用最多的應屬與音樂的融合了。音樂和美術同屬藝術的范疇,他們之間有許多可以融合的地方。如音樂中音符的高低起伏、快慢相間的組合形成有旋律、節奏的音樂。美術也是如此,不同的個體,通過變化、創造組合在一起,才能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畫面。
當然還有其他的學科也是可以融合到兒童繪畫教育當中的,如舞蹈、文學等等。這些都要我們老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的運用——總結——再運用——再總結,直至成熟。
而這些教學方法都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服務的,畢竟創造力才是藝術的不竭之源。
參考文獻
[1] 張君.小學低年級以兒童繪畫促進語言表達的實踐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