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友
摘要:中專語文教學不應該僅僅以傳授學生語文知識為主,應該是在進行語文教學時,一點一滴的將文學教育滲透其中,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想和文學素養(yǎng)。因此,教師要深度挖掘并利用語文教材,讓學生能夠受到其熏陶和感染,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中專;語文教學;文學教育;加強;策略;現(xiàn)狀;作用
隨著我國經(jīng)濟和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推動了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而文學教育作為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同時深刻意識到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一轉變已為當下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高度共識。中專語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過渡階段,學好語文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而且能夠為以后的進一步學習語文而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深入挖掘教材,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學中的感染作用
相對于其他階段的教材而言,中專語文教材所選取的文章更具有文學特點,基本上是屬于文學范疇的。各種各樣的文學作品,不僅可以豐富人們的情感世界,給人以感性認識,而且又將其中所蘊含的精煉、含蓄等思想傳遞給讀者。
我們作為語文教師,就要將教材吃透,深入挖掘教材內(nèi)容。如果教師對教材內(nèi)容不深入領會和挖掘的話,而且也不清楚學生的實際情況,只是單純的改進教學方式,這樣是很難抓到語文精髓的。語文課程有了自身特點,學生就不會再感到枯燥和乏味,會讓學生感到有趣。文學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對它的學習是依托于對生活的興趣和熱愛,因此就要付出感情,與學生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受到文學的感染和熏陶,并進一步影響學生的價值觀、情感和道德等。緊抓文學特點,對教材中課文的思想和藝術表現(xiàn)挖掘的就越深入,這樣的語文教學才更加有深度。同時只有對課文反復且仔細的閱讀和鑒賞,從而使得學生可以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并從中受到啟發(fā),提高自身文學素養(yǎng),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處理好文學教育和教學工作的關系
當前,有一部分教師認為開展文學教育會嚴重拖延教學進度,使得教學工作無法按時完成。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忽視文學教育,只是不停地向學生講解知識,卻不知文學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不會影響到教學工作進度,相反還可以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真正地提高自身文學素養(yǎng),并更好地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處理好文學教育工作和教學工作的關系,使得兩者能夠更好地互補,發(fā)揮 1+1>2 的效果。這也就要求教師要具備一定的語文素養(yǎng),能夠準確把握關鍵內(nèi)容,引導學生理解、體會和感悟,從而使之引發(fā)共鳴,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和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從而達到對學生教育的目的。比如,教師在指導學生賞析《雷雨》小說片段時,首先讓學生通讀全文,并簡單說一說自己的感想和理解,然后教師在為學生詳細講解課文時,可以在講解作者的寫作手法和技巧等基本知識的同時,對文章中人物的心理特征進行分析,并結合當今社會所存在的一些類似情況進行分析,這樣有助于學生清楚地認識到什么才是“真、善、美”。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文章中的角色進行扮演,組織一場別開生面的表演活動,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印象,而且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三、通過文學知識提高學生理性認識
由于語文教育本身具有非常強的綜合性,所以加強學生的文學知識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理性認識,同時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掌握知識規(guī)律。中專語文教材和其他階段語文教材一樣,也涉及詩歌、散文、小說和喜劇等各種各樣的文學體裁。如果學生在求學階段,沒有掌握足夠的文學知識,那么對知識的認識也就會非常淺薄。例如,學生在中專語文課上學習過《詩經(jīng)》《項鏈》《雷雨》等,對詩詞的相關知識了解的非常少,對當代作家和作品知之甚少,更不知道莫泊桑是哪個國家的人等,這樣的語文學習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在學習詩歌和文言文時,教師英愛引導學生對該體裁所呈現(xiàn)出來的文學知識進行識記,這樣有助于學生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感受中國文化的特色和深刻內(nèi)涵,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教師在教學現(xiàn)代文體裁時,可以適當?shù)刂v解一些課外的文學常識,以便增長他們的見識,使得他們了解和接觸國外的文字、文化和歷史等,正確對待外國文化。例如,筆者在講解莫泊桑的小說《項鏈》時,首先會給學生講述莫泊桑的人生經(jīng)歷、寫這篇小說時的背景和莫泊桑有那些代表作,以此讓學生了解莫泊桑以及作品所獨有的莫氏特點,是因為當時的時代背景是19世紀80年代的,法國資本主義道德沉淪,所有人都惟利是圖,利字當先、圖享樂,而這也成為了當時社會的主流。
總之,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中專語文教材中的文學教育還不能較好地進行,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各中專學校要從思想上提高重視,在課堂上采用恰當?shù)慕虒W方式進行文學教育。
參考文獻
[1] 劉春生.職業(yè)教育學[M].科學教育出版社,2002(12).
[2] 桑永海.文學教育心靈教育[N].江城日報,2011-09-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