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江
AI軟件預測犯罪
迪拜是阿聯酋人口最多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被稱為中東北非地區的“貿易之都”。迪拜警方不但硬件過硬,裝備精良,擁有豪華的蘭博基尼等超級跑車巡邏車隊,而且將AI技術用于打擊犯罪。據英國《每日郵報》2016年12月23日援引中東空間成像公司(Space Imaging Middle East,SIME)的消息,迪拜警方已經開始借助其研發的AI犯罪預測軟件,提前識別犯罪事件可能發生的時間和地點。
“執法機關現在對基于社交媒體來截獲一些重大破壞性事件的信息越來越感興趣,與此同時通過檢測聚集人群的活動分析安全問題。目前比較重要的工作就是進行人群模擬分析,通過這樣的分析來確定具體應該如何來控制人群。”SIME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負責人斯潘丹·卡爾表示,“這套AI高新技術系統可以利用機器學習和大數據,通過驚人的智能算法,從錯綜復雜的數據(來源于各大公司和警務部門)中將表面上看似毫無關聯的事件中精確地判斷出罪犯的行為模式,并且準確的預測出具體行為。”
AI軟件技高一籌,可以根據預測得到的結果對迪拜警方提出建議,在哪些地方加強警力進行巡邏,什么場所多加留意,從而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違法犯罪事件發生的概率。比如,監視攝像機發現某人來回徘徊于黑暗的小巷,樣子鬼頭鬼腦,行動偷偷摸摸,這套AI高新技術系統經過判斷后就會向警方發出警報,提示他們加強該地區的巡邏監管,因為這個人接下來很有可能實施違法犯罪行為。如果能夠將AI軟件的精準分析與警官的多年工作經驗和警務基本知識結合起來,那就更是錦上添花,必定增加執法機關的戰斗力,減少違法犯罪事件的發生。
AI律師ROSS上崗
貝克豪思律師事務所是美國最大的律師事務所之一,“聘用”了世界上第一位AI律師。它名叫ROSS,與 50 名破產部的同事一道工作。ROSS 采用美國IBM公司的Watson 技術,負責篩選數以千計的法律文件以支持事務所的案子。它能夠為律師展示與官司有關的法律條文,并且與他們互動。律師們可以要求它提出假設,或者質疑自己的假設,并對它演繹問題后作出的推論提出贊成或反對。ROSS十分好學,還能通過機械學習來改善研究方法。貝克豪思律師事務所首席信息官鮑勃·克雷格表示,有了ROSS,律師可以專注為他們的客戶打官司,并且發揮創意,再不用花時間閱讀數以百頁的文件。
Watson系統由IBM公司和美國德克薩斯大學歷時四年聯合打造,旨在建造一個能與人類回答問題能力匹敵的計算系統,具有足夠的速度、精確度和置信度,并且能使用人類的自然語言回答問題。這一系統沒有連接至互聯網,因此不會通過網絡進行搜索,僅靠內存資料庫作答。它存儲了海量的數據,裝載大量文檔,包括各種辭書和文集,還有《世界圖書百科全書》。不但運算快,記憶力好,懂得一些人類語言中的暗喻和雙關,而且擁有一套邏輯推理程序,推理出它認為最正確的答案。在讀取問題后,Watson會動用數據庫,以不到5秒鐘的時間鉆研超過2億頁的內容。IBM研發團隊為Watson開發的100多套算法可以在3秒內解析問題,檢索數百萬條信息然后再篩選還原成“答案”輸出成人類語言。每一種算法都有其專門的功能。其中一種算法被稱為“嵌套分解”算法,可以將線索分解成兩個不同的搜索功能。
“迄今為止,律師檢索法律使用的是靜態軟件,不但耗時長,而且內容有限,工作效率不能盡如人意。”負責ROSS設計的總工程師安德魯·阿魯達指出,“ROSS只是輔助工具,主要的任務是幫助他們更快地工作和學習。機械重復的文件審閱工作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被AI程序所替代,然而一名專業、富有經驗的律師絕不會輕而易舉地被取而代之。”
極富挑戰性
AI是研究和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屬于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該領域的研究旨在試圖了解智能的實質,并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應的智能機器,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從誕生以來,AI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可以設想,未來人工智能帶來的科技產品,將會是人類智慧的“容器”。
AI的定義可以分為兩部分,即“人工”和“智能”。“人工”比較好理解,爭議性也不大。至于什么是“智能”,問題就多了起來,涉及諸如意識、自我和思維等等。目前對人自身智能和構成人智能必要元素的理解都非常有限,很難定義什么是“人工”制造的“智能”,因此AI的研究課題往往包括對人、動物或其他人造系統的智能的研究。
AI是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AI是一門極富挑戰性的科學,由不同的領域組成,如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等等。總的說來,AI研究的一個主要目標是使機器能夠勝任一些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復雜工作,但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人對這種“復雜工作”的理解有所不同。
2014年6月7日,聊天程序“尤金·古斯特曼”首次成功通過“圖靈測試”,終于使“AI之父”阿蘭·圖靈50多年前“機器可以具備人類的智能”的預言得以實現。2016年3月,谷歌旗下“深度思維”團隊開發的AI程序“阿爾法圍棋”以總比分4:1大勝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預示著AI在復雜決策上已經擁有了超越人類的能力。
機器學習是一門復雜而神秘的新興技術,機器學習算法越精深,越難以被解釋。像“決策樹”和“邏輯回歸”這樣簡單的機器學習算法,雖然能提供簡單的決策依據,但是預測準確率卻極其有限。目前最流行的深度學習技術準確率極高,普通人往往無法理解其決策依據。只能獲取機器給出的結論,卻無法得知它給出結論的依據。
引發廣泛爭議
最近以來,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一直致力于“2030年的AI和生命”的重要研究。他們在2016年9月份發布的一份報告認為,AI工具已經在打擊欺詐犯罪中得到了應用。例如,通過監視掃描社交媒體來降低宗教極端主義組織以及一些其他的暴力組織團體的激進犯罪的可能性。在2002年的一部名為《少數派報告》的電影中,警察就使用一種心理技術在他們犯罪之前對殺人犯實施逮捕和判決。迪拜AI機器具備自主學習的功能,現在這些功能已經得到了應用,可以在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這些具備預測功能的“警察”預計到2030年將被大批量的投入使用,最終被人類所依賴。
與此同時這份報告還對AI可能帶來的影響進行了評估,指出雖然最新研發出來的AI工具可以有效地減少違法犯罪事件的發生,但是會對數以百萬計的工作產生強有力的沖擊,使得傳統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與挑戰。AI智能工具的發展會創造出很多全新的職業,有可能取代數以百萬的工作。然而與將來要消失的現存職業相比,那些被新創造出來的職業似乎將會更加令人難以想象,數量似乎也將更少。研究人員對執法機構大力推廣AI工具表示出合理的關切,提出要十分謹慎的對待,過度的使用和依賴很有可能侵犯人們的隱私,產生過猶不及的反作用,引起意想不到的不好的后果。
面對勢如破竹的AI時代,人與AI機器如何相處?答案是需要相生共存。然而最終將以什么方式共存?是否像科幻片里表現的人機互動、人機大戰或人機相戀等?在新興事物洶涌襲來時,人類總是懷有某種本能的恐懼。對AI的理解也不例外,并沒有隨著這種科學技術廣泛的應用而增加,反而產生出誤解、恐懼甚至敵視。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國特斯拉汽車和SpaceX兩家公司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不久前發布了駭人聽聞的“機器人威脅論”,認為數年之內智能機器人將開始屠殺人類。
AI以歷史百萬年沉積下來的知識為舟,載著人類駛向更加美好的彼岸。不僅僅依賴于科學技術,更需要人類對智能機器真正的理解和信任。如果用一種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面對,那么在未來的幾十年時間內,AI技術將會飛速發展,深刻的改變整個世界。反之懷著一種恐懼和懷疑的態度,將會使AI受阻。
編輯:成韻 chengyunpipi@126.comendprint